许多朋友在看企业基本面信息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觉得当期业绩好就很OK,立刻拔高了对企业未来的预期。
打个比方,2021年腾讯披露当年一季报时,当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67%、非国际准则净利润同比增长65%。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惊呼原来大象也能飞奔,高体量和高成长其实是可以共存的,即使体量再大也阻止不了腾讯的高增长。
然而,比较讽刺的是恰好从那个时间节点开始,腾讯的股价和业绩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深度调整。

这个案例,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许多高景气度的行业之上,事物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当前好不能代表下一步会更好。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周期效应,区别只在于强弱不同罢了,特别好的时候,反而要考虑到盛极而衰的可能。
事实上,如果缺乏周期思维,只凭当期业绩来看基本面,很可能永远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很多时候,有些业绩很好的公司,股价就是不涨;相反一些业绩稀烂的股票,反而可以涨上了天。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用周期原理予以解释的。
例如,前几天看到有位网友说,东阿阿胶业绩这么好,股价就是不涨,然后一顿吐槽。
我就纳闷了,东阿阿胶真的没涨吗?如果你把股价图拉长了来看,会看到2020年3月份每股才22.83元,现在是57.15元,怎么能叫没有涨呢?

之所以你会产生不涨的错觉,大概率是因为你是在业绩走出周期谷底,复苏已成为明牌时,才买的阿胶股票。
而这个时候,股价实际上对业绩已予以了充分反映,滞涨其实并不应该令人感到意外。
根据东阿阿胶自己披露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共实现净利润15-16亿,同比增长30%-39%;扣非净利润14-15亿,同比增长29%-39%,看似非常不错。
但是,追溯历史数据,你会发现早在2017年的时候,东阿阿胶一年就已经可以达到73.72亿营收、20.44亿净利润、19.61亿扣非净利润。现在的业绩,只能说相对周期底部实现了复苏,还谈不上增长。
而股价呢,去年就早早的恢复到了2017年巅峰时的水平,下一步公司业绩怎么演绎,市场其实是没底的。因为历史经验表明,阿胶属于一个成熟的消费品类,受众比较狭小,谈不上什么高成长赛道,所以只能在恢复过往股价之后,对未来保持一种滞涨的观望态度。
相反我们再看2020年的东阿阿胶,当期业绩很差,全年净利润只有4328.93万,算扣非净利润反而亏损3946.21万。但是从那一年开始,股价却是逐浪上升不断上涨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当时处于周期的底部,烂业绩已得到了股价的充分反映,未来只要略微好转一点,就能改善悲观预期,诱发股价出现上涨。

因此,我们在看企业基本面时,一定要忌讳线性思维,始终得注意两个关键点:
一是景气或者衰退是否已经持续了很久;二是股价是否已对这种情况予以了明显反映(主要表现为长期上涨或长期下跌)。
很多时候必须要学会反着看,反着想,在景气周期多找悲观要素,在衰退周期,多看点乐观要素,这样才可能对基本面和股票价格作出一个公允的评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