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对于人而言,这却是头等大事。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这都是非常大的事情,亲朋好友都会来吊唁。
在这其中,也有很多的规矩,例如守孝三天、头七上坟等,但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人死后要用白布盖住脸呢?是迷信?还是另有深意呢?
一、历史说法相传,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实行军政合一、民兵合一、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却在晚年听信谗言错用了易牙、竖刁两个奸臣。被囚禁之后,齐桓公哭成了泪人,每天以泪洗面,在临死之际,他嘱托亲信丫鬟小雅,让她在自己时候用白布遮在脸上,因为没有脸面见地下的亲人。
后来,齐桓公死后,小雅把白布盖在了逝者脸上。很多视齐桓公为榜样的人就把这个做法保留了下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吴国的大将,一直为吴王出谋划策,为吴国的崛起作出了很大贡献,伍子胥在吴王夫差出兵之前告诉吴王,有越过权力的人不能留,勾践这个人不能留。
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吴王肯定不会听这些话,反而中了越王勾践的计谋,听信谗言的吴王下令要杀伍子胥,临死之前的伍子胥交代下人,把自己的双眼挖去,挂到城墙上,他要亲眼看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后来,吴国真的灭亡了,吴王非常懊悔自己没有听伍子胥的话,也非常愧疚伍子胥,于是命令大臣,自己死后要用白布盖住自己的脸,否则没有脸面见九泉之下的伍子胥。
就这样,吴王的行为就成了一种百姓提倡的风俗,慢慢下来。
二、科学依据
其实,这种做法还真的有科学依据呢!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科学奥秘吧!
1、防止假死所谓“假死”,就是人没有死亡,但处于死亡的边界线,这个时候的人心跳和脉搏以及呼吸都会停止,但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机。
在很多现在考古的棺材中,人们发现棺材内墙壁出现了很多抓痕。考古学家推测,这很可能是人在死前是处于假死状态的,因为当时医疗水平落后,不知道这种情况,最后导致棺材里的人窒息而死。
因为判断人有没有死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手放到人的鼻子上,看看还有没有呼吸,但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有了放白布的方法。
因为白布比较轻,颜色也可以看出轻微的变化,一旦逝者恢复了呼吸,白布就会很容易出现起伏,家属就可以第一时间抢救逝者。
2、减少亲人悲痛人在去世之后,面容会变得非常难看,甚至有点“狰狞”,先不说会吓到人,逝者的亲人看到昔日陪伴自己的人变成了这个样子,就会更加悲痛。
想着之前昔日微笑,再看看现在的样子,只会让亲人更加伤心,在逝者面部放上一块白布,可以很好地缓解亲人的悲痛。
这个方法其实还是很有效的,因为小时候;邻居家的一个老太去世,在穿孝衣的时候,亲人哭的非常的悲痛,等最后盖上了最后一块白布之后,慢慢的哭声就少了。
3、对逝者的尊重因为逝去的人面目比较萎缩或者浮肿,面色也会变得苍白,给逝者的面部盖上一块白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逝者更加体面的离开。
如果不盖住面部,亲朋好友来吊唁的时候,看着这样的面貌,对逝者也会有不好的印象,看起来对逝者也是很不尊重的。
再说了,白色本来就代表纯洁、正直、公正,也算是对逝者生前的肯定,加上白色的布可以及时察觉到人体微弱的呼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其它布料根合适的。
4、为了阻隔病菌逝者离开之后,身上的细菌就会失去寄主,它们就会开始逃离尸体,而遮挡住逝者的面部,不仅可以阻挡身边人的细菌感染,也可以保护尸体免受细菌的侵蚀。
而盖上白布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身边的亲人。
结语李白说: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死亡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敢于面对和接受现实,让逝者走的更安心。
所以说,在逝者盖一块白布还是很有讲究的,白色本来就是代表死亡和清白纯洁的,换成其他的颜色,反而没有这个意味了。
最后,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逝者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