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把烂摊子丢给副司令,副司令把心一横,带领2万人起义!

爱吃凉拌菜 2024-11-25 23:49:37

1949年10月22日,由杨勇将军率领的十六军、十七军和十八军在湖南邵阳秘密集结,直奔贵阳而去。

11月,解放贵州的战役正式打响。当时,留在贵州的敌军都是一群散兵游勇,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短短一个月,解放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一口气解放了贵州的大部分城市,刀尖直指黔西南地区。

黔西南的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何绍周觉得自己脑袋不保,连忙收拾东西跑路,把烂摊子丢给了副司令王伯勋。

王伯勋怀里被丢了个烫手山芋,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

最后,他心一横,带着两万人起义了。好好好,你让我收拾烂摊子是吧,我直接就把摊子给掀了,这炮灰谁爱当谁当。

这就是著名的贵州起义。那么,这场起义是怎么发生的呢?

十九兵团的困境

作为“49年入国军”的典型,十九兵团就是个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当时,国民党一路溃败,蒋介石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西康、云南、贵州,成为了国民党绝地翻盘的最后筹码。

可惜,因这些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太多太杂,蒋介石经营了十几年,都未能全部控制它们。如今,他拧着眉头挑来挑去,选了个最好下手的地方——贵州。

早在1935年,红军离开贵州后,蒋介石就开始实施对贵州的控制,统治贵州的王家烈势力就被他收入麾下。至于其他的国民党军队,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去沦陷区搞接收工作了,留在贵州的只有几个团的地方保安部队。

虽然都是些小卡拉米,但聊胜于无。于是,蒋介石就把贵州当作他的反共大本营,一边从自己的黄埔嫡系中挑选贵州籍军官,一边在贵州招兵买马,扩充部队,同时不遗余力地抹黑共产党。

一顿操作猛如虎。在蒋介石的运作下,原贵州省主席杨森被调到了重庆,贵州籍的中央粮食部长古正伦上位,接替主席职位。在云南当警备司令的何绍周被一纸调令叫到了贵州,任第六编练司令员兼四十九军军长。

何绍周是何应钦二哥的儿子,黄埔一期生,蒋介石用起他来很放心。

一到贵州,何绍周就和副总司令陈铁在全省范围内招兵。

由于兵源枯竭,他们不得不推出奖励政策,即招到一排人的当排长,招到一连人的当连长,招到一营人的当营长,以此类推。

这种政策还是蛮有效的,也招了五千多人,但都没有武器装备。而且,何绍周招的兵素质都不怎么高,毕竟他也没得挑了。

1949年4月,何绍周的第六编练被改为第十九兵团,下辖两支部队:第四十九军和第八十九军。

其中,第四十九军军长为何绍周,副军长是王景渊。第八十九军军长由刘伯龙担任,梁筱斋为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

整个十九兵团,何绍周是老大,担任司令员。居他之下的是副司令员——王伯勋。

按照蒋介石大批起用贵州人的原则,王伯勋不出意外,也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他曾打过淮海战役,带着部队从解放军的包围圈里逃出生天,没像其他部队那样,被打得鼻青脸肿,半身不遂。

因为这,蒋介石对王伯勋青睐有加,曾亲自为他颁发勋章。这次,蒋介石特意把王伯勋从南京叫到贵州,也是让他“再显神威”,把从湖南方向过来的解放军拦住。

不得不说,蒋介石想得还挺美,王伯勋自己都不知道他能有这本事。

总之呢,在蒋介石的硬凑下,第十九兵团这个草台班子也算是搭起来了。虽然大家都是贵州人,且同样为蒋介石效力,但到底是不是一条心,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1949年10月,解放大军挺进湘西,黔东的局势突然剑拔弩张起来。

担心被解放军抄了老家,何绍周急急忙忙地开始部署。

他抽调四十九军主力,将其分散在黔阳、波州、玉屏、三穗、施秉等地,一

边扼险据守,一边在施秉的鹅翅膀疯狂构筑工事,企图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黔东防线。

期间,何绍周怕自己兵力不够,还把第三十九军的辎重兵团带到了贵州。这下子,何绍周总算安心了些许。

11月1日,掰手腕的时刻来临了。解放大军沿着湘黔公路,有条不紊地朝着贵州推进。黔东防线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驻扎在晃县和天柱的327师,率先和解放军交火。

草台班子的特性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十九兵团的兵都是新兵,很多都是凑人头的,枪都没摸过几回,作战能力几乎没有。这样一群业余小兵和解放军对上,无异于废铁和王者的对决。

不出所料,327师一触即溃,解放军还没使出全力,它就已经屁滚尿流地跑远了。黔东第一道防线,卒。

听闻晃县防线崩溃,古正伦马上拍电报,命令何绍周必须守住镇远、施秉地区。实在守不住也不要紧,拖个五天也行,方便以古正伦为首的贵阳机关跑路。

好家伙,这才刚开始打呢就想着逃跑了?

