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阳明先生谈学习时,提到2种心

三自国学 2024-10-22 16:51:03

继续分享心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求知路上屡败屡战,永不放弃。

郑重声明:本号文章皆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阳明先生谈为学: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这句话意思是,对学习者来说,时常对当下那一念本心保持觉察,其他的都莫去想。

这里谈到了两种“心”。

一种是存心

这是为学的主旨。

我们学习,定是有一个目的在,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否则很容易心猿意马。

这也和《大学》中提出的“定”意义相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让身心安定下来,凝神静思,然后就能有所收获。

很多人对学习缺乏动力,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却没看到效果,实际上问题主要出在这里。

我自己以前就是这样,想学,但琐事缠身、内心散乱,不确定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因此常常在情绪高昂时,抱来一摞书……谁知没看上几段,就神游太虚了。

现在想来,就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究其根本,是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也就是失去了本心。

中年以后学习目的明确,效率变得非常之高。

第二种是放心

古人的“放心”,和现代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

《孟子.告子上》中说: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联系上下文便知,这里放心的“放”是放任、丢失的意思。

孟子认为,人在尘世中迷失了真我之本心,学习就是为了找回丢失的心。

阳明心学和孟子的理念一脉相承,他们对“心”及人生的理解也是相似的。

对智者来说,学习只是手段,但其至高的目标,却是为了得到自己的本心而已。

相比现代的功利化学习,说白了就是停留在技巧层面上的“术”;

古人谈学习时,其实又并不仅仅谈学习本身,而是在追问本心,本质是在求“道”。

当然,一切还得回归现实。

个人感悟是,生存,就像孟子所说的鸡犬,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这个固然要寻求;

但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学习、修身,这是我们通达本心的方法。

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目标,如果知道了这点,也就明白了当下要紧的事情是什么,哪里还会胡思乱想什么过去未来呢?

懂得了这个道理的人,哪还会为了捡几粒小芝麻,而丢掉大西瓜呢!

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更多精彩:

国学:阳明心学的“心”,和心理学的潜意识,是一回事吗?

国学:阳明先生论“道”

国学能量到底有多高?从无法坚持日更到每日两更,还都是原创​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