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无我?
我就是自我,就是自己;无我就是无自我、无自己,就是超脱自我、超越自我。
有人常常会问:怎么做才能逐步消除掉“我”,直至“无我”呢?
个人认为:我就是我,为什么要消除掉“我”呢?
如果消除掉了“我”,那么自己还是自己吗?自己的心灵又将寄托向何方?
迷失了自我的人,就像那水中的浮萍、墙头的微草,也像那空中的尘埃,还有什么高大伟岸可言呢?所以,要想做到“无我”,应该根本就不是通过消除“我”来实现的。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一种是“他”。
人活一世,不过就是要学会如何面对天、面对地、面对人、面对事。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的时候,也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有我无他,一种是有他无我。
人们要想做到“无我”的至高境界,就必须先做到:眼中有“他”、心中有“他”、行中有“他”。有他才能无我。
然而,在现实之中人们对待众生的态度,却大多都是“有我无他”。
也就是说:人们大多都是优先自己的利益与感受,而忽略、无视甚至践踏他人的利益与感受。
优先自己,就是有“我”;忽视、无视他人,就是无“他”。
假如人们都是依靠此种态度去修行,怎么可能到达“无我”的至高境界呢?
因此,“无我”是通过眼中有他、心中有他、行中有他,所修行得来的;而不是傻乎乎地通过消除掉“自我”实现的。
当你可以逐步做到心中有他、行中有他的时候,慢慢也就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和谐共赢地相处。
所以,在修行自我这方面不要胡乱听人瞎忽悠。能够实现自洽和与人融洽,比什么都重要。
自洽、有“我”,是人类的生存本能,而“无他”却不是人类的本能。
所以,自我修行,应该从“有我无他”开始,从“有他无我”结束。
那些骄狂、目空一切、得意忘形的人,不都是“有我无他”的人吗?
古往今来,很多历史名人都是“有我无他”者。商纣王是这样的人,赵括是这样的人,项羽是这样的人,马谡也是这样的人。其实,从一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曹操应该也是这样的人。
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显然有着很深的“有我无他”的意味存在。所以,曹操虽然很聪明,却也在自身坐拥中原的情况下,而没能统一天下。这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个人修养境界,还没有达到足够统一天下的地步,还没有达到无我的境界。
怎么做才能到达人生的更高境界,到达“无我”的境界呢?
其实,从“有我无他、有他无我”这八个字就可以略略看出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人不能太“有我”,也不能太“无他”。
太有我,就是太自私自利;太无他,就是太目空一切。
假如一个人过于自我、过于骄傲自满、无视他人,他很容易就会变得故步自封、志得意满,而人的智慧与灵感是需要开放、流动、包容的。第二步,当心中有他、行中有他的时候,不能太无我。
每一个人都要生存,都要自我养活自己,这就注定了“无我”的境界很难一步到位。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般地逐步修持自我。
比如: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存在着“无我”;伟大高尚的人对待家国的态度,存在着“无我”。“无我”的境界与感悟就是这样慢慢从他人身上学来的。
第三步,超越自我,实现无我。
人只有先成就小的自我,才能更好地追逐广大的他我。
无我,不是没有自我,而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状态,投身到了更加伟大、更加高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中的状态。
所以,伟大的人可以“无我”,平凡的人也可以“无我”。
无我,不是没有了自我,而是拥有了更加有意义、更加广大的自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大一小也是道。
万物皆有大小两极,“自我”也有大小两极。
立足小我、追逐大我,方能成就无我。
小我就是自我,大我就是他我。大我也是无我。
有些人即使坐拥天下、或者富可敌国,却也只是拥有小我,而没有心怀天下的大我、他我、无我。
小之极,则只有自己;大之极,则心怀天下。
小之极,为自我;大之极,为大我。
要想到达人生至高的“无我”境界,只有“小我”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