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详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奏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燕王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燕王哙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王哙卒,昭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
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①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制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曰:“然则奈何?”对曰:“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②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莫如归燕之十城,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辞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
齐王大说,乃归燕城,以金千斤谢其后,顿首涂中,愿为兄弟而请罪于秦。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注]①乌喙:中药附子的别称,有毒性。②桓公:齐桓公。下文的“韩献”指晋大臣韩献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且夫秦之攻A燕也B弥地C踵道数D千里E虽得F燕城G秦计H固不能守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经营,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思不同。
B.期年,满一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中的“期年”意思相同。
C.被,指覆盖,与《促织》“成归,闻娈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思相同。
D.赍,送给、付与,与《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中的“赍”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向燕文侯陈述利弊,让燕文侯认识到与赵国统一战线,燕国方可无忧,最终燕文侯答应了与赵国联合。
B.齐国攻打燕国,苏秦前去劝说齐宣王,他以人饥饿而不吃有毒的植物为喻,说明燕国没有野心,说服齐国把十城归还燕国。
C.苏秦在劝说齐宣王时旁征博引,以齐桓公、韩献子为例来告诫齐宣王要学会运用转祸为福、因败取胜的方法。
D.材料一中,苏秦认为自己的学问足以游说国君;材料二写苏秦先后游说燕国国君和齐国国君,都获得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4分)
(2)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4分)
14.材料二中,苏秦认为燕国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EG
[详解]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且夫秦之攻燕也,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
1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中的“被”指遭受。
1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苏秦以人饥饿而不吃有毒的植物为喻,是为了劝说齐国不要贪婪,不要侵占燕国的城邑。
13.[参考译文]
(1)现在你舍弃根本,却以搬弄口舌为职业,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的吗!
(2)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1)小题的关键点:“事”意为“以……为职业”;“困”意为“遭受穷困”。
第(2)小题的关键点:“谢”意为“道歉”;“德”意为“感激”。 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2分。
14.①燕国地理优势突出,物产丰富,资源充足;(2分)
②赵国在南面充当了燕国的屏障,秦、赵两国互攻削弱了双方的力量,保全了燕国;(2分)
③秦国距离燕国很远,即使攻下燕国也难以守住。(1分)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在材料中,苏秦指出,燕国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燕国自身地广,出产丰富。这意味着燕国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来保护自己,不容易受到外敌的侵扰。同时,这种实力也使得其他国家在考虑进攻燕国时会更加谨慎,因为知道燕国并非软柿子,不可以轻易捏碎。其次,赵国在南面充当了燕国的屏障。苏秦指出,秦、赵两国之间多次交战,双方各有胜负,但这种互攻的局面却间接地保护了燕国。因为当秦、赵两国忙于争斗时,它们无暇顾及北方的燕国,从而给燕国带来了相对的安全。最后,秦国距离燕国远,打下燕国也难以守住。
[挖空练习]
材料一: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出游(外地游历)数岁,大困(困窘)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经营)产业,力(致力)工商,逐什二(十分之二)以为务。今子释(舍弃)本而事(从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伤心),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期年(一周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游说)当世之君矣。”
材料二:
苏秦将为从(“纵”,合纵),北(向北)说(游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土地方圆)二千余里,带甲(军队)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支用)十年。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超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遭受)兵者,以赵之为蔽(屏障)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两次)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弊,削弱),而王以全燕制(控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弥地踵道(长途跋涉)数千里,虽得燕城,奏计(谋想)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驻军)于东垣矣。不至四五日,距(抵达)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看重)千里之外,计无过(错)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合纵结盟),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燕王于是赍(供给)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燕王哙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王哙卒,昭王立。齐宣王因(趁着)燕丧攻之,取十城。
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中药附子的别称,有毒性)者,以为虽偷(苟且)充腹,而与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翁婿之邦)也,王利(贪图利益)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指先锋),而强秦制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曰:“然则奈何?”对曰:“圣人之制事(做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牵连)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获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莫如归(归还)燕之十城,卑辞以谢(道歉)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感激)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深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辞(空话)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
齐王大说(悦),乃归燕城,以金千斤谢其后,顿首(磕头)涂(通“途”)中,愿为兄弟而请罪于秦。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东周洛阳人。在外地游历了好几年,苏秦极其穷困地回到家。家里所有的人都暗地里嘲笑他,说:“按照东周人的习惯,大家都经营自己的产业,致力于工商,谋取其中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生活的手段。现在你舍弃根本,却以搬弄口舌为职业,遭受穷困,不也是应该的吗!”苏秦听了,感到很惭愧,暗自伤心,就关上门整天不出来,拿出自己的藏书又读了一遍。一年后,从中悟出了许多揣摩人心理的诀窍,说:“凭着这些,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材料二:
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有赵国在南面作为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国三胜。秦、赵两国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现在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国攻打燕国,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燕文侯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燕王哙时,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做妻子。燕王哙去世后,昭王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大丧进攻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
武安君苏秦为燕国的利益去游说齐宣王。苏秦说:“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附子,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也会带来死亡的祸患。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与吃附子充饥一样危险。”
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怎么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 因此齐桓公有女色的牵连,但他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因杀人获罪,但他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都会听从。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而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十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给秦国,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国,恳请秦国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