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1917年2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忽然出现了一首名为《蝴蝶》的诗,这首诗以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诸多文学大家的注意。
而诗的作者胡适也由此名声大噪,尝到了甜头的胡适,又多次发表文章。
当人们得知胡适是个海归博士后,更是对其尊敬有加,但谁都没有料到,胡适的学问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高,就连他的博士头衔在抗战后更是一度达到了36个。
一人身兼36个博士学位,这可真是举世罕有,然而,在这无限荣光的背后,却有着曲折。
胡适之,胡博士1917年7月,胡适受到陈独秀的邀请,从美国回到中国,并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此时的胡适已经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答辩,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胡博士。
但对于胡适的这个头衔,历来都不乏名家质疑,其中还有人对胡适的学问嗤之以鼻,如章太炎便曾说过:“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胡适之,康梁多少有些‘根’。他连‘根’都没有。”
而这些学者质疑的理由乍一看来,似乎十分充分,如一些人指出,胡适虽然在1917年便以“博士”自居,可到了1927年,胡适再次返回哥伦比亚大学,由此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手续,此时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
因此,有人推断,在1917年的胡适,很有可能没有通过博士学位的答辩,或者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真正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承认,因此,只能算是“肄业博士”。
可胡适毕竟是胡适,他没有因为这番争论而影响到自己,身为年轻的“海归博士”,胡适备受当时人的追捧,并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文章,俨然成了民国“大师”。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以追求“自由之人格”为己任的“大师”,却与末代皇帝溥仪扯上了关系。
1922年5月17日,原本在家中休息的胡适忽然接到了一通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居然声称自己是宣统皇帝,还说想和胡适见面谈谈话。
这让胡适又惊又喜,但同时不免有些狐疑,这真的是宣统吗?
为了证实,胡适特意找到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进行求证,而经过证实,那通电话确实是溥仪所打的,这下子胡适高兴极了。
他恭恭敬敬的询问庄士敦宫里面有什么规矩、礼仪,旋即整理好仪容,准备去拜访一下溥仪,但此时的溥仪已经忘却了这件小事,因此,胡适来访好还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护卫相信他与皇帝有约。
两人见面大概谈了二十多分钟,但胡适受宠若惊,在和友人的通信中,胡适将溥仪称之为:“历代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
而胡适的这番经历,也引起了他的一些对手的讽刺,说他自诩为追求“自由独立”,却向一个“末代皇帝”俯首称臣。
当然,这番话有些言过其实,可胡适接下来的举动却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上下无不愤慨,民众纷纷要求政府出兵,但胡适却一以贯之的唱起了“反调”,他对人说道:“深觉中国既无外援,又无充实军力,足御强寇,故主张放弃东三省,以换和平。”
胡适这番言论实在有些“大逆不道”,但恰合蒋介石的心意,当时的蒋介石一直提倡不抵抗政策,对于日寇的侵略,蒋介石心里也打鼓,胡适投其所好,自然获得了蒋介石的青睐,官做的是越来越大。
不过,胡适的这番言论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就有宋子文,他虽然是一个政客,但好歹要些脸皮,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明说,便告诫胡适,东北的问题牵扯到了三千万同胞,不能妄谈。
胡适口头称是,可私下里又对外宣传应让国际共管东北三省,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而胡适此后的一系列“卖国言论”,让很多人都看不惯。
如鲁迅先生便在自己的一篇杂文当中,讽刺胡适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可胡适依旧我行我素,而蒋介石对于胡适也一直是优待有加,对于蒋介石来说,养一个胡适,便能获得“爱戴文人”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却愈发觉得,胡适只是一个空谈的文人,实在没有什么用处。
1937年,抗战爆发,胡适不出意外的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在国民政府发出号召“全民抗战”的情境下,胡适却再次的唱起“反调”。
他不仅公开参加大汉奸周佛海所组织的低调俱乐部,还对外宣称:“我情愿亡国,绝不主张抗日。”
一时间,“卖国贼”的帽子如雪花一样飘到了胡适的头上,他也从一个民国大师成了“反动文人”。
但胡适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眼下还没有到最后的生死关头,还能争取和平,以此来图谋发展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还能“卧薪尝胆”。
对于胡适的“奇谈怪论”,除了参加低调俱乐部,以及向往俱乐部的一些“文人”,很多人都嗤之以鼻,此前实行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三省沦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上,如今日寇又大大举进攻,报纸上不断刊登国土沦陷的消息,这不是最要紧的关头,什么时候才是最要紧的关头?
