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寡居的小姨想回娘家住,3个舅舅不说话,我:去我家养老

农一代民工的事 2024-08-27 22:17:02

我老家在雪峰山山脚下,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

我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在他们那个年代,哪家不是三五个兄弟姐妹的?父亲一个人,不但小时候受了很多欺侮,就是长大了,在村里也有点抬不起头来。直到我母亲嫁过来,这个局面才有所改变。

外婆家在一个叫肖家冲的村子,一条小溪蜿蜒而出,我们村子就扼守在小溪出山口。

在当时,我们村算是“外面人”,而外婆所在的村子只能算是“冲里”,这或许才是母亲嫁过来的缘故。

外婆家人口多,三个舅舅都是人高马大的干活能手,还有一个姨妈,兄弟姐妹四五个,等闲的人家自然不敢冒失。

兄弟姐妹里,母亲排行第三,比她小的就是三舅还有小姨。

我出生在70年代末期,虽然当时“外面人”都有点瞧不起“冲里”,但我最喜欢去的却还是外婆家。

因为在自己家里,想吃饱肚子都比较困难。而外婆家虽然大米少点,可红薯玉米之类的旱土作物多,刚好我最喜欢吃煨红薯,吃起来那个香啊,到现在都能掉口水。

更何况还有小姨照拂着我,倒不是说三个舅舅看轻我这个外甥,应该是她和母亲都是女儿的缘故。

相比起三个舅舅大咧咧的性格,只要我去了,小姨就像母亲一般照看着我。

因为母亲虽然嫁出了“冲里”,但好多年里家里条件都不大好,逢年过节回娘家,也只能说是人到了,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

虽然外公外婆不至于嫌弃自己的女儿,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小姨到了婚配的年龄,外公外婆就给她未来的对象画了个圈子:尽量选自己村里的人。

小姨也是个性格懦弱之人,父母这么安排了,她也就老老实实地听从吩咐,很快就有人上门说亲。

因为小姨虽然读书不多,但模样在村里算是最俊的,刚好当时冲里适龄男青年也多,一家有女百家求,小姨几乎都快挑花了眼。

有了外公外婆掌舵,小姨的婚事很快就成了。小姨夫是本村的一个男子,年龄也和小姨相当,家里条件算很不错。

更难得的是,小姨夫虽然是山里人,可也读了初中,在当时算是少有的读书人,模样也白净清秀,说话斯斯文文彬彬有礼的。

自从小姨嫁过去之后,我去外婆家的次数就少了起来。既是我开始上学的缘故,也有因为小姨嫁人了,虽然离外婆家也就两三百米,但我却不大喜欢去那里找她。

最小的孩子都成家了,外公外婆真的松了一口气。

我也曾亲耳听到他们在念叨:只等琴儿(小姨)生了孩子,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按说小姨和小姨夫都正是生育年龄,婚后很快就应该生孩子的。可连续两三年,小姨的肚子都没有动静。

每次回娘家,小姨最喜欢的就是带着我们几个外甥,也就是我和几个表哥表姐们玩。不管我们提什么出格的要求,她都不会生气,尽可能地满足我们。

每当小姨带着我们没大没小地玩时,小姨夫也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有时候还会笑着说几句:

你这样是不是算“为老不尊”?都这么大个人了,还想做孩子王么?

看得出来,虽然小姨暂时没有生孩子,但她们夫妻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小姨夫对小姨也确实很宠爱,家里所有的重活都不让她干。

但在农村,婚后三几年不生孩子,即使丈夫不说什么,公婆肯定会有什么想法的。

但小姨夫的父母应该也忌讳着我的三个舅舅,不敢做得太过分,但平素里总难免说点阴阳话。

小姨也是个玲珑心,老人家的阴阳怪气她那里听不出来?可人家是长辈,肯定不好当面顶撞,受了委屈就只好回娘家讨个安慰。

这时候,三个舅舅真的很大男子气了,看到妹妹总是往娘家跑,就大咧咧地对他说:

并不是娘家没有你那几口饭吃,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总得以自己的家业为重。

外公外婆也知道小姨的难处,看着她几年都没有怀上,就悄悄带着她去了县里的医院检查,要是有什么问题就早点处理。

可一通检查下来,几个人都傻眼了,小姨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还是医生提醒:女人不生孩子,未必就是她自己的问题,就概率来说,丈夫的原因可能还更大一些。

也不知道外公外婆是怎么和亲家说的,反正没多久,小姨和小姨夫就一起去了市里的医院。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问题就在小姨夫身上。

当时可没有什么做试管的想法,既然确定男方无法生育,家里能想到的,就是找机会收养个孩子,好歹能接上香火。

确定了原因之后,小姨夫消沉了许多。

这一下轮到小姨去安慰他了,温婉地让丈夫别在意,我们自己生不了,那也可以抱一个回来啊。你看我大姐家,不就有三个孩子么。

但小姨夫妻一直未能实现抱养一个孩子的事,很多年后我才听说原因,大概是小姨夫也是三兄弟,兄弟们希望他们过继一个侄子。

但小姨更喜欢我们这些外甥,夫妻俩倒是都能彼此迁就,但公婆却又给了一个单选题:在几个侄子里挑一个。

一向懦弱的小姨,这一回却没有退让,只是说自己夫妻还年轻,抱养孩子的事也不那么急,万一哪天出现奇迹自己生了呢?

