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资治通鉴》总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易文爱历史 2025-04-21 07:20:36

《资治通鉴》:为什么说最邪恶的是人心?

田单

赵雍,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赵武灵王,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他的前半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君主,在作战方式上进行划时代的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在外交上联秦、楚、宋,牵制齐、魏、韩,迅速使赵国国势强盛,成为与齐、秦比肩的强国。但娶了大美女吴娃之后,他身上这种旷世的英雄气逐渐消弭,沉迷女色到“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甚至几年不出宫门。

爱屋及乌,就罢黜早年立的太子长子赵章,封为安阳君,改立与吴娃生的幼子赵何为太子。赵章本是可以继承王位的,现在太子之位让弟弟给夺了,自然耿耿于怀,这就为赵雍后来的灭顶之祸埋下伏笔。等吴娃死了,“屋”没了,对“乌”的爱自然也有所消减。此时,赵雍又开始心疼长子赵章,觉得长子无辜。

公元前295年,赵何已经即位,赵雍为主父,特意安排肥义做赵何的宰相。赵章向来奢侈无度,担任他的宰相的是生性好斗、不可一世、喜爱杀戮的田不礼。赵国大臣李兑告诉宰相肥义,赵章和田不礼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必生阴谋。因此,李兑预言,赵国的剧变即将爆发。李兑劝说肥义,你是大王的师父,一旦生变,你会是第一个受害者。为了避祸,你何不把权力交给王叔赵成?

肥义大义凛然表示,我受先王之托,就必须永远忠心,直到死。现在不能为了逃避田不礼的祸害而抛弃我的誓言。我只求实践我的承诺,并不苛求保全我的性命。感谢你的关心,但我有言在先,决不食言。李兑只好流泪辞别肥义,此后,他多次拜会王叔赵成,提醒他戒备田不礼,李兑令人感动吧?肥义提醒大王赵何的侍从信期,赵章和田不礼可能有一天会借主父之命发动政变。

肥义要信期谨记,从今天开始,如果有人借主父之名召见大王时,你必须先告诉我,不可贸然前往。由我先走一步去试探事情真假。确实没有危险, 再让大王前去,信期表示谨记。主父赵雍观察发现,赵惠文王赵何举行重大会议时,赵章态度懒散,还要朝拜高坐在上的弟弟。他突然心疼起了赵章,打算将赵国一分为二,由赵章去代郡建立代国,但这个计划还没实施。

赵雍带着赵何一起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座行宫之中。赵章和田不礼认为,现在是发动政变夺权的天赐良机,于是假传赵雍命令,去召唤赵何进宫。信期马上通知肥义,肥义先行,很快就中伏被杀。信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双方展开血战。刚好王叔赵成带着李兑从邯郸率军赶到。并立即征调附近的驻军参战,很快就斩杀了赵章和田不礼,并屠灭了他们的党羽。

于是,王叔赵成出任了宰相,号安平君,李兑出任了司寇之职。此时的赵何年纪还小,朝政大权完全控制在赵成和李兑的手里。政变发生时,赵章战败,跑去投奔主父赵雍。赵雍心疼这个儿子,把他藏在自己的行宫之中。大军很快就从行宫中搜出并处决了赵章。赵成和李兑意识到此举惹来杀身之祸:事后主父必会追究我们杀赵章的罪责,恐怕我们全家都要没命了!