这下子,就连一向“爱护”胡适的蒋介石都看不下去了,他想到胡适师出杜威,在美国应该有众多的好友,因此,蒋介石紧急将胡适公派到美国,担任中美之间的大使,希望他能争取来援助。
除此之外,蒋介石也是生怕胡适真的在名为“和谈”,实为“投降”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毕竟,世人都知道,蒋介石和胡适是一条“路”上的人,如果胡适真的“投降”了,这对于蒋介石的名声也是一个打击。
至于胡适能不能争取来援助,其实蒋介石所抱的希望也不大,事实证明,在如何看待胡适的问题上,蒋介石确实没有走眼。
来到美国后的胡适,因为担任驻美大使的缘故,胡适也成了美国名流的贵客,时常出入各种宴会,尽显“名士风流”。
但久而久之,胡适似乎忘记了自己此行的人物,他既没有对外宣传抗日的政策,也没有争取军火,甚至没有向人借款,所谓国家大事,早已被胡适抛到九霄云外。
如今的胡适专注于学术演讲,他虽然在军事上一窍不通,可在钻营“人情往来”的一道上,确实是个大师,短短四年时间,胡适竟然为自己谋得了二十七个博士荣誉头衔,堪称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
然而,当胡适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的时候,此时的中国正值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亿万万人民齐心协力的对抗日寇的侵略,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一批批英雄男儿,才抵住了日寇的入侵。
可胡适却仿佛视而不见,在美国担任外交大使的时间段,竟然没有提出一次争取援助的计划,这让蒋介石也痛骂不已,说他赴美留任,除了为自己争取二十七个博士头衔外,一事无成。
蒋介石甚至由此联想到文人名流,多为误国。
而在抗战结束后,胡适又向延安发来一通电报,在电报中,要求共产党立即放弃武力,以求和平,做国内的第二大党。
胡适之言,有些文人之见了,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也与国民党合作过,但最终却以蒋介石的屠刀而告终。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惨遭毒手,便是没有枪杆子的缘故,对于胡适的言论,中共一笑置之。
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当中,国民党一路溃败,最后不得不逃到台湾,而胡适也来到了台湾,当了蒋介石的“御用文人”。
譬如,在台湾的蒋介石痛定思痛,决定“再造乾坤”,但蒋介石的本性不改,他依然将台湾视为蒋家之台湾,并大肆实行特务统治,这引起了台湾省内的许多人都不满。
一时间,舆论纷纷攻击蒋介石,但胡适却发表了一篇奇文《台湾是多么自由》,那么,当时的台湾省真的自由吗?
事实上,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台湾省成了一个牢笼,但胡适为了金钱,对此置若罔闻,这点和他的文人形象大有不同。
对于胡适的把戏,蒋介石也看透了,一方面他用金钱利益笼络胡适,借他的名声来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上,蒋介石又屡屡瞧不起胡适。
而胡适也得过且过,当起了“清流”文人,有一次,他看到毛主席的词作《沁园春雪》时,一语惊人,说这首词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合格律。
当然,胡适也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白话文写的极好。
1962年的一天,胡适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突然发作心脏病,猝死。
得知胡适逝世的消息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主复兴而言,乃除了障碍也。”
让蒋介石这个反动头子都如此痛恨,不得不说,胡适也是一个人物。
而在胡适的葬礼上,蒋介石还特意送来了一幅对联:“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如今胡适已经逝世多年,无论他曾经有多少个头衔,有多少个博士学位,都成了云烟,一如他本人,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