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鹅厂在年初向全员发送的一份邮件中通报了近期的反腐败的情况,共有48人因涉嫌职务侵占、非法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或内部管理不当等问题,触犯“企业管理高压线”而受到处罚。
过去的2022年全年,鹅厂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类似案件70余起,100余人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全年查处的案件和人员数量较2021年有所增加,针对公司内部出现的贪腐、舞弊等问题,鹅厂反舞弊调查部持续加强打击力度,查处了一系列存在共性问题的违规案件。同时,不断强化内、外部宣导工作,持续推动阳光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员工反舞弊意识,预防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现将2022年度因涉嫌受贿或职务侵占被查处、移送司法以及被法院判决的案件通报。
在通报邮件信息我们看到,甚至包括第三方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提供的外包人员都在其列,相关人员受到的处罚包括内部记过处分、公司发文实名通报批评、当期绩效考核为不及格且当期不能晋升等,这些都算是情节不严重者的处理方式,更严重者那就是雷霆手段直接开除,或者移送公安机关直接起诉。
鹅厂配置了如此专业强大的内部反舞弊调查团队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一般的企业内部又是一副什么景象?在面对内部人员贪腐舞弊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呢?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 、单位受贿罪 、行贿罪 、对单位行贿罪 、介绍贿赂罪 、单位行贿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而职业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便利,职业技术,技能,专长等从事与本职务,职业相关犯罪的行为。职业犯罪包含了职务犯罪。所以,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劳动者如果不遵守职业操守,也可能会涉及职业犯罪。这并不是公职人员的专属名词。
面对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的职业犯罪,企业自身除了需要逐步完善管理机制,施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控制管理权限与授权之外,更需要专业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辅以内审监察,配合公安机关的证据搜集调查取证等。毕竟,谁也不希望一颗老鼠屎就坏了一锅粥。
正在遭遇职业犯罪的企业,需要建立内控机制、内审监察团队的企业,特别是高速发展的公司,欢迎咨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