两人决定先下手为强,对主父行宫中的人员下令,先出来的有赏,后出来的一律格杀。宫人们立即一哄而散,纷纷争抢出宫。赵雍也想出宫,却被挡在了宫门之内。最后,偌大的行宫只剩赵雍一人,连吃的都没有。他只好四处搜索鸟蛋或雏鸟充饥,坚持了三个月之久。到最后,什么能吃的都吃光了,赵雍被活活饿死。在赵成和李兑的把持下,直到确定赵雍死了,才向各国报丧。

赵武灵王塑像

当初,李兑和赵成都是令人感动的正面人物,尤其是李兑,其言辞举动,几乎可以与肥义媲美。但此刻,却沦落为恶魔,以极其残忍的手段逼死了一代雄主赵雍。毋庸置疑,李兑和赵成,必然是受过赵雍厚恩的,没有赵雍,他们怎么能有此高位?但时过境迁,利益当前之时,那种正义凛然的君子形象荡然无存,瞬间化身恶魔,这是不是人心最邪恶?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报了当初齐国祸国之仇,命乐毅担任远征军最高统帅,联合赵国、秦国、韩国、魏国一起进攻齐国。齐湣王田地仓促之间征召举国之兵迎战,被联军大败。乐毅亲率大军,准备深入齐国,消灭齐国军队主力。燕君名将剧辛反对深入追击齐军。乐毅不予采纳,继续挥军深入。很快,齐国人心崩溃,乐毅率军直抵齐国首都,把齐国的许多珍宝运回燕国。

燕昭王大喜,亲自劳军,犒赏将士,并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留在齐国攻克还未夺取的城市。楚国大将淖齿处死齐湣王田地,燕国大军在乐毅的率领下,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克了齐国70余座城市,并把这些城市全都改作燕国的郡县。乐毅包围即墨和莒城这两个城市长达一年多,仍不能攻克,就下令解围,在距离城市9里之地筑营。

接下来又过了3年,乐毅却一直没能攻克燕国的两个城市,一时间,燕国国内流言四起。一些居心叵测的家伙在燕昭王面前大肆进谗言,说并不是乐毅攻不下这两个城市,而是这3年来,他根本就没有真正攻打这两个城市。因为他要收买齐国民心,好让齐国人拥戴他做齐国国王!现在,齐国民心已经屈服于他,他只不过是顾及在燕国的妻子儿女,才没有对这两个城市发动进攻。

你看,多可怕!乐毅在前方卖命流血,立下不世功勋,国内就一帮人居心险恶地在燕昭王面前挑拨是非,希望借助燕昭王的手弄死乐毅。自古以来,手握极大军权的将领本就是君主最容易猜忌的对象,他们此举,的确可以置乐毅于死地,这是不是人心最邪恶?但燕昭王乃一代明君,他不但没有受挑唆,反而杀一儆百,处死了这些挑拨是非、进谗言的歹毒小人。

这还不够,燕昭王还命人把王后的衣服送给乐毅的妻子,把王子的衣服送给乐毅的儿子。用100辆战车保护,派宰相亲自把乐毅的妻子和儿子送到齐国去,还封乐毅做齐国国王。乐毅感激涕零,坚决不接受。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在燕昭王面前挑拨乐毅的是非。但遗憾的是,不久后,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燕惠王在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

这里放下乐毅和燕惠王不说,先说当初齐国的悲惨遭遇——齐国兵败,齐湣王被楚国大将淖齿处死,齐国太子田法章侥幸逃出,改名换姓在莒国太史家里做了个仆役。太史的女儿颇具慧眼,发现田法章仪表非凡,处处关照他、庇佑他。久而久之,两人产生爱情。田地的侍从之一王孙贾发动突袭杀死淖齿,四处寻找逃亡的太子田法章。

田法章再三确认不是圈套之后,才干表明身份,于是,他被拥立继承大位,就是齐襄王。就此据守莒城,与燕军对峙。燕军攻打齐国时,低级官员田单在逃亡中表现出色,提前要家人用厚铁包裹车辆的轴端,在逃亡途中,那些没有经过这么处理的车辆全部轴端断裂,车辆翻覆而被燕军俘虏,唯独田单家族成功逃出,并逃到了即墨。

赵惠文王

刚巧即墨城主阵亡,即墨人得知田单在逃亡路上的出色表现,都认为他是出色的军事家,就推举他做了城主,率即墨全城居民抗燕。接着说乐毅,田单得知燕国燕惠王即位,尤其是得知燕惠王当太子时就对乐毅很不满,当即决定用反间计毁掉乐毅。他使人四处散布谣言,故意说,即墨现在最担心的是燕国真的发动认真的攻击,那即墨必定陷落。

