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国第一位“职业作家”的作品

不立翁啊 2023-02-27 19:48:19

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代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魏、蜀、吴三国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人物形象,影响极其巨大深远,长期以来甚至起着历史、军事、生活教科书的作用。

无意经商,热衷"说话"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生于山西祁县,七岁开始在私塾念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辍学,跟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学做生意。

元朝末年,南宋故都杭州不仅是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是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先后搬到杭州一带谋生,一些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也时常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前辈们志同道合,游走在苏州、杭州一带,如鱼得水。

罗贯中塑像

父亲带他来杭州的目的,自然不是让他流连于勾栏瓦肆之间,而是让他利用苏州、杭州良好的商业条件,学习做丝绸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父亲于是让他去慈溪,拜著名学者赵宝丰为师,再走科举的道路。

参加义军,失望而归

元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兴化白驹场盐民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等18人起兵反元,袭据高邮,自称"诚王"。1356年,26岁的罗贯中辞别赵宝丰,到张士诚的幕府做宾客。

苏州平江张越士诚墓

随着实力的壮大,张士诚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他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天天唱歌跳舞,只图自己高兴。他手下的将帅们拖拖拉拉,不肯服从命令,每当有战斗,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田宅、封赏高官后才肯出兵打仗。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至正二十三年(1363),离开军营,准备回老家山西。

路遇恩师,帮抄书稿

路上,罗贯中遇到了同乡贾仲明,得知父亲已经去世,继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一路辗转,在江阴遇到了他的忘年交施耐庵。施耐庵正在撰写长篇小说《江湖豪客传》。罗贯中非常赞赏他写书劝世的主张,于是拜施耐庵为师,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抄写书稿,并得到了他的许多指点。

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施耐庵纪念馆内的雕塑

1366年春,赵宝丰去世,罗贯中赶往慈溪祭奠。恰在此时,朱元璋大举进攻张士诚,江阴一带战火又起,施耐庵为躲避兵乱全家迁往兴化。几个月后,罗贯中回到江阴,却发现师傅不在,四处打听,也毫无消息,就去了杭州。

回到杭州,创作《三国》

杭州是罗贯中少年时期流连的地方,当年听《说三分》的情景犹在眼前,现在的他已经30多岁,对历史、人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在施耐庵那里得到的文学训练,也让他觉得自己具备了驾驶长篇小说的技巧,于是决定以《说三分》话本为基础,创作一部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五虎上将画像

他吸收了陈寿《三国志》的长处,汲取了《说三分》的精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也都做了仔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他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剔除民间故事当中过于荒诞、鄙俗的成分以及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吸纳了其中一些虽然违背史实,却不违背情理、符合人物性格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连环计""千里走单骑"等,写成了小说中的华彩章节。

放弃仕途,专职写作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下令各行省连试三年,选拔人才,充实官吏队伍。由于曾入张士诚幕府,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步入仕途的机会,从而下半生都在从事与写作有关的行业,成为中国第一位"职业作家"。

三顾茅庐年画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巨大魅力,引来当时读者争相抄录。此后,罗贯中又相继写出了《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为了出版这些作品,罗贯中于洪武十三年(1881),来到出版业中心福建建阳。然而,他在这里逡巡日久,也未能实现他的目标。

超越文学,名播四海

直到明嘉靖元年(1522),才出现了刊印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此时,罗贯中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

民国线装本《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出版,激发了文士和书商们的热情,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应有尽有。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少机构都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来做商业案例。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经把《三国演义》的内容,运用于商场和员工教育训练上。可以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