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殷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公元632年(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公元633年(贞观七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公元633年(贞观七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 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在古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是有名的圣主明君。无论是征战杀伐,还是治国安邦,他都能做的有声有色,堪称文武全才。李世民还有一个极为突出的长处,非常善于用人。一方面他目光如炬,能够识英雄于草莽之中,另一方面,他虚怀若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收并蓄四方豪杰,使得贞观年间的大唐群贤毕至,众正盈朝,朝堂之上风清气正,是历史上少有的朝政清明时期。李世民虽然雄才大略,但自古人无完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被誉为唐初优秀人才典范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固然不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尉迟恭这样德才兼备之人,但也确实有奸邪之辈混迹其中。比如郧国公张亮,一生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就靠告密起家,居然也得以跻身功臣名将之列。陈国公侯君集,功高爵显却贪得无厌,最后因勾结太子谋反被杀。
不过郧国公张亮和陈国公侯君集的劣迹,比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另一个人,只能算小巫见大巫。这个人位高权重,名震一时,深受唐太宗的器重与赏识,唐太宗亲口说他能得到天下,都是此人之力。但李世民一死,此人就原形毕露,祸乱朝纲,残害忠良,甚至连李世民的亲骨肉都被他害死,并对唐朝皇权沦于武则天之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话说李世民病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永徽三年,唐朝出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这件事就是驸马房遗爱谋反案。房遗爱,是唐朝开国名相房玄龄的儿子,娶了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房遗爱既是王公贵族,又是皇亲国戚,本来前程似锦,但因为管不住老婆高阳公主,结果吃了大亏。高阳公主自幼受到李世民溺爱,一贯任性胡为无人敢惹,结果因为私生活糜烂,不守妇道,遭到李世民严厉斥责,父女从此反目成仇。
永徽三年,高阳公主居然撺掇丈夫房遗爱,结交一批心腹,阴谋造反,想篡夺唐高宗的皇位。结果还没有动手就被人告发,一时轰动天下。唐高宗李治命令第一权臣、太尉长孙无忌处理此事。按说此事很简单,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犯了谋逆大罪,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把他们依法严惩即可。但长孙无忌却包藏祸心,想借处理此案之机大肆排除异己。长孙无忌乘机大搞株连,威逼利诱案犯,暗示他们供出所谓“后台”。在他一手操控之下,案子越来越大,涉及人数越来越多,大批与长孙无忌有过节的人都被牵扯进来,无辜受难。李世民的弟弟荆王李元景,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驸马柴绍武等被赐死,唐朝名将薛万彻被斩首,李世民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被流放,死在途中,名将执失思力被流放,死在外地。
最为离谱的是,李世民最看重的三儿子吴王李恪,也被扣上谋反的罪名赐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李恪在李世民诸子中,以英武贤明著称,《旧唐书》称赞“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李世民多次夸他“英果类我”,认为他最像自己,一度把他拟定为皇位继承人。因此李恪曾经是唐高宗李治最大的竞争对手,长孙无忌身为李治的亲舅舅,明知李治才能远不如李恪,却为了自己家族能够飞黄腾达,昧着良心全力扶持李治上台,并对李恪“深所忌嫉”。借着办理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把李恪也牵扯进来,与其他案犯一并处死。无辜被害的李恪悲愤交加,《新唐书》记载,他死前喊了9个字:“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诅咒长孙无忌将来没有好下场。这九个字,表面上看是针对长孙无忌,实则揭示出李世民一生的最大失误。因为长孙无忌之所以位极人臣大权在握,全都是李世民一手造成。
他被李世民封为凌烟阁功臣第一名,独揽大权二十余年,李世民临死还把他指定为托孤重臣,使得他成为唐朝开国以来第一权臣,最终酿成惨祸。英武果断的吴王李恪、文武全才的任城王李道宗、能征惯战的名将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都死在无忌手里,太宗留下的贤王名将为之一空。结果后来武则天崛起,篡夺皇权之际,李唐王朝已经无人能够阻止她了,唐朝江山沦于武氏之手。长孙无忌也被武则天害死,也算咎由自取。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堪称他一生最大失误。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李恪出身贵胄,父、母双亲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其曾曾祖父亦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与其胞弟乃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