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董其昌几百间房子到底被什么人一把火烧了?

易文爱历史 2025-04-20 09:06:40

大佬董其昌几百间房子到底被什么人一把火烧了?

万历皇帝剧照

前文《花甲之年的大佬董其昌为何会被乡人骂作“老淫棍”?》讲到,公元1615年秋,花甲之年的大佬董其昌惹上一件麻烦事儿,家仆陈明因婢女之事与生员陆兆芳发生纠纷。陈明因陆兆芳私藏其婢女,带着一帮打手,砸了陆兆芳的家并抢走其私藏的婢女,董其昌因这事这事很快被民间歌谣演绎为“老淫棍”。

这件事成为导火索,让董其昌陷入一个巨大的麻烦当中:他因逼问范昶是不是把他骂作“老淫棍”的民间歌谣的始作俑者,导致范昶死亡。范昶的老母亲冯老夫人带着一些女眷上董家来兴师问罪,又被董其昌的二公子带人殴打并羞辱一顿。就这样,董家与范、冯两家彻底结仇,而这事又在坊间迅速引起舆论发酵。

民间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倾向范、冯两家,在舆论的煽动下,乡间怨声载道,个个对董家义愤填膺。充当中间调解人的乡绅吴尔成听到了坊间的风声,劝董其昌认个错,息事宁人。这显然不是董其昌的风格,他命人按照自己对这件事的解读,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了另一个版本的声明,用意就是要与范、冯两家斗到底。

董其昌却不知道,这事在老家华亭县已经引起民怨沸腾了,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能点起熊熊烈火。而这个导火索,就是代表董家科举显赫成就的匾牌——这块匾牌挂在县学的明伦堂上,标志着董其昌当年科举考试的辉煌业绩。公元1616年三月十五日一大早,就有冯鼎爵等生员偷偷潜入县学,把这个牌子拆下来砸了。

按照惯例,每月初一、十五日,生员都要到县学给孔老夫子上香。这天,生员们在县学明伦堂看到被砸烂的匾牌,就知道这是约好了要统一行动的信号。于是,马上就有人散发揭帖,一个叫郁伯绅的生员站出来煽动生员们,他是范昶的同学,有侠义之心,口才又了得。很快,其他几个生员张复本、翁元生、姚瑞徵、沈国光等先后发表煽动演讲。

他们从不同角度控诉和谴责董家的恶行,那些早被舆论影响了的生员们被迅速煽动起来。于是,生员们组团前往松江府衙向署理松江海防同知黄朝鼎以及松江府推官署理华亭县吴之甲控诉董家如何欺辱生员、侮辱范家,他们恳请官府出面惩治董家首恶董祖常与陈明。几乎同时,民间则聚集了许多被煽动起来的人冲向董家。

面对前来兴师问罪的老百姓,董家也安排了人做解释和安抚工作,但老百姓对他们仍充满敌意,从袖中抽出扇子,有的甚至直接捡起砖块打他们,他们吓得一哄而散。聚集的人群情绪越来越激动,人数也越聚越多,到董家时,就已经聚集了过万人。董家虽然至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也早有准备,雇佣好了许多打手看家护院。

聚集的民众与董家就此短兵相接,董家家仆和打手在围墙上泼粪驱赶聚集的民众,民众则爬上周围的房子,抄起瓦砾扔向董家家仆和打手,毕竟民众人多势众,很快,董家门窗家具就被这些墙外飞进来的瓦砾、砖头、石子砸烂了许多。双方相持之际,有人吼了一嗓子,陈明这个恶奴才是元凶,我们先去砸了他家!

董其昌画像

人们立即一拥而上来到不远处的陈明家,陈明正在为刚逝去不久的母亲办丧事,董家有打手看家护院,陈明家却没有,被民众一番打砸抢,陈明放在母亲棺材里给母亲陪葬的财物也被哄抢一空。官员黄朝鼎、吴之甲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只好答应生员的诉求,先派衙役把陈明抓走,民众跟着衙役们走了,无形中解了董家之围。

黄、吴两位官员为尽快息事宁人,先把挑起群体性事件的始作俑者陈明胖揍了25大板,再收押进班房。并立即出榜安民,强调,百姓有冤屈可写成诉状来本府告状,本府自会替你们作主。但百姓必须速速散去,切勿以身试法。官府如此处理,生员们很满意,聚集的民众也因为要回家吃午饭,而逐渐散去。

但下午三时左右,有一些好事者挑动聚集的民众,不如一把火把董家房子烧了!只是刚好下了雷阵雨,这火没法烧,聚集的民众再次散了。官府以为处理了陈明,这事就差不多要摆平了。却没料到,晚间传来消息说,已经死去的范昶的老母亲冯老夫人死了!董家听到这个消息,也吓到了,这老太太死得不是时候啊,还不得掀起更大的波澜?

