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力哥说 2023-02-04 20:34:38

这个老国家的基本面暂时就像磐石那么顽固,不可能发生重大改变,就算未来会变,人性也亘古不变,我已不抱多大希望。

借用《三体》的话说,人类社会已告别了80年代以来的“恒纪元”,进入又一个“乱纪元”,时间还有多久不知道,至少10年内肯定走不出来。

要知道,从全人类范围看,“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个信念,是工业革命后,最近200年才建立起来的。

再往前看,历史可能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中,都不支持这个结论。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标罗马,魏晋南北朝的国人对标汉朝,都无法得出这个结论,所以都选择逃避现实,前者狂热投入神学,后者则醉心玄学和佛学。

眼下给大家最好的长期建议,还是降低预期,保守投资,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上面用了2个词,“暂时”和“长期”,精确点说,前者指代的时间反而更长。

因为考察维度不同。

站在中国3700年可考文明史的长度看,20年只是沧海一粟,叫“暂时”。

站在人一生长度看,10年也算“长期”。

叶文洁不仅跳出了个人生命长度的视角,从整个人类文明史、地质演化史、宇宙发展史的高度看世界

更重要的是,她跳出了“我”这个立场的束缚。

这里的“我”,可以是个体、家庭、地域、民族、国家、性别、肤色、物种上的认同和站边。

最后,她不仅能站在三体人立场看问题,甚至跳出地球和三体文明共同的立场,站在整个宇宙文明的立场看问题,最后才发现了宇宙社会学的基本规律。

当然,《三体》说到底只是科幻小说,肯定有幻想成分,黑暗森林法则只是解释费米悖论的众多假说中的一种,死忠没必要神化为至理名言,有些理工男也没必要不解风情地用现在的物理学知识去驳斥三体的设定,那就太low了。

反过来,《三体》也算能逻辑自恰的硬科幻,有些文科生也别不解大刘这个理工男的浪漫,觉得大刘根本不懂社会学,反而显得自己像井蛙。

随着《三体》电视剧的开播,我最近重读《三体》原著,才有上述感想。

之前动画版《三体》播出时,我一个字都懒得聊,因为开篇就跳过敏感的第一部,然后对第二部魔改,结果只能是降低观看门槛,吸引没看过原著的新观众,但大刘原本精妙的文笔和缜密的设定都被改得面目全非,我早弃坑了。

电视剧在剧情推进甚至台词上都基本忠实于原著,原著粉比较买账,但对新人不太友好,很多科学上的专业名词都没做解释就一遍过了……

但电视剧信息容量还是没法和原著比,加上为了过审,有些太过负能量的也没法展示,有时间的话,推荐读下原著。

就像我过年看的三部电影:《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

结局都被剪刀手毁了,一部比一部毁得狠。

《无名》里王一博强行魔改地下党身份,让导演和编剧看起来像白痴一样,导致豆瓣评价两极分化,最后只能关了。

当然,和其他流量鲜肉比,王一博演技还是可以的,虽然剧本的魔改让他的角色也看起来像神经质的脑残……

就像《狂飙》,我都不想追了,因为知道结尾一定强行正能量。

不合逻辑的结尾魔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就很难达到世界级水准。

……

这次过年去了澳门,12月上旬就定了,想打个时间差,原以为过年应该还不至于出境全放开,澳门是唯一能方便通关的境外目的地。

这是我第4次去澳门,之前都是1-2天顺路游,这次去了6天,有几个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1、澳门物价实在高。

10年前,我感觉香港物价明显高于澳门,疫情前的19年我还去了趟香港,但这次明显感觉澳门物价真心贵……

公交、轻轨、出租车价格,电影票,路边小吃店……基本都是上海的1.5-2倍。

而上海的生活成本,在世界范围内,也算非常高的。

人类暂时找不到大放水刺激经济之外的有效办法,虽然老龄化理应抑制需求和物价,但短期看,恐怕还是很难抑制物价的持续上涨。

而抗通胀投资的难度,却越来越高。

2、澳门版权保护意识比内地强得多。

这次去澳门,还有个目的,就是看没能在内地上映的《灌篮高手》大电影。

9年前,“力哥说理财”脱口秀最初有两个OP,分别是《圣斗士星矢》和《灌篮高手》的OP1《天马座的幻想》和ED1《好想大声说爱你》。

《灌篮高手》对我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1月12日,港台澳同步上映,我正好去澳门看。

