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披露2024年年报,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同比增长8%;净利润1940.73亿元,同比增长68%;非国际标准净利润2227亿,同比增长41%。
增速表现依然十分亮眼,充分说明即便体量巨大,但互联网仍然属于新兴产业,并非某些人所说的已归入旧经济之列。

同时,公司在2024年派发现金股息每股3.40港元(约等于320亿港元),及回购总值约1,120亿港元的股份的基础上,提出2025年增加年度股息32%至每股4.50港元分红(约等于410亿港元),并计划至少回购价值 800亿港元的股份,更是显得底气十足。
具体从收入分类看,增值服务收入3192亿,同比增长7%。
其中,国内游戏收入1397亿,同比增长10%,重回双位数增速;国际游戏收入580亿,同比增长9%,主要得益于《无畏契约》、《火影忍者》、《金铲铲之战》及《英雄联盟手游》的收入增长,以及《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三角洲行动》新收入的贡献。

社交网络收入1215亿,同比增长2%,收入增速趋缓主要系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服务收入下降所致。
营销服务业务收入1214亿,同比增长20%,成为最大亮点。主要得益于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微信搜一搜的强劲需求,以及AI广告技术的加持。
意味着腾讯对短视频领域的切入基本已可称得上大获成功,同时表明互联网其实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属于货真价实的AI时代受益者。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2120亿,同比增长4%。这一块的核心是微信支付,增速之所以不高,主要受制于2024年全年的消费低迷。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消费低迷的客观存在,所以金融科技领域的增长潜力实际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依然十分值得期待。(毕竟消费是个周期性事物,不可能无穷无尽永远低迷下去,在通胀背景下,支付领域完全没有天花板可言)
显然,这样的成绩单几乎无可挑剔,但是次日股价却以下跌收场,很多人立刻在哀嚎市场反映有点弱,呼吁不理性。
对此,我只是想说很多人永远只看得到眼前,今天、昨天或者明天,事实上稍微站位高点,就可以看到市场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整个2024年腾讯的股价上涨了43.2%,与41%的非国际标准净利润增速非常吻合,并且在进入2025年之后,股价又再度上涨了23%,早已对业绩端的精彩表现予以了积极回应。
只不过很多人习惯性是等水落石出时,才想到应该来做些什么,觉得股价必须立刻对宣告发生的事情作出正向或负向呼应才叫合理。
然而,投资的世界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对即时信息有时候会提前反映,有时候则会延后反映,步调一致保持适时跟进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这么容易,也就没有人会亏钱了。
当下,腾讯22.79倍的PE,严格说还不算贵,大体处于一种合理状态,也算是对良好未来预期的一种理性展望,但就安全边际而言,明显风险与上涨是相伴随的,最好的介入时机已经过去。
真正萝卜白菜价格应该是在2022年下半年,那一年十月腾讯最低下跌到了1.75万亿市值,对应一年2000亿的净利润,PE值不到9倍。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定会觉得这个价格似乎低的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可能砸成这个样子呢?
而市场先生发起疯来,恰恰就是这么不可理喻,时而涨会涨过头,跌同样也会跌过头,赚钱的机会其实就在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钟摆效应中产生。跌过头时勇敢接,等到涨过头时兑现自己的收益,才是真正善于把握市场脉搏的智者。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