为防不测,董家连夜增派打手看家护院。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大批人马正在星夜赶来华亭县,片刻的平静中,其实酝酿了暴风雨。三月十六日,上海县、青浦县和金山卫不少人聚集到了华亭县,这一天,进攻董家的主力军从昨天的生员为主导变成地痞流氓为主导,凡是董家的仇人都不约而同聚集起来了。

董家或许早有预感,把亲属女眷都转移了,只留下家仆和打手坚守在家。傍晚日落时分,四面八方的人群渐渐聚集在董家门前,开始起哄谩骂。董家的家仆和打手见外面人多势众,只好闭门坚守不出,聚集的人群先是跑去一把火烧了陈明家,就连陈明母亲的棺材都被烧了个干净。初战告捷,胆子大了的人群马上再次聚集在董家门前。

在对董家有新仇旧恨的恶少曹辰、泼皮王皮等人的鼓动和煽动下,民众跃跃欲试要冲进董宅,抢夺董家的财物,甚至准备一把火烧了董宅。当晚大刮西北风,有人把点着的凉席扔到董家门房里,风助火势,董宅果然燃起了熊熊大火,董家的防线被瓦解,家仆和打手全都一哄而散。王皮、曹辰、金留、赵二等地痞流氓头子振臂一呼,民众蜂拥冲进董家哄抢。

董宅周围的其他邻居害怕被波及,赶紧竖起灯笼,灯笼上写着自家名号,以示区别,民众倒是挺规矩,不但没有哄抢放火点燃邻居住宅,甚至还扑灭了可能要烧到其他人家的明火。在混乱之中,董家财物被洗劫一空,董其昌穷尽毕生搜集的古今珍玩、书画篆刻等等全被一把火烧光。烧掉董家楼,亢奋的民众仍然不解气,又把董家其他几处产业全部烧光。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骚乱,黄朝鼎本来想点兵前去弹压,被吴之甲拦下来,他劝道,城中骚乱的百姓有几万人,你这点人去,不但无济于事,搞得不好还会引起其他变故。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时分,人群慢慢散去,官府和董家家仆才慢慢出来维持秩序。这一夜董家损失惨重,董其昌数百间房子被一把火烧光。

督学御史王以宁

董家数百间房子一把火被烧光,是当地的一次暴民的狂欢。董其昌因为此前已经去苏州活动,才免遭灾祸。华亭县赶紧出了几份安民告示,宣称,董家已被一把火烧光,两罪已经抵偿,老百姓如果再闹事,官府就要抓人,当乱民论。松江府出的告示,内容也大同小异。很显然,从县和府两级官府来说,都希望将此事大事化小,将此事定性为乱民所为。

松江府和华亭县官府之所以强调,火烧董家住宅的主体是乱民,其实就是为了给那些挑起事端的士——也就是生员打掩护。大明官员每逢遇到牵涉面广的群体事件,通常的做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扩大主体的参与面,然后以法不责众的潜规则来降低事件的严重程度,把板子高高举起,再轻轻放下,既平息事端,又给受害人一个交代。

但这回的受害人可不是一般人,是在官场混迹多年,且位高权重的人精董其昌,董其昌岂能不知松江府和华亭县两级官府的小九九?董其昌向官府认定,这回挑头闹事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生员。董其昌认为没有生员在幕后的串联和谋划,一帮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就连四处散发的传单都写不出来,怎么可能组织起上万人规模的人来闹事?

吴之甲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处理此案,不涉及生员,只抓几个首恶分子杀一儆百。但督学御史王以宁以及苏松兵备道驳回了吴之甲的处理意见,并警告他,如果再这样推诿糊弄,就要向朝廷参他一本。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王以宁和苏松兵备道的驳斥语气都极为严厉,给了吴之甲巨大的压力,他只能遵照执行。

于是,府县先后抓了12名生员,其中包括最开始挑头的郁伯绅等人。生员们眼见打击面扩大,生怕更多人被牵扯进来,他们背后的势力士绅们出手救场。28个有官身的人出具了公书,51个举人出自了公揭。他们的建议是,董其昌大人有大量,不要继续深究;另一方面,官府也要考虑化解仇怨,避免结怨太深,为将来埋下更大祸根。

松江府的士绅想要保护郡中的生员,但督学御史王以宁的态度仍然非常强硬。正当两方僵持的时候,巡抚王应麟出面,他出具安民告示声称,官府不会继续抓人。还安抚生员,要他们回去安心读书。这么一来,案子审理就变成把主要矛头聚集在郁伯绅头上。抓了12名生员,最后只有郁伯绅一个人有罪。很显然,是想以郁伯绅一个人保住其他生员。

但没想到,此前公元1611年爆发过生员闹事案,万历皇帝一直以来都要求严打土风浮躁的生员阶层,因此,他对此案的批示是要严查首从,也就是要把主犯和从犯全都一网打尽。这么一来,士绅的联名护犊子以及应天巡抚的大事化小都不好使了。督学御史王以宁趁着这股东风,下狠手办理。以郁伯绅为首的5名生员被革除资格并被打板子。

还有5名生员被判处打板子并降等,其他生员被判打板子。流氓地痞头子金留和曹辰被问斩,其他几人被判流放或者打板子。事件源头的陆兆芳被革除生员资格,范昶已死,不予追究。从判处结果来看,对流氓地痞等民众的处罚明显比对生员的处罚要更严重得多。董其昌虽然损失惨重,几百间房子被烧没了,但好歹挽回了一点颜面。

0 阅读:1
易文爱历史

易文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