这一拖就是七八年,但是我已经上高中了,每一次去外婆家,也会主动去小姨家打个招呼。

小姨就不用说了,就连小姨夫对我也是客客气气的。知道我在学校读书挺辛苦,每一回都会硬塞一些零花钱在我兜里。

小姨夫甚至还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小姨夫肯定给你一个大红包。

但小姨夫未能亲眼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在山上砍树时除了意外,被一根大树给砸到了,乡亲们把他抬回家就咽了气。

尽管两人没有孩子,但十来年的恩爱夫妻,小姨哭得昏天黑地,却也唤不醒小姨夫。

小姨守寡了,成了“门前是非多”的人。当时的她才四十出头,大概在第二年,就有人开始给他撮合“掮伞(上门女婿)”的。

这个提议被小姨一口拒绝,说自己四十多了,膝下也没有孩子,真没必要再去找个上门女婿。

第二年我真的考上了大学,当时父母的手里确实挺紧张。小姨知道消息后,连夜就给我家送来三千块钱。

我清楚地记得,小姨把那沓钞票交到我手里时说了一番话:这是你小姨夫当时许诺给你的,虽然他不在了,但他说过的话不能成空炮。

我顺利上了大学,小姨则继续过着清苦的寡妇生活。虽然小姨夫不在了,她一个人也还是扛起了赡养公婆的份子。

后来,小姨的公婆先后去世,家里就只有两个大伯哥了。

老大还算好,但老二却一直觊觎小姨的那一份家业,总想着把那几间房子弄到手。

虽然有我三个舅舅做后盾,小姨的二伯哥不至于明抢,但小姨在家里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也幸好娘家离得近,小姨有什么不开心的时候,总是会回娘家喘口气,不知不觉又过了好多年。

随着外公外婆先后去世,小姨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们这代人开始成了家族的主心骨。

我大学毕业后在县城上了几年班,后来又辞职下海,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随着孩子的出生,夫妻俩也有点忙不过来的感觉。

95年回老家,依旧按照惯例去给三个舅舅和小姨拜年。想不到,小姨竟然也在大舅家里,三个舅舅舅妈都齐崭崭坐在一起,加上我母亲在,气氛还显得挺沉闷。

原来,小姨想住回娘家,说自己一个人太冷清,更主要是两个大伯哥按捺不住了,明里暗里都在打那几件房子的主意。

主要就是外婆所在的村子虽然在山冲里,但刚好我们当地准备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据说小姨家很可能就会被拆迁。

其实这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但二伯哥就急着把小儿子过继给小姨,被小姨拒绝后,就开始指桑骂槐起来。

听了小姨的请求,三个舅舅当场就沉默了。虽然家里不是没有房子住,但崽大爹难做,家里当家的基本都已经是下一代,也就是我的几个表哥了。

虽然小姨现在的身体还算不错,但毕竟也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这三病两痛谁说得准?万一哪天病倒了,那不就成了几个侄子的负担?

母亲拉着小姨在一旁低声说话,一直以来,她们姐妹俩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反正说的也就是那些家长里短。

见三个大哥沉默不开口,小姨脸上越来越凝滞了,就连和我母亲说话都有点应付起来。我实在不忍心,便站起来对几个小姨说:

小姨你不用急,既然你不想住在家里,那就去我家吧,反正我店里也能住得下,多少也能起个照顾。

三个舅舅脸上有点不自然。按理说,寡居的妹妹想要回娘家住养老,他们几个当哥的便应当站出来接待,还轮不到我这个外甥出面的。

但不管怎么说,小姨今后就跟着我住了。为了避免亲戚间的闲话,我还带着小姨回了一次她家,对她大伯哥说:

我店里忙不过来,小孩没人照顾,就请小姨去帮把手,今后家里的一切就拜托您了。

因为小姨夫的大哥相对更厚道一些,我就让小姨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他,请他照看一下房子。

小姨跟着我回了县城,有人却在背后说:哪里有外甥主动接姨妈养老的,还不是为了她将来的拆迁呢?

但我对此毫不在意,根据我打听来的消息,地方确实要修建高速公路,但路线完全不从我们那一块过,小姨家拆迁的事根本就不着调,哪里来的拆迁款?

只是想着小时候小姨和小姨夫对我的疼爱,尤其是我上大学时,小姨借给我家那三千块钱时说的话:

小姨夫不在了,他生前说过的话还得算数。

这句话一直让我感动不已,如今自己有点能力,照顾一下小姨又如何?就算别人不理解,九泉之下的小姨夫,应该是能理解我的,难道不是吗?

0 阅读:0

农一代民工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