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童副伤寒致高烧一周情况危急医生提醒:谨防“病从口入”

有源的笔记 2024-09-11 03:01:12

7岁男孩小刚不明原因反复高热一周,其他医院以呼吸道感染进行对症治疗,不曾想症状愈加严重。后经湘雅医院儿科诊断,竟是感染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予以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医生提醒,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一定要谨防“病从口入”。

一周前,小刚和朋友在游乐场玩耍,晚上回家便开始发热,第二天开始高热,最高达39.2摄氏度,口服退热药可降至正常,但间隔6-7小时再次升温。外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医生开了头孢类抗生素口服3天,仍然反复高热,间隔无延长,再次复诊加用了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体温仍然无明显下降,且高热时伴有畏寒、寒战及四肢冰冷,期间小刚无咳嗽、气促、呕吐及腹痛等其他症状。

8月30日,患儿被送至湘雅医院急诊。急诊行厌氧+需氧血培养检查,结果均报阳,提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月31日,小刚被湘雅医院儿科77病房收治。郑湘榕教授、唐勇军副教授积极诊治,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但患儿治疗3天后仍持续高热,且最高体温升至42℃,发热时畏寒寒颤较前明显,且出现呕吐大量胃内容,并伴有血压下降,病情呈加重趋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分析指出,患儿存在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而沙门菌属于胞内生长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跟临床实际疗效不相符完全有可能,故果断决定,加用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为耐药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同时充分补液、对症支持,维持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跟家长充分沟通后,医生开始按照新思路进行治疗。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后24小时,小刚体温逐渐下降,48小时后便再无发热。

“非常感谢儿科77病房医护团队的积极、高效的救治及温情关怀,让他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让我们倍感暖心”。小刚妈妈如是表示。

据湘雅医院儿科医生介绍,伤寒、副伤寒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人体肠道功能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与感染量和免疫状态有关,波动范围3-60天(一般7-14天)。

伤寒、副伤寒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有时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是粪-口传播。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常引起暴发流行,密切接触、苍蝇和蟑螂等媒介机械性携带伤寒杆菌常引起散发流行。

预防伤寒、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

1.在伤寒、副伤寒流行期间,不吃生薄荷、生韭菜等生菜,不吃生的蔬菜和未剥皮的瓜果;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3.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少吃生、冷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

4.市场购买的熟食品以及隔夜的饭菜要加热、煮透再吃。

5.筷要定期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6.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7.凡是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文章来源:湘雅医院

0 阅读:10

有源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