这话在没脑子的燕惠王听来,弦外之音就是,果真如此,好你个乐毅,真的是没尽力进攻即墨!于是,立即派出大将骑劫到齐国接任远征军统帅,把乐毅给召回燕国。乐毅知道燕惠王心怀恶意,吓得不敢回燕国,只能投奔赵国。燕军将士痛恨国王昏聩,又伤痛乐毅狼狈离去,群情激愤、军心涣散。遇到骑劫这样的猪对手,田单三次略施小计,就瓦解了燕君,齐国反败为胜。

燕军大败,统帅骑劫被杀。很快,齐国就收复了当初被乐毅夺取的70多座城市。田单率大军迎回田法章到首都临淄,田法章封田单为安平君。当初,太史的女儿看上田法章,终于跟随田法章富贵了,做了王后,生下儿子田建。太史觉得女儿辱没家门,断绝父女关系,但女儿仍然对太史尽了女儿的责任。

齐国绝境逢生,险些遭遇灭国之痛,却又成功复国,田单居功至伟。按道理,田法章该厚待田单吧?但世上最邪恶的就是人心,没有田单,田法章还不知道在哪里苟活呢。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一旦贵为人君,田法章的心思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在他看来,宰相田单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田单了。这对田单来说,就意味着有性命之忧了。

比如,田单看到一位老者涉水而过,天气寒冷,上岸后几乎冻僵了,不能行走。田单把自己的皮袍解下来给他,田法章得知后,心里非常反感,自言自语说,田单这么做不就是想收买人心吗?目的岂不是要觊觎他的王位?如果不早点除了田单,只怕会生出剧变,自己王位不保。人心的邪恶是不是令人不寒而栗?田法章却早已忘了,没有田单,你田法章还能当齐国国王吗?

侥幸的是,田单命好,田法章自言自语的时候,一位在旁边忙着的工匠却极具智慧地点醒了田法章。他的意见是,除掉田单绝对不是好办法,大王最好的办法是,顺水推舟,下令对田单进行褒奖,并表示,田单所有的行为,都是大王的旨意。这么一来,田单的善行,就变成了田法章的善行,工匠还建议田法章,要他单独致谢田单,并吩咐他继续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疾苦。

田法章依计而行,不久后,他专门派人到基层调查民意,只听到老百姓都在纷纷传颂大王的恩德,都是这么想,怪不得田单对老百姓这么好,原来这是他执行大王的旨意啊!田法章有9个宠臣,他们准备搞垮田单,纷纷向田法章进谗言,挑起田法章对田单的质疑和猜忌,田法章听进去了,第二天,在召见田单时就刻意端起了大王的架子,田单吓得赶紧接连5天承认自己犯了死罪。

奉田法章之命出使楚国的貂勃得到田法章宴请慰劳,貂勃已经知道那9个宠臣在田法章面前进了谗言,他赶紧跪下来说服田法章:大王自愧不如的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大王却直呼田单的名字。论对国家的丰功伟绩,有谁比得上田单?燕国遭遇大难时,大王只能逃亡,田单却复国了。那时候,他如果要抛弃大王,还有大王的今天吗?

田法章

现在,大王却听信了那9个宠臣的挑唆,竟然想要除掉田单,这是多么无耻的人,才做得出来的呀?貂勃建议田法章,立即处死那9个宠臣,作为向田单的谢礼。否则,我们国家必将陷入新的危机,迎来新的灾难!田法章终于醒悟过来,依言处死了这9名宠臣,把他们的家族驱逐出齐国,封万户给田单。是不是人心最邪恶?如果不是貂勃,掉脑袋的恐怕不是那9个宠臣,而是田单了!

0 阅读:1
易文爱历史

易文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