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派人到老家接大嫂,见面后大嫂哭诉:你大哥、侄子都走了

冰点百年 2025-01-29 21:00:38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

长沙解放后不久,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来到了这里,他刚刚被任命为湖南军管会主任,工作十分忙碌。不过,一闲下来,肖劲光就开始思念远方的家人。掐指一算,他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已经快 30 年了。这 30 年里,他历经风雨,可对家人的牵挂从未断过。现在,他满心都是担忧,不知道亲人们过得好不好?

肖劲光对大哥相当敬重

肖劲光,原名肖玉成,出生于长沙赵洲港。他有三个哥哥,大哥肖玉林,二哥肖厚成,三哥肖容华,还有两个姐姐,分别是春妹子和细妹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乳名是满哥。父亲凭借着一手精湛的纺织手艺,以此为生。每天,父亲都会背着简单的纺织工具,穿梭在各个村落,为乡亲们纺纱织布。

但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年代,即便父亲手艺再好,一家人的生活也仅能勉强维持。肖玉成两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家庭的重担瞬间全都压在了大哥的肩上。为了补贴家用,大哥每天天还没亮,就早早地和伙伴们上山砍柴,再背着沉重的柴禾前往江东集市售卖,只为换些米回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辛亥革命前后,大哥肖玉林在饭馆学徒期满,成了一名厨师,家里的日子才逐渐有了起色。一个初秋的夜晚,傅氏和肖玉林在里屋小声商量着。傅氏轻声说道:“老大,满哥也慢慢长大了,是不是该送他去读点书?” 肖玉林赶忙点头回应:“是啊,咱们肖家兄弟四个,没一个读过书的。满哥这孩子看着就机灵,送他读书,说不定以后能有大出息。”

在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家孩子才能拥有的机会。如今大哥同意他去读书,肖玉成满心欢喜,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此后,他每天都要翻过一座山梁,前往天马山西麓的私塾读书。两年后,又进入镇上的洋学堂。虽然年纪小,但肖玉成深知家人供他上学的艰难,读书格外勤奋刻苦。1917 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有名的长郡中学,成为肖家第一个中学生。

父亲早早去世,肖玉成能有饭吃,还能上学读书,这都多亏了大哥的全力支持。在他心里,长兄如父。萧劲光对大哥极为敬重,却没想到多年后,会听到大哥牺牲的噩耗。

肖劲光从大嫂那里,听说了大哥、侄子牺牲的消息

长沙解放不久后,肖劲光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前往赵洲港的小路。一路上,周围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无比亲切。仔细一算,他离家投身革命已经有 29 年了。这些年里,他常常会想起对自己有抚养、救命之恩的大哥大嫂。肖劲光委托秘书罗钰如前往赵洲港打听大哥大嫂的下落。没过几天,秘书找到了大嫂,大嫂还带着侄女一同前来。肖劲光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出门迎接。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肖劲光一时竟有些不敢相认。

他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离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嫂嫂生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生日饭。那时的嫂嫂还是个风韵犹存的少妇,可如今岁月却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嫂子见到肖劲光后,瞬间泪流满面。她向肖劲光哭诉道:“你大哥、侄子都走了。” 听到这话,肖劲光心中一阵悲痛。说起肖劲光的侄子伯鳌,那可是让他十分得意的一个后辈。

1937 年底,刚高中毕业的伯鳌就独自一人从长沙奔赴延安,找到了在延安担任八路军留守处主任的叔叔肖劲光,毅然决然地要求参军。肖劲光很看好侄子,便让他先去上军校。伯鳌从留守兵团参谋集训班毕业后,肖劲光又让他跟着王震的三五九旅南下了。由于战事繁忙,肖劲光对侄子的情况了解得很少。他怎么也没想到,侄子已经牺牲了。

大嫂哭着讲述:“伯鳌到了湖南后,留在长沙从事地下武装工作,结果被叛徒出卖。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把他的皮肉都打烂了,可他始终一句话都不说。” 说到这里,大嫂的情绪几乎崩溃。

肖劲光听后,气得浑身发抖。他深感对哥哥嫂嫂愧疚不已,他们把活生生的儿子托付给他,他却没能将一个完整的儿子还给他们。不过,他也想到,侄子是为了革命胜利而牺牲,死得其所。第二天,大嫂要离开了。临别之际,她满怀深情地对肖劲光说:“满哥,你的心意嫂嫂都明白。嫂嫂只有一句话,你要当好百姓的父母官,对得起赵洲港的父老乡亲,这就是对哥嫂最好的报答。”

听到这番话,肖劲光的眼眶再次泛红。他深知,这不仅是大嫂的嘱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着他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肖劲光不准地方政府花钱给他修故居

一直以来,肖劲光都对老家的亲人们念念不忘。同样,老家的乡亲们也满心期待着肖劲光能够回乡看一看。建国后,家乡人民眼见肖劲光的故居因年久失修,变得破旧不堪,曾多次计划对其进行修缮,但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绝。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天,长沙郊区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带着精心准备的修复图纸和详细方案,专程赶赴北京向肖劲光汇报。此时已 80 多岁高龄的肖劲光,见到来自家乡的客人,心中满是喜悦。还没等地方同志开口问候,他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乡亲们的生活近况,关切地打听着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市场物资的供应情况。

当肖劲光进一步询问家乡人民的生活和建设情况时,地方同志回答道:

“现在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盖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房子,可唯独您的那幢旧居,显得格外破旧。我们打算由区里和乡里出些钱,把旧居修缮一下。但具体怎么修,还得先听听您老的意见……”

听到这番话,肖劲光连忙摆手拒绝,说道:“家乡人民的这份情谊,我心领了。但旧居就不用修了,要把钱用在‘四化’建设上。” 他的话语虽简短,却饱含着深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肖劲光拒修故居的举动,充分展现了他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也体现了他对家乡 “四化” 建设的殷切关怀。遵照肖劲光的意愿,长沙郊区政府只好终止了对他故居的修复计划,让故居依旧保持着原本的模样。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0 阅读:0
冰点百年

冰点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