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大佬董其昌为何会被乡人骂作“老淫棍”?

易文爱历史 2025-04-17 07:42:33

董其昌自幼被称作神童,科举之路大放异彩,仕途总体也算比较顺利,做过礼部左右侍郎以及南京礼部尚书等高官。五十一岁后告病还乡,成为老家华亭赫赫有名的大佬,也是缙绅之家的杰出代表。但让人意外的是,还乡十年后,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为何会被乡人骂作“老淫棍”?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在中国书画史上绝对是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2020年春,他的一幅画作《书画合璧山水小景》被拍出了7475万元的天价,而这也足以证明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把董其昌与王安石和苏轼相提并论,朱谋垔甚至认为董其昌是明代画史上的第一人。

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和乾隆皇帝对他不遗余力的吹捧的加持,董其昌在书画史上的地位就更上一层楼了。清代书法家王文治把董其昌吹捧为颜真卿后的第一人,光绪皇帝的师父翁同龢是书法大家,他认为董其昌的书法堪称奇迹。但董其昌在历史上是充满争议的人物,追捧他的人多,贬损他的人也不少。

著名现代画家徐悲鸿对董其昌就不以为然,他认为董其昌闭门造车,不求创新,完全是凭借权力和地位左右画坛,毁掉中国书画二百年。徐悲鸿可以算是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中的主要代表,这些批评者都把董其昌视为因循守旧的代表,这些批评的话可以说是说得非常重,不但否定了他的才华,更指斥他的人品有问题。

不过,贬损董其昌的人不少,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确实是影响力巨大的重量级人物,确实是名满天下。否则,以徐悲鸿的地位和影响力,只怕对他会不屑一顾。能被徐悲鸿拿这么重的话贬损,反过来恰恰说明董其昌确实是书画史上绕不开的一位重量级大佬。而且,事实上,董其昌也确实不简单。

董其昌自幼就有神童的美名,才十三岁就中了秀才,会考取得全国第二名的佳绩,殿试中又成为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的二甲第一名的传胪,一时名满天下。十七八岁时发奋学习书法,经过十多年的刻苦,书法水平达到了时人无人能及的境界。与此同时,他还潜心于山水画,成为当时书画双绝的大佬。

董其昌活着的时候,人们就竞相花重金购买他的书画。在当时,董其昌在朝廷上是重臣,在书画界是大佬,怎么都是一位重量级的德艺双馨的大佬。但奇怪的是,在董其昌告病还乡十年后的公元1616年,在他的老家华亭县,他的人设竟然莫名崩塌,乡间关于他的各种流言蜚语四处散布,他甚至被乡人骂为“老淫棍”,最终还酿成一起大案,这是怎么回事?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很多大事,都发端于一件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董其昌这起大案,也是发端于一件小事——从一个名叫绿英的婢女开始。公元1615年秋的某一天,董其昌的家仆陈明带着一伙大汉堵住华亭县生员陆兆芳的家门口,逼迫陆兆芳交出一个名叫绿英的女子,陈明声称,这绿英是他家婢女。

实际上,绿英本是陈明家的婢女,也称继女。明代禁止蓄奴,但这规定并难不倒大户人家,他们往往收养别人家的孩子,称为继子、继女,其实也就是蓄养奴隶,像绿英这样,其实就是名为继女的婢女。某一天,绿英跟主人说要回家看望母亲,陈明答应了。可没想到的是,绿英竟然一去不复返,陈明经过一番打探之后才知道真相。

董其昌画作

原来,绿英竟然跑去陆兆芳家里做了婢女。这种情形在明代末期屡见不鲜,奴仆的原生家庭把已经做了奴婢的孩子又许给了其他人家,这么做,想从中挣取银两或冲抵债务。所以,陈明纠集了一帮打手打上陆兆芳家来了。陆兆芳拒不开门,陈明一怒之下,命打手砸门,砸开门之后,冲进他家一顿打砸,把陆兆芳家砸得一片狼藉。

当然了, 藏在陆兆芳家的绿英也被找到了,被带回去了。这事儿迅速发酵,坊间舆论一边倒,都说是陈明狗仗人势(董其昌),传言不胫而走:绿英本是陈明家婢女,被董家二少爷奸污了,还想纳她为妾,绿英不从,就跑回娘家,结果,董家二少爷派陈明来抢人。这事最后就定格为“董家恃强凌弱”,在坊间迅速传开了。

陆兆芳当然心里不爽,人被抢了,家被砸了,所以就跑去告官。县里官员一听这事儿牵涉到大佬董其昌,就把皮球踢给乡里德高望重的缙绅,说,这种事情,你们调解就好了,不要动辄对簿公堂。出面调解的两位缙绅何三畏和吴尓成为两家调解此事,陈明向他们出示了绿英是他家继女的凭证,这事儿看起来是陈明有理有据。

何、吴二人劝陆兆芳不要再纠缠此事了,理由是,你陆兆芳私藏了陈明的婢女,此事陈明占理啊。论理,的确是陆兆芳理亏,但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原因很简单,他输给了陈明,陈明的身份是什么?是奴仆啊!一个奴仆竟然把他一名生员的家砸得稀巴烂,让他颜面丧尽。而且,何、吴二人本就与董其昌关系不错,他们做调解人,这事本身就让陆兆芳心里不爽。

