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盛衰规律中,总会出现一两次惊人的“巧合”。就比如说,秦两代覆亡,隋二世终结。而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两个朝代后面还都跟着一个强大的盛世王朝。
所以说,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而细究之后更是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
拿隋灭亡的事来说,其实在隋炀帝死后,隋朝并没有彻底地完蛋了,趁着天下大乱并起的群雄们甚至还拥立了三个小皇帝。这其中便有一个是大奸臣宇文化及拥立的秦王杨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37daa0c080a138f8d828785a5a7574e.jpg)
按道理来讲,在老皇帝死了之后,主动拥立小皇帝继位来稳定人心的一般都是忠厚的纯臣。但宇文化及显然是不适用这个道理的,他就是那个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那个奸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隋朝的上一任皇帝杨广,就是宇文化及带着本来护卫皇帝的禁军弑的。
我们要知道,在古人的道德观念里,有“天地君亲师”的敬畏和崇拜。所以,无论君主是再怎么昏庸,以臣子的身份弑国君,都是要招来后世数不清的骂名的。
春秋时的齐庄公和棠姜私通,最后被棠姜的丈夫崔杼察觉了。于是,崔杼一不做二不休,设下圈套解决了齐庄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0a6cefbfa7027c1ee681ba19020bc29.jpg)
但是手刃“仇人”之后,崔杼便立马懊悔起来。因为齐庄公再怎么荒淫无道,终究是自己的君主。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声,即便是已经掌握齐国国政的崔杼,也不得不给自己“找补一番”。
他请来齐国的太史,允诺种种好处,只求太史笔下留情把齐庄公记成“死于疾病”,自己也就不用再担心什么骂名了。
结果太史根本就对崔杼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提笔便在竹简上写下“崔杼弑君”的记载。
崔杼一看,气的立马解决了太史,又找来太史仲(即太史的弟弟)要求他修改国君死因。可是太史仲看着边上倒下的哥哥,仍旧是面不改色地写下了“崔杼弑其君”的记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6942e464e74d47b40185d6c3e7a1c9a.jpg)
崔杼看后怒火中烧,又解决了太史仲,找来了太史叔。而太史叔又怎么会如他所愿呢?结局自然也是跟着哥哥们一起去了。
此时,太史家只剩下最小的太史季了。崔杼盯着这个瑟瑟发抖的小孩子,却没想到这个小孩子还是在史书上写下了真实的历史。
最后,崔杼也是没了脾气,也知道骂名是注定要背负了,也只能是放了太史季。
所以说,在古人眼里,国君是敬畏和崇拜的对象,弑君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宇文化及吃着隋朝的俸禄却除掉了自己的君主杨广,这就是最大的罪孽,他不算奸臣,还有谁算奸臣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96407e9f552cb68282d8332e1c3211f.jpg)
有些人看到宇文化及也姓“宇文”,就想着他可能还和北周皇室有些关系。他们隋朝的皇位不还是抢“宇文家”的吗?如今宇文化及除掉夺自家江山的杨姓皇帝,也算不上太过分的事情吧?
但我们不能因为宇文化及姓“宇文”就把他归类到北周皇室家族里,在给他添上一部“基督山伯爵”的戏码。在探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有根据的去寻找答案。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同行不同源”的说法。历史上的宇文化及虽然姓“宇文”,但却和那个北周宇文家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eb3e926784629f5263339b0667b9ee8.png)
宇文化及祖上甚至都不是汉人,本姓为“破野头”(音译),他的宇文姓氏更是在后来的不断汉化浪潮中改的姓氏。
所以说,杨姓皇帝和他宇文化及家并没有什么恩仇纠葛,而在君臣大义上,宇文化及自然便是那个最不忠不义的那个。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宇文化及是依仗祖上的军功才有机会做官的,他本人是没有多少才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c1b53678b7835f0e4f8f84238dadd19.jpg)
少年的时候,宇文化及便是京城里有名的“街溜子”,在步入仕途之后,也没有收敛本性,反而是愈发的罔顾法律、肆意妄为。
有一次,他违背了隋朝的法令,和突厥人私下里交易货品。事情败露后被有关部门抓了起来。按律判罪,是应该处死的。可是,身处京城的纨绔公子家那个不是家大业大,手眼通天的。
在家人的“运作”之下,宇文化及还是捡回来一条小命。虽说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但经过这一番折腾下来,宇文化及对隋朝本就不多的感情可就彻底的荡然无存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24cdd5383d906aca4ee3f1158593945.jpg)
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民力,修运河、建东都,更是穷兵黩武的发动了三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搞得最后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
起义军中的李密攻占了洛口后,直接就把正在“东巡”的杨广锁死在了东南。而杨广在折腾这么多年后,自己也是心灰意冷了,便萌生出偏安东南的想法。
一有了“摆烂”想法后,隋炀帝干脆就在江都不挪窝了,丝毫没有要回关中的意思。
但是保护隋炀帝的禁卫军可不这么想。他们大都是关中的丁壮,家里的母亲妻子都还翘首以盼呢?断然是不愿意跟着皇帝老子留在江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1893d5fc6a2fb787f99364d9ffe345a.jpg)
宇文化及的弟弟敏锐地发觉了军中要哗变的趋势,便找到哥哥。和他密谋:
现在军士们都朝思暮想的想回到关中地区,而皇上又铁了心的“钉”在东南,与其和士卒们一起偷偷跑回去,不如干一把大的,改朝换代!
宇文化及刚听到弟弟的话,惊出一身的冷汗。过了好长时间才冷静下来。他仔细一想,大隋朝的确已经是大势已去了,而自己之前还差点被他们家的杨姓皇帝给依律处死了呢?着实也没有什么感情。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于是,宇文化及便决定干一票大的,以禁军首领的身份带兵逼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be26708ff5fb307eefcb24b09113346.jpg)
此时的杨广已经是众叛亲离。禁卫军都不再效忠于他这个皇帝了,最后结局便只能是被宇文化及弑君。
不过,宇文化及也真的只是一个“滑稽”小丑,前文已经说了他本人是没有什么才能的,甚至是官都没做好才被关到监狱里的。他又有什么能力和隋末的群雄抗争呢?
在被李密和窦建德接连打败后,宇文化及也迎来了自己的末路。在最后时刻,这个大奸臣还是嘴硬了一下,说出了:人本故当死,岂可不一日为帝乎?
这颇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也算是给大家增添一些笑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