还特地去了葡京人的英皇戏院,里面全是IMAX大银幕。

因为太激动,想发朋友圈“炫耀”下,就拍了几张照片,没想到居然有位工作人员跑过来让我拿出手机删照片,还要再点击“彻底删除”才OK

我看的是深夜场,居然听到身边有上海话和北京口音,应该有不少内地观众特地来澳观影。

结果就看到那位工作人员不停跑来来去,阻止拍照录像……

我知道刚上映的电影不能拍照录像,也没想拍个枪版发网上,只是激动难抑,但再转而一想,这种无意识的错,是环境所致。

在内地,根本不会有工作人员坐在影院后排监督观众。

哪怕是舞台表演的首演,监督再严,也只是拿红外线笔晃一晃,让你别拍了,绝不会跑上来要求你立刻把照片彻底删除。

回来后,我又上B站转了圈,已有不少正片影像信息流出了。

翻了下留言和弹幕,压根没人提起你这是违法盗录,是不对的,所有人都在感慨,好想看,啥时候内地能上映啊啊啊……

有些国情,没那么容易改变。

3、澳门警察/保安穿着和内地几乎一样。

这是最让我感到恍惚的事。

前些年去澳门,在赌场附近能明显看到各种站街女,这次看不到了。

氹仔金沙城中心的马路上,每晚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阿sir,查问可疑人员。

甚至在亚马喇前地(葡京、永利一带的交通枢纽)的地下通道里,我还看到了公益海报上有“正能量”三个字……

赌场里到处都是“适可而止”的提示标语,得益于博彩业的巨额收入,澳门的公共设施和慈善公益服务也做得越来越好。

当然,疫情三年,深度依赖博彩业和旅游业的澳门,打击非常沉重。

2019年,澳门人均GDP超8万美元, 排世界第二。

2020年,直接腰斩,甚至不如香港。

但相信,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澳门经济会快速恢复活力。

总之,我在澳门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和谐社会影像。

这次旅行,也让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包括海南在内,内地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地方,未来开放博彩业,也不会开放次一级的马彩。

这些可能诱使民众走向堕落和颓废,可能增加社会内耗和风险的产业,必须禁止。

就像昨天发改委说:项目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

这叫以工代赈,能一箭三雕。

一是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到手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

二是增加就业人口,实现社会稳定。

三是让人站直了靠劳动赚钱,不像美国那样,直接发钱,都把人养懒了。

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最重要,但不能养懒人,大家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生活必须靠汗水干出来,不能老想着躺平,更不能想歪门邪道走捷径。

这就是政策背后的指向。

至于人工效率不如机械,成本高耗时多的问题,暂时还能承受。

同理,那些在横琴买房,期待未来澳门特区扩围到横琴,坐享政策红利的投资者,别做梦了。

如果一定要加个时间期限,那就是10年。

为啥至少是10年?

详见《中国未来10年的剧本,收好了》

……

2022年,中国人口不出所料负增长,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然后很多事就能顺理成章发生了。

比如四川宣布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

说人话:非婚生子也被承认,也能落户,且不限于3孩,实际意味着计划生育全面取消,想生几个都可以。

这是时代的进步,相信很快全国各地都会跟进。

今天又有个消息,说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可能今年就要公布了,2025年开始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我算了下,2055年我都70多了,早退休了。

但因为是渐进式,我大概率63岁退休?

我没那么乐观,按现在这个人口加速下滑的趋势,我猜最后实际上,2045年前后就要加速延迟到65岁。

所谓退休,无非是国家给你发养老金且不用交医保也能终身享受医保待遇的年龄。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养老金,也买够了商业医疗保险,啥时都能开始过FIRE生活——财务自由,提前退休。

问题是,没钱啊……

……

有消息说,注册制要全面实施了。

注册制改革喊了10多年,之前在创业板、科创板等推进也有几年了,我建议大家别太当回事。

因为我们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不可能完全变成西方国家那种自由开放,宽进宽出的模式,父爱模式下,老百姓不认可,出了事都要找政府给说法。

无非是上市审核的主体,从证监会下放到交易所,但交易所也是国家的,所以推动注册制的核心目的,还是想加速企业上市,继续向市场抽血,对股市不是好事情。

注册制真正的命门,是健全转板和退市制度。

烂公司和骗子公司,该下就下,该退就退,该罚就罚,骗子老板高管该牢底坐穿就牢底坐穿,壳资源彻底清零,成为历史名词。

有三个长期逻辑,很可能会变:

一是“打新不败”神话会加速破灭,打新股逐渐变为有风险套利,和港股打新一样,非常讲究主观的策略眼光和客观的市场环境,而非过去的无风险刮彩票。

二是壳资源的逐步退场,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未来尽可能避免碰缺乏良好业绩和预期支撑的小盘题材股,要么在蓝筹里挑挑拣拣自己看着顺眼的,要么就直接买中证500,省心。

三是注册制将长期利好券商股业绩。

但券商股特点是牛市蹦得欢,熊市屎一坨,对投资者择时要求比较高。

激进型投资者,可考虑适当配置了。

……

去年12月起,我就一直给大家鼓劲,让大家对今年的经济复苏有信心。

这次过年的消费火爆,感觉信心回来点了没?

但我也一再说,复苏需要时间,上半年不至于一出病榻就去蹦极,要有耐心,现在是布局好时机。

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消费复苏,都是低成本/门槛的报复性消费。

和去年11月发生的事,本质没两样,都是情绪性宣泄。

就算是穷人,过年花几十块看场电影,放松下紧张的神经,让自己乐呵下,也不是多大的难事。

但想要让实体经济的民间投资,房产、汽车等大额消费,以及对股市的投资信心完全恢复,还有段时间。

好在,新冠的变异,可能快到头了。

再变下去,可能又会往回变。

之前很多人担心春运把病毒带去农村,导致乡村地区出现的大规模灾难,并没有发生。

过2-3个月,很可能还有第二波感染高峰,但绝不可能像去年12月那么夸张。

现在,街上很多人已经不戴口罩了。

大众适应环境变化并再次改变习惯的速度,比很多人想得更快。

逐渐的,这波疫情就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

套用《三体》中威慑纪元的新人类对21世纪古人的看法:那时,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机,很多人对未来过度恐慌,导致人类的很多争论和对策,显得很幼稚,很可笑。

回想2022年的那么多争议,都会上史书,被后人嘲笑的。

然而在大刘笔下,300年后自以为变聪明的人类,依然很幼稚。

哈,习惯就好,随遇而安~

0 阅读:313

力哥说

简介: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