心里愤愤不平,心病引起身病,陆兆芳竟然卧床半年。在这段时间里,这事儿还在不断发酵,被乡间艺人一番演绎,董家幕后的大佬董其昌变成了欺男霸女的老淫棍,不论什么时代,这种香艳的欺男霸女的故事总是很受欢迎,所以,关于老淫棍董其昌欺男霸女的故事很快就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董其昌家境平平无奇,完全靠他一力改写董家命运,董家在他手里完成了阶层跃升,成为华亭赫赫有名的缙绅大户。绿英一案发生时,董其昌已是花甲之年,他告病还乡也已经差不多十年。董其昌这十年间,题书作画、修禅问道、走亲访友,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在这十年间,他也攒下了万贯家财,建起了百幢庭院。

董其昌在华亭,那是朝野名声赫赫的大佬,不管在政界还是书画界,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佬。可没想到,市井之中竟然有歌谣把他描绘成下作的老淫棍,尽管他的确有几个姬妾,风流之名早就四处流传。但这种市井歌谣这样编排他,他当然觉得受到十足的人身侮辱。他必须想办法把这股邪火给压下去,要不然,颜面何存?

公元1616年春,一肚子火的董其昌跑去官府提告,县官诉苦,说,现在民间艺术家满大街都是,我总不能抓几个来拷打一番吧?这种事情,还是您自己想办法吧,您找到了造谣的始作俑者,再来官府也不晚啊。董其昌就派人去深挖,到底谁是这些歌谣的始作俑者?很快,还果真被他抓住了一位他认为的始作俑者。

据说,背后始作俑者是范昶,范昶的妻子是董其昌正妻的堂妹,范昶的儿媳还是董家族人。董其昌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是亲戚范昶在后面编排自己,他怒从心头起,甚至对范昶动用私刑,逼迫范昶跪下来招认。但范昶死活不肯承认这事是他干的,最后,董其昌逼迫范昶在城隍面前发毒誓,才放过了范昶。

董其昌书法

范昶却也不是等闲之辈,出身于官宦门第,他已经故去的父亲曾是知州,母亲冯氏有五品宜人诰命。董其昌揪住范昶这么一闹,无疑是把反甲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范昶可能受刺激太重,回家后不久就死了。死人了,事情就严重了。范老夫人就范昶这么一个独子,她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决定亲自找董家讨要一个说法。

冯老夫人的父亲冯恩曾是嘉靖五年进士,六年后,他上疏攻击为嘉靖皇帝争大礼的三名大臣而惹怒嘉靖皇帝,被下狱判了死刑。冯老夫人的哥哥冯行可时年十三岁,上书请求代父受死,甚至以刀刺入胳膊,写血书,为父求情。嘉靖皇帝就坡下驴,看在冯行可的孝行份上饶了冯恩一命。冯家因祸得福,名动朝野,成为华亭明星级别的家族。

董其昌此事案发时,冯老夫人还有进士出身的弟弟冯时可、举人出身的侄子冯大受为她撑腰。事情演变至此,就变成了冯、董两个大家族的较量。双方都在气头上,互不相让,于是,事情就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范昶头七未过,八十二岁的冯老夫人带了儿媳龚氏和三名婢女乘坐轿子来到董家,她们捶着董家大门哭骂。

一会儿就惹来了许多吃瓜群众围观,没多久,董家大门突然打开,一群家仆在董家二公子董祖常的指挥下,攻击冯家女眷。冯老夫人被推入沟渠之中,龚氏被拉扯得衣衫不整,冯家三名婢女则挨了一顿棍棒。这还不够,董祖常坐在门口大声宣告,这就是闹事的下场。紧接着,董家家仆又把冯家女仆的衣服都扯烂了,以致衣不蔽体。

现场冯家吃了大亏,女眷被打、被侮辱,而她们是因为家里死了男人才来讨公道的;相比之下,占了便宜的董家,不仅家仆凶狠,主人也很嚣张,使得围观的吃瓜群众内心一边倒地同情冯家。直到范昶的儿子跑去官府,有官府中人出面说和,范家女眷才得以逃脱。舆论开始迅速发酵,往不利于董家的方向发展。

董家平日里得罪的人太多,因为董家作为骤然发家的上升期门第,在累积财富的过程中,就与乡人产生了各种矛盾,包括仗势逼买邻居家的房子,包括董家二公子董祖常经常借着父亲的势力鱼肉乡里,他手下养了一批打手以及讼师,这些人专门扛着董家的牌子,串通官府,勒索钱财,操纵官司,为恶乡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方都在蓄力,一股暗流在华亭县涌动,唯有董家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摊上大事了。董家羞辱的是范昶一家,得罪的却是冯老夫人背后的冯家。冯老夫人的弟弟冯继可代表冯家写了诉状告到官府,这份状纸把冯、范两家的事情上升到了所有士绅一起受辱的高度,要求官府严惩凶犯,这无异于向董家下了战书。

冯家还拉上了同样有实力的龚家,甚至还想拉动整个郡里的士绅站到他们一边。冯范两家迅速做了争取舆论的工作,华亭的秀才群体很快就站到了他们一边。于是,他们通过揭帖、传单、书籍和曲艺等方式调动乡人情绪和舆论,民意随即导向了他们一边。开始传出歌谣: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还有传单历数董家罪恶,乡间民怨沸腾。

董其昌在苏州忙活,他在苏州活动的目的,就是想堵住冯家来苏州告状。只不过,他没堵到来苏州告状的范家。董其昌认为,凭他的面子,苏州巡抚、督学定然会支持他,从而把事情摆平。但董其昌万万料不到,此时,他的老家华亭县民怨已经沸腾了,只要一个火星子,就能点起熊熊烈火。而这个火星子,就是代表董家科举显赫成就的匾牌(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0
易文爱历史

易文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