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外长,祖孙三代先后叛逃朝鲜,让韩国方面颜面尽失

任我去 2025-03-27 09:57:01

2019年7月6日,一名叫崔仁国的韩国公民到达朝鲜平壤国际机场,之后公开声明自己将永远居住在朝鲜。

此事一出,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崔仁国一家三代,从祖父到他自己都是“脱南者”。

尤其是崔仁国的父亲,曾官居韩国外交部长,但也选择了脱离韩国,他还被称做“最高级别的脱难者”。

祖孙三代前后“弃韩投朝”,让韩国颜面尽失,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为何?

家族传统,三代“脱南”

朝鲜半岛上除了世人熟知的“脱北者”,其实“脱南者”也不在少数。以崔家为代表,其三代人作出相同的政治选择,所形成的家族“传统”,其背后透露着的是朝鲜半岛复杂的历史背景。

早在1910年,朝鲜半岛就沦为日本殖民地。而自从1919年以来,朝鲜半岛的仁人志士就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崔仁国的爷爷崔东旿也在此时带着一家人来到中国,并投身祖国解放事业。

后来,为了给革命培养人才,崔东旿又在东北开办“华成义塾”,专门为朝鲜独立运动培养军政骨干。

正是在此期间,崔东旿遇到了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朝鲜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金日成,两人有过一段师生缘。

彼时的金日成只有十三四岁,但他展现出的少年志气感染了崔东旿,后者将他引为得意门生。

但在不久后,崔东旿得知金日成要退学,前往吉林毓文中学读书,这让他感到十分恼火,赶忙找金日成来谈话。

一番交流后崔东旿才终于明白,金日成并不是真的要退学,他其实是为了追寻心中志向和革命抱负。

于是,崔东旿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只要是能让朝鲜独立的主义,不管是民族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没什么关系,但无论如何都要成功。”

在崔东旿的敦敦教导下,金日成后来加入了朝鲜共产青年同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一路披荆斩棘,终成一代伟人。

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成朝鲜和韩国,同胞兄弟从此陷入到水火不容的境地。

此时的崔东旿不得不在两个阵营中选边站队,而因为和朝鲜金家的旧日渊源,他最终选择加入北朝鲜阵营,并为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而将一腔热血泼洒在白山黑水间。

作为烈士,崔东旿的遗骨被安葬在了平壤的爱国烈士陵园,受到后人的敬仰。

理念分歧:弃韩投朝

与崔东旿相比,儿子崔德新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崔德新从小便跟着父亲来到中国,他曾就读于黄埔军校,还曾在中国远征军担任上校参谋。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崔德新脱去国民党军服回到了韩国,之后又被送去美国继续深造。

但好景不长,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崔德新不得不提前回国参与半岛内战。

不过,崔德新当时是为韩国效力,他的父亲崔东旿却属于北朝鲜阵营,一对亲父子竟成为国战之敌,实在让人唏嘘。

战后,崔德新脱下军装重新从政,历任韩国外交部次官、驻联合国代表等职,还在朴正熙执政时期担任外交部长,一度被视作外交精英。

不仅事业顺风顺水,崔德新的家庭也十分美满,他和妻子柳美英育有两儿三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时的崔德新,真可谓是前途光明,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人生巅峰之际,崔德新居然做出了“脱南”之举。

在1970年代之前,因朝鲜经济远超韩国,“脱南者”并不少见。

那时候朝方会在传单上印上首都平壤的高楼大厦,写上“请来朝鲜”的字样,并承诺向来朝鲜的韩国人发放公寓和汽车。

可在朴正熙上台以来,韩国经济踏上腾飞之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汉江奇迹”,朝鲜再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崔德新在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毅然选择离开,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没有带上,又是为了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崔德新与朴正熙的政治理念分歧。

要知道,崔德新是朴正熙在陆军士官学校的老师,二人关系还算不错。奈何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两人的政治理念发生分歧,从此二人渐行渐远。

首先,崔德新反对朴正熙的独裁统治。受父亲影响和后来的成长经历,崔德新接受的是民主思想熏陶,提倡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

