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天说房价贵,但不能说明人人都买不起,甚至不少人其实是具备买房能力的,根据《2023年青年置业报告》显示,有68.5%的青年拥有可以支付30%及以上首付的存款,约两成青年的置业需求较为急切,打算在今年内购房。既然年轻人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可为何购房潮迟迟不出现呢?
目前楼市环境让购房者很难产生积极购房的兴趣,从楼市成交上,今年也就是前4个月出现了一定的回温现象,但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也就是1~3月,原因主要是全国疫情管控放开,加上过年,积压的楼市需求集中释放,才让楼市显现出一定的热度,但随着积压需求释放,楼市再度降温,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出现下滑态势。
从需求来看,真刚需越来越少,央行数据显示,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达到96%,处于饱和,而改善型住房需求,就是在退休人员购买养老房,以及生育二胎三胎家庭中,因为家庭成员增加,要多买房,或者换房。然而现在的家庭结构,退休老人其实把养老金多用于补贴儿女,很多家庭负担不起三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到2022年,三胎生育政策实施一年有余,人口增长不涨反降,负增长85万人。面对这样的楼市需求环境,大家买房热情也会很差。
数据表示有近7成年轻人存款可以负担30%的首付,但并不是这些人都有需求,以及这些钱都可以用来买房。首先,疫情的出现,让不少平时不怎么存钱、存款少的人、工作不稳定的人感到了应对风险的难处,比起大额消费,更倾向于存钱给自己和家人更大的保障。其次,《报告》里只是说这些年轻人的存款可以支付首付,意味着,他们要想买房,还需要保证符合办理房贷的资格,以及能够按月给银行缴纳月供。
最后,本身有买房的需求,前面提到了,现在刚需性购房群体减少,而这些年轻人有钱,可能还有房,中国家庭对孩子的照顾不只是到18岁成人后就结束,多数家庭还要给孩子操办婚礼,买房,买车,抚养孙子孙女,这些花费家长也基本会负担,因此,如果这些统计内的年轻人,已经由父母买了房,那么,他们的存款其实是纯收益,不需要一定用于买房。
我国自从2016年才开始实施二胎政策,三胎政策从2021年开始,连10年都不到,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几十年,房改之前,很多家庭是政府、单位给的福利分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可能都有房子,这部分独生子女,以后要继承多套房,如果配偶也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房子更多,但这类房除了少部分处于名校学区范围的,大多现在是老旧高龄房,在国家大力推进旧改代替棚改后,拆迁规模缩小,以后这些房子受质量、旧改、房龄高的影响,保值力差,转手卖不下好价钱,持有还会因为房子质量越来越差,再花钱修理的频率更高,这些人买新房可能就是多一个负资产了。
近道
有这么多的百万富翁?[笑着哭][笑着哭]
一清
搞笑吧,只是支付首付而已,又不是全款。付了首付,银行贷款百万,欠一屁股债,谁买房谁傻
用户12xxx42
你是说68.5的黑人留学生吧
晨空星云
掏空两代人积蓄还要背上债务,这就是所谓的买得起房吗?[笑着哭]
小草
睁眼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