即便何绍周也是贪生怕死之辈,但并不妨碍他鄙视古正伦。当古正伦提出,让他的四十九军再顶五天时,何绍周冷笑一声:“一个跳蚤顶不了一床铺盖,共军来势很猛,能争取三天就不错了。”

古正伦表示,他不关心过程,只要结果。五天,没得商量。

这下子,压力给到了副军长王景渊。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愁成了一只小苦瓜。

此时,黔东防线已经崩了一大半,从前线退下来的部队即将退到镇远,而镇远根本无险可守。

所以,王景渊认为,何绍周和古正伦还是太过乐观了。按照解放军的推进速度和战斗力,别说顶五天了,顶三天都成问题。这三天时间,还是基于249师在鹅翅膀表现亮眼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果249师失利,那就全部完蛋。

“我看一两天可能争取得到,三天无把握,五天办不到。”

这天晚上,王景渊给梁筱斋打电话,说了前线的情况。而就在他挂断电话之后,前线溃退的部队已经退到了镇远,解放军一路追击,追到了镇远河对岸。

越过这条河,被打得只剩一个空壳的四十九军就要覆灭了。

幸好,前线部队在撤退时炸毁了镇远河公路桥,解放军暂时还过不来。趁这个时间,古正伦和何绍周做出决定,命前线各部队沿公路逐次抵抗,经贵阳向黔西撤退。

除此之外,贵阳的省政府机关和绥靖公署的人员朝晴隆、盘县撤退。何绍周、王伯勋则率领十九兵团司令部,撤到毕节。

王景渊决定遵从命令。不过,他不是沿着公路撤退,而是抄了小道,于11月20日左右到达黔西。

一到黔西,王景渊就听到了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被古正伦枪毙的消息,这让他心有戚戚。

当天晚上,王景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烦意乱之下,他拨通了十九兵团团部电话,想问问何司令下一步该怎么做,往哪里退。

出乎意料的是,接电话的人并不是何绍周,而是副司令王伯勋。

王伯勋心情很不错的样子,用笑着的语气和王景渊说:“请你明天来毕节,有要事相商。”

王景渊忍住好奇挂了电话,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毕节。

其实,结合当前形势,王景渊猜到了这件事会很重要。但他没猜到,当十九兵团的残兵败将一退再退,连下一步都不知道往哪儿走的时候,他们的司令员,居然撂挑子了……

何绍周出逃,王伯勋起义

1949年11月的一天,心情复杂的王景渊在毕节见到了王伯勋和梁筱斋。他环视一圈,没有见到何绍周。

大概是看出了王景渊的疑惑,王伯勋解释道:“绍公等不及和你见面,前两天已乘车去重庆,看样子是不会回来了。”

王景渊傻眼了。什么叫不会回来了?何绍周可是十九兵团的司令员,他跑了,十九兵团怎么办?

王伯勋看着王景渊的反应,轻叹一口气:“他临走时要我告诉你两件事,一是如情况许可,请你和他通一次电话,他住在四十九军重庆办事处处长曹碧渭处;二是他在贵阳代领四十九军经费黄金三百两,要你在兵团部总务处去取。”

王景渊更傻了。半晌,他才问王伯勋:“何司令走的时候,还和你们说了什么?”

王伯勋和梁筱斋不约而同地摇头。王伯勋说:“他是临时说起走的,没有说些什么。”

这倒是实话。

据何绍周身边的机要人员卢锡林回忆,从接到蒋介石要何绍周堵截解放军命令的那一天起,何绍周就想跑路了。到了毕节之后,他每次接到蒋介石的电报都会发火。

部队撤到毕节后,蒋介石命令他再去组织部队拦截解放军时,何绍周看上去快疯了:“我还有什么部队,防守!防守!我只有两只手!”