然而朴正熙1961年发动政变,推翻文职政府,任“国家复兴最高委员会”主席。1963年任“总统”后,对内推行专制统治,对外主张扩军备战。

尤其是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打压异己,迫害所谓的“亲北分子”。崔德新因为父亲与金日成的关系也被怀疑,受到了监控和特务机构的调查,这让崔德新忍无可忍。

其二便是对待北朝鲜问题上的分歧。作为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崔德新一路尸山血海的走过来,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因此在外交上推行温和外交,主张用对话缓和南北关系。

然而朴正熙却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并多次策划了对金日成的暗杀行为。

同时持续扩军备战,修建军事基地和非军事区隔离墙等等。在其执政期间,朝韩冲突不断,年均发生356次武装冲突。

朴正熙对崔德新的和平观念嗤之以鼻,称“统一必须以百万人死亡为代价”,可见其强硬之态度。

如此种种,让崔德新对韩国政治失望透顶,再加上父亲与金日成的渊源,他开始倾向于投向朝鲜。

1976年2月17日,崔德新带着妻子赴妻子前往东京出席日韩宗教协会,并在日本发表“脱离韩国宣言”,公开与朴正熙决裂。之后崔德新数次访问朝鲜,受到了金日成的高度重视。

经历了朴正熙政府的独裁统治,崔德新认为朝鲜的社会主义体制或许更能保障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并说道:“看到朝鲜作为自主、自立、自卫的国家,强力地显示出朝鲜民族高度的自豪和尊严,我深受感动。”

在韩国政府看来,崔德新就是不折不扣的“叛国者”;可站在朝鲜政府的视角上,崔德新则是“革命斗士”。

历史的评价会参考很多元素,再加上立场的不同,对于崔德新“脱南”的评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可对于他们的子女而言,这些都不重要。只知道在那一天之后他们失去了爸爸妈妈,而自己也从此背上了“叛国者”后代的骂名。

罪人后代:何处栖身

祖父与父亲因为革命经历和政治理念踏上了“脱南”之路,那么从小便在韩国长大的崔仁国又是因为什么,真是他叛逃之后说的那样“我离开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完成祖父未竞的事业”吗?

或许有,但更多的还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考量。

因为祖父与父母的“脱南”,崔仁国等几人从小便被扣上是“卖国贼后代”的帽子。虽然他拼尽全力想跟韩国社会打成一片,但那种身为异类的感觉,却像影子一样甩不掉。

虽然韩国政府对待叛逃者的家属没有朝鲜那般严苛,不会轻易关入监狱或者迫害,但他们还是会受到长期的监视。

在崔德新离世后,作为朝鲜高官的柳美英无比思念自己的孩子,在访问韩国时便想与自己的孩子见面。可韩方没有安排,几个孩子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母亲走下飞机,然后放声痛哭。

从小便被监视,毫无自由可言,即便长大后也受尽歧视。参加工作时,崔仁国就曾多次被公司辞退,以至于经济十分拮据,连弟弟的学费都拿不出来,这些都让崔仁国对韩国的归属感几乎为零。

2016年柳美英去世后,崔仁国多次赴朝参加纪念活动,逐渐萌生定居决心。韩国虽然以民主开放的形象闻名,《宪法》也规定公民有着迁移住所的自由。

但朝韩关系毕竟特殊,韩国民众须经政府特别许可才能造访朝鲜。对于私自投奔朝鲜的行为,会构成“潜入逃出罪”,最高会被判处10年监禁。

面对牢狱之灾的恫吓,崔仁国却无所畏惧,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自己格格不入的国家了,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朝鲜的土地。于是继崔东昕、崔德新之后,崔家第三代人也成为了“脱南者”。

结语

崔仁国的叛逃行为延续了崔氏家族与朝鲜的复杂渊源,是朝鲜半岛复杂历史背后的缩影,也折射出冷战遗留问题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

回首再看,崔家三代从革命领袖、政坛高官、平民百姓,不同的身份最终却做出同一个选择,殊途同归。这简直比小说还要魔幻。

参考文献

环球时报:揭秘曾是中国军官的韩国前外长投奔朝鲜始末

澎湃新闻:韩政府对前外长之子赴朝永居表态:公民有迁移自由

0 阅读:54
任我去

任我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