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市发生的那场7.8级别地震,时至今日仍然让人心有余悸,但鲜有人知,这场地震带来的灾害,本是可以缩减到最小,甚至避免的。
因为在地震横波到达的前9个小时,就已经有人利用仪器,推测出了地震的来临,他便是时任煤矿科长的马希融。
可他紧急将自己的发现上报后,然而上级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以“需进一步研究”否决了他的意见。

事情是这样的,早在地震发生前两个月,马希融便已在栾马家沟矿地震台,监测到了地电阻率值异常下降16%,远超正常波动范围,不仅如此,地震台还观测到地下水异常、动物行为反常等大震征兆。
马希融将众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断定唐山可能会在7月,发生7级以上强震。马希融惊出一身冷汗,赶忙向国家地震局以及河北省地震局提交短期强震预警报告。
没有人知道如果此次预警生效,及时采取措施,会少死多少人。

可他的预警,却很快便被地震局的两名专家,以“数据异常是干扰所致”为理由驳回了。
专家认为马希融的推测不符合地震出现的规律,不可能先有大震,再出现小震群。并质疑的提出:“如果按照你的推测,那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对马希融的极度肯定,专家甚至表示:“以后我会多给你寄些专业资料,你再多学习学习吧!”

随后,专家便返回了国家地震局,但马希融却没有放下心来,他接着持续对数据进行关注。7月27日18时,也就是大震出现的前九个小时左右,地电阻率再次骤降,马希融又急忙致电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斩钉截铁地警告:“唐山马上要爆发比海城7.3级更大的地震!”

这次,他的声音传进了上级每一位领导的耳中,但是收到的回复却是:“需进一步研究”,而等到了7月14日,众多预警皆指向大震的来临,国家地震局随即迅速召开了全国地震群测群防会议,会后,京津组组长汪成民,私下透露“7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唐山或许将有超过6级的大地震发生。”
青龙县地震办主任王青春听了之后高度重视,青龙县距离唐山市不过115公里,定会被大震波及。于是,王青春将消息带回,上报县委书记冉广歧,而根据青龙县地震观测点的异常数据,冉广岐高度重视此“非正式消息”。

可让他们深感意外的是,上级的预警和文件却迟迟没有下来,冉广岐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赌上自己的“乌纱帽”,越级发布预警信息。
7月24日,冉广岐召开紧急会议,成立防震指挥部,会上,他明确表示:“如果地震来了,全力救助人民生命;如果地震没有来,自己的乌纱帽不要来也没关系,宁可丢官,也要保百姓性命。”

接下来的72小时,青龙县上演了前所未有的防震演练。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劝说,村头大喇叭循环播放避震知识,学校操场搭起简易窝棚。
等到了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时,地动山摇的瞬间证明了这一切准备的价值。当24万唐山同胞长眠于瓦砾之下时,百里之外的青龙县却安然无恙。

防震棚里的居民们抱在一起,听着远处传来的轰隆声,既庆幸又心痛。他们知道,这次死里逃生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那个不怕丢官的铁胆书记。
地震过后,冉广岐选择了沉默。他深知,在举国哀痛的时刻,自己的“侥幸”可能会成为别人心中的刺。这一沉默就是二十年,直到联合国官员专程来考察这个“地震史上的奇迹”。
不过,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说了一句话:“不是我有远见,是我记得自己吃的是老百姓的饭。”

参考资料:《揭秘:唐山地震前准确预测遭冷遇》—时代商报
《“唐山大地震”震前预警》—中国新闻网
《唐山警世录》—张庆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