王伯勋则轻声说了一句:“可能要打游击了。”

万万没想到哇,十九兵团连游击都没得打。何绍周见大势已去,连忙和古正伦分了财物,坐车离开了贵州。离开之前,他只对王伯勋匆匆交代了一番,说他去重庆有要紧事,十九兵团由王伯勋负责。

王伯勋也不是个傻子,几乎立刻就明白了,何绍周要跑路。所以他也没有细问,就放何绍周走了。

听完何绍周出走始末,王景渊立即拨通了重庆方面的电话。半个小时后,电话接通了,何绍周还没等王景渊说话,就说了一句:“你辛苦了。”

王景渊并不接话茬,只是问何绍周什么时候回来。

何绍周沉默一瞬,回答:“这很难说。”潜台词就是,我不想回来了。

王景渊心里发苦,也不愿意自取其辱了,直接问部队下一步该怎么办。

何绍周把问题又抛给王景渊:“你有什么意见?”

王景渊回:“向北”。也就是撤到重庆。

何绍周不同意,让他撤到盘县,去投奔古正伦。或者往西退,撤到昆明。

这两个选项看似可行,实际上一个能选的都没有。

王景渊今天才知道古正伦杀了刘伯龙的事儿,他去找古正伦,万一步刘伯龙的后尘怎么办?王景渊不想赌。

去昆明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驻扎在昆明的李弥和十九兵团有旧怨。

几个月前,李弥率领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和第八军残部开赴昆明。因需要借道贵州,李弥派人联系贵州绥署,商议从贵州过路的事情。

都是友军,过个路还要征得同意,也是无语。更奇葩的是,古正伦和何绍周拒绝了。他们怕李弥赖在贵州不走,给他们增加麻烦,就以贵州补给有困难为借口,坚决不让李弥通过贵州。

何绍周甚至对王景渊说:“如果李弥要强行通过,就打。”

无奈,李弥只好率部改道,从川湘公路走,经酉、秀、黔、彭到川南泸州,绕了一大圈。

在这种情况下,李弥能容下十九兵团那才有鬼了。所以,王景渊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往西。他小心翼翼地问:“向西行吗?”

何绍周显然也想起了为难李弥的那档子事儿。他沉默良久,才说:“我走了,你们一切都好办。”

怎么办,办什么,何绍周没有细说,王景渊也没来得及问,电话就挂断了。

接下来,四十九军一路溃退,有生力量越来越少。有的被解放军消灭了,有的脱离了四十九军,率部起义。

看着自己的势力不断被剪除,王景渊又迷茫又恐惧。王伯勋也和他一样,两人每天都愁眉苦脸,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某天夜里,迷茫的两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后,他们排除所有不利选项,留下了两条路:第一,和解放军打游击。第二,走和平解放道路。

打游击,他们没这个条件,几个残兵败将,去哪儿“游”呢?怕不是送菜吧?所以,选项只剩下了一个。

王景渊和王伯勋对视一眼,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何绍周都跑路了,他们也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吧?何绍周说的“一切都好办”,恐怕也有这个意思。

于是,王景渊和王伯勋兵分两路。王伯勋秘密监视古正伦的动向,同时联系八十九军军长张涛,准备带着兄弟部队一起,奔向康庄大道。

王景渊则联系了驻扎在水城的其他兄弟部队,和他们的领导说了自己的打算。这些部队无一例外,都表示拥护王副司令的决定。

11月27日,王景渊收到王伯勋的电报。电报称,古正伦已经逃到昆明去了,请王景渊速来普安,和张涛见面。

意思就是,山大王走了,我们可以尽情搞事情了。

到了普安,王景渊才知道,张涛早就和解放军军管会搭上线了,八十九军全军都准备起义,投奔共产党。就连无线电的呼号波长都已经联系好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现在,“东风”们总算到齐了,相继在起义通电稿上签字。

12月10日,王伯勋、王景渊、张涛、谭本良、刘鹤鸣等率部起义通电发表,黔西南地区和平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何绍周已经离开了大陆,前往香港隐居。

他也算是个聪明人,不搞愚忠那一套,打不过就跑,还给了属下很高的自主性。害怕被蒋介石算账,他跑到香港,后来到美国定居,过得还不错。

无论是何绍周还是王景渊、王伯勋,都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可以想象,蒋介石要被气死了。

不过呢,这都是他应得的结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总是趋利避害的。自己无能,就别怪手下的人倒戈了。

信息参考:

贵阳晚报-黔军记忆:解放贵州的前前后后

蔡惠霖,孙维吼-光荣的抉择 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回忆录

贵州政协报-漫话参加滇西抗战的“黔军”

4 阅读:4090

爱吃凉拌菜

简介: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