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王是为人臣子的最高封爵了。先秦时期的王与秦之后的王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本文不讨论先秦时期的王,只说秦以后得王。而在这些王爵中,一字王又是最尊贵的,如秦王、晋王、齐王等,同样燕王这个爵位在历朝历代也都有受封,然而纵观历史您会发现,凡是受封燕王的大多不安分,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起兵造反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燕王。
1、秦末之臧荼臧荼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人物,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封臧荼为燕王,楚汉之争时期,臧荼归顺刘邦帮助汉军打败项羽,刘邦建立汉朝后仍以臧荼为燕王。刘邦建立汉朝后,大肆搜捕项羽旧部,臧荼曾经跟随过项羽一段时间,害怕自己被杀,于是起兵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平叛,臧荼被捕杀。臧荼被杀后,刘邦封自己的发小卢绾为燕王。
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他跟刘邦是同一天出生,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卢绾就一直跟随他,在灭秦和楚汉之争中立下了诸多战功,官至太尉,封爵长安侯。刘邦建立汉朝后,卢绾甚至能够自由出入皇宫,可见他与刘邦的关系。臧荼被灭后,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在当时的几个异姓诸侯王中,卢绾是最受宠的一个。
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挨个的诛杀异姓王,卢绾虽然与刘邦关系极好,但是他也害怕有一天到自己头上,所以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勾结代相陈豨,企图割据自保。阴谋败露后,在汉军攻击下,退至长城,准备待刘邦病愈后,回朝谢罪。可是刘邦却在这个时候驾崩了,卢绾归国无望,投降于匈奴,册封东胡卢王,在匈奴受尽了欺负,最后病逝于匈奴。
3、汉武帝之子刘旦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公元前117年被封为燕王。刘旦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公元前91年,爆发了巫蛊之乱,太子刘据兵败自杀,这时候刘旦认为他是武帝在世诸子中年岁最长的一个,因而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前88年,汉武帝病重之际,刘旦上书请求进京宿卫,汉武帝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申斥了他一顿并下令削去刘旦三个县的封地,可以说一下子打消了刘旦继位的想法。
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刘旦心中不服,就开始散布谣言,说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甚至暗中联系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可是这事被昭帝发现了,昭帝顾念兄弟之情就把此事压下去了。可是刘旦仍然不死心,前80年,刘旦勾结大司马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人准备再次谋反,却又一次被人告发,昭帝下诏申斥刘旦,刘旦自杀。
4、东汉彭宠彭宠是东汉初年的人物,出身于官宦之家,才能卓越,新莽时期被选为大司空士,更始帝时期曾担任过渔阳太守,公元23年归顺刘秀,跟随刘秀参与平定“王郎之乱”和河北地区,立下大功,被刘秀封为建忠侯,并赐号大将军。公元25年东汉建立后,为了统一幽州十郡的指挥领导,刘秀让朱浮担任幽州牧,这使得彭宠心里很不乐意。后来彭宠受到朱浮构陷,逐年失去朝廷信任,不满于待遇,心怀怨望,起兵反叛,自称燕王。公元29年彭宠被家奴杀死。
公孙渊是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公元228年公孙渊夺了叔叔公孙恭的位子,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元233年孙权派人去册封公孙渊,公孙渊不按套路出牌,斩杀了东吴的使者,此举得到魏明帝的支持,于是公孙渊被魏明帝封为大司马,乐浪公。
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而后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并设置了百官,次年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四万大军前去征讨,公孙渊兵败与其子一同被斩杀。
6、晋之慕容皝慕容皝是鲜卑人,晋明帝末年被封为朝鲜公,公元333年东晋朝廷封慕容皝为征北大将军、平州刺史,三年后慕容皝率军攻杀慕容仁、慕容昭,统一慕容鲜卑,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并设置相应的官职。公元340年,慕容皝因为自称燕王未受东晋朝命,于是派遣使者入朝献捷并求假燕王玺绶,东晋朝廷因其势大已经无法清除,所以只能答应了慕容皝的请求,封其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封爵燕王。公元348年,慕容皝外出打猎时坠马受伤,不久就去世后。其子慕容儁建立前燕后,追尊慕容皝为文明皇帝。
罗艺是随堂之际的人物,隋炀帝大业年间,因屡立战功,拜虎贲中郎将,驻守涿郡,自称幽州总管。李渊建立唐朝后,封罗艺为燕王并赐姓李,所以罗艺又称李艺。后来罗艺与太子李建成相识并成为太子的人,李世民的亲信曾至其营,罗艺无故殴打他们,但是碍于罗艺的势力,李渊也并没有把罗艺怎么样。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罗艺虽然是太子的人,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加害罗艺,反而是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因为曾得罪过李世民,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贞观元年(627年)正月,罗艺假称奉密诏勒兵入朝,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讨伐他,罗艺兵败溃逃,被部下杀死。
8、唐之李祐李祐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武德八年被封为宜阳郡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后封李祐为楚王。贞观二年改封李祐为燕王,贞观十年又改封李祐为齐王。等到李祐长大后他与李世民之间的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发展到后来他甚至谋反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祐起兵谋反,不过他在李世民面前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他怎么可能打得过他这个造反出身的老爹呢?这次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李祐兵败被擒废为庶人,赐死于内侍省,以国公之礼入葬。
9、五代之刘守光刘守光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割据势力、桀燕政权建立者。
刘守光与父兄的关系都不好,因与父亲刘仁恭的小妾通奸,刘守光遂与刘仁恭断绝了父子关系,后来更是与其父开战并生擒了刘仁恭,此后与其兄义昌节度使刘守文相互攻击,公元909年擒其兄长刘守文,不久将其杀害,同年被朱温册封为燕王。
刘守光并不是什么大才,反而有些平庸愚昧,在受封燕王后,荒淫和暴虐的程度变得与日俱增,而相邻的各节度使欲使其恶贯满盈,亦表现出畏惧卢龙的态度,自是有称帝之意。开平五年(911年),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登基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两年后被李存勖所灭。
10、明之朱棣在历朝历代的燕王中,朱棣是最成功的一位燕王了,因为只有他凭借诸侯王的身份造反成功。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本来按照朱元璋的打算,长子朱标为太子,其余诸子都被封为藩王分封到各地,以此来拱卫大明,拱卫朱标,可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的计划也被打乱了。而且朱元璋在去世之前并没有册立自己的儿子位太子,而是册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可是他一上来就削藩,此举危及到朱棣,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打败朱允炆入主南京继位为帝,而建文帝则不知所终。朱棣在位22年,开创了永乐盛世,是最成功的一位燕王了,也是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小结:
上述10位燕王,要么是自立为燕王,要么是被册封为燕王,但是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燕王的,他们都不安分,大多数都起兵造反,可惜成功率太低了,仅朱棣一位燕王造反成功。所以说没事别瞎闹,还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较好。
李云龙
燕王是一个危险的爵位!
那年夏天 回复 01-04 20:26
大有前途,遇到朱允炆这样的傻子就走运了。
左灬殇ザ 回复 那年夏天 03-30 00:06
燕王有很多个,朱允炆这傻子就一个[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