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宝鸡一村民无意发现青铜“破烂”,几元卖出,今价值30亿

枫桥墨客 2022-05-07 21:45:11

作为四大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文化传承不曾断绝的国家,大地之下埋藏了数之不尽的历史瑰宝。

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在某一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每一件文物都是弥足珍贵的存在,对于历史悠久的我国

更是如此。

在我国众多文物当中,有着这样一件文物,它被誉为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件文物。

它当初被人以30元的价格买回,如今价值30亿,只因为上面的两个字。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01 修缮老屋,发现青铜“破烂”

1963年,居住在宝鸡村民陈堆家因为房子老化,再加上连日来的瓢泼大雨,致使屋后的土崖塌陷。

迫于无奈,他只好冒雨修缮。

可就在他堆砌土崖的时候,他居然在土中挖出了一件铜器。

那个年代的百姓对于文物的保护观念还较为淡泊,尤其是在宝鸡更是如此。

陈堆看着眼前他所挖出来的这件铜器,上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坑洼,显得其貌不扬。

因此,他也只是将这个高30多厘米,重20多斤的物件搬回了家中,就将它搁置在了一旁,不再过问。

后来陈堆夫妻俩要搬离宝鸡,便将家中的许多物件分给了自己的各个亲属,其中就有这件“其貌不扬”的铜器。

分到这件铜器的亲戚也并不知道它的实际价值,只觉得这个东西又大又沉,应该值点钱,于是便将其当成了“破烂”,卖到了废品站,换了几元钱贴补家用。

废品站的老板并非不是识货之人,但是他对于铜器的了解也知之甚少,更何况他也没有想到,他收废品能收来什么价值连城的物件,因此他也只是多打量了这件铜器几眼,便将其规置在了一边,等待着回收处理。

如果这件宝物,真的被“回炉重造”,那对于我国来说必定是一笔重大的损失。

好在,当时我国对于文物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相关部门也经常派出专家,到民间搜集流失在外,尚未被人们所发现的文物。

这件铜器也恰好引来了一位走访专家的注意,机缘巧合之下,才使它躲过了一劫。

02 30元“废品”,如今价值30亿

由于当时许多百姓都将自己不认识的文物、古物,当成没用的废品,将其卖到废品收费站换钱。

所以,废品站也成为了相关专家们常去的地点之一。

那一日,正好有专家前往这个废品站,进行日常的“文物找寻”,碰巧,就被这件放置在一边的铜器,吸引了注意力。

在看到这件铜器的第一眼,专家就觉得它非比寻常。

虽然不能当场确定这件铜器的准确年代以及价值,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件“造型奇异”的铜器一定是一件文物。

专家当即便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件文物买下来带回博物馆。

在与废品站老板商量价钱的时候,废品站老板见到有人对这件“废品”感兴趣,便开始漫天要价。

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专家最终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铜器买了下来。

在那个时候,3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够改善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了。

虽然花费了巨资,但是专家却没有一点的不舍。

因为在他的眼中这件文物的价值对于国家来说要远远地超过那三十元钱,而且他也对自己的专业眼光,有着无比的自信,这件铜器一定非同一般。

果然不出这位专家所料,当这件铜器拿回到博物馆后,顿时吸引了许多专家前来查看。

最终经过专家们的讨论研究,并且找寻了诸多资料之后,这件铜器的身份,才水落石出,它竟然是一件西周时期的“何尊”。

何尊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酒器,十分珍贵,而这件何尊上面还刻着122个字。

这在所有的同类文物中是较为少见的,通过对文字的翻译,专家们了解到原来这件“何尊”,是当年周成王亲自对有功之臣的赏赐。

除了这件“何尊”的来历之外,这件“何尊”还有一处特别之处,那就是在它的文字当中,首次提到了“中国”二字。

虽然在文中,这两个字指代的是国家的中心的意思,并非指的是如今的“中国”,但是这对于我国而言,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正因为这两个字,使得这一件“何尊”的价值瞬间攀升了数十倍,成为了无数国宝之最。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至今日我国又发现了许多西周时期的历史文物,铜器也相继发现了许多,但是仍然没有一件铜器,能够超过这件“何尊”的重要性。

如今,这樽“何尊”按照现在的文物流通价格估算的话最少要超过30亿。

03 无价国宝

30元的“废品”摇身一变成为了身价超过30亿的“文物”,乍一看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可不要忘了每一件文物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价值,更有着对于我国历史研究,无比重大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则是无价的。

每一件国宝文物也都是无价的,都是不可以进行交易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如今人们的生活对比古时,好了不知几何,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却先辈们的事迹,更不应该忘记我们中华的历史。

如果没有先辈们的传承,也就不会拥有如今,让所有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的文明。

0 阅读:27
枫桥墨客

枫桥墨客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