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权变迁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后人对曹爽近乎束手就擒的“窝囊”表现叹息不已,认为他当时放手一搏尚有胜算。 但以司马懿的谋定后动与当时双方实际力量对比,就算曹爽采纳桓范建议挟持魏帝曹芳前往许昌,传檄四方出兵勤王,顶多拖延一段时间,也难以改变最终失败的下场。理由如下。
1,在军事谋略上,司马懿堪称三国军事家、战略家。司马懿大约在赤壁之战结束不久才被曹操征召,比诸葛亮登场时间稍晚,但在之后的几次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重要关口,他都提出过非常有远见的建议。
例如在曹操刚打下汉中时,他就力主乘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应乘势拿下益州,尽管没被曹操采纳,但留下了那句“既得陇,复望蜀”的千古名言。 又比如后来关羽北伐围困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时,曹操一度想要迁都避开锋芒。司马懿就冷静分析当时局势,认为孙权始终觊觎吞并荆州,必不乐见关羽独大,从而劝说曹操遣使勾连孙权,致使关羽最后被曹孙两家夹攻兵败身亡。
同时司马懿也实际领兵作战长达20多年,几乎从无败绩,从最早出奇兵擒斩孟达,到多次与东吴交手,再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与诸葛亮斗智斗勇、平定辽东公孙渊叛乱,司马懿行兵布阵老辣诡谲出奇制胜,积累了巨大的军中威望。
在这一点上,曹爽简直就是被完全吊打。曹爽作为勋贵后代出身,整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生平唯一的一次出征记录,就是在公元245年在几个亲信怂恿下,为了与司马懿平分秋色积累战功,带领10多万人马伐蜀,结果没有意外,被蜀汉大将费祎打的人仰马翻,军民怨声载道。就曹爽这样平庸的资质,发出的檄文会得到一呼百应吗?试问当时曹魏的地方军头们是支持司马懿还是支持曹爽的多呢?
2,在人和上,司马懿非常注意博取民心,他不仅善于治军,也精于牧民。早在曹操时代,他就提出了“足兵足食方为御敌之本”的理念,在出镇地方后大兴水利,在淮南修通了广漕渠“引河入汴”,在关中又修通成国渠,不仅大力促进了屯田军垦,也同时惠及无数百姓。 在洛阳城内,司马懿低调勤俭得到了当时公卿世家,勋贵重臣的普遍支持,以高柔蒋济为代表的元老派就对司马懿发动政变一呼百应,从而顺利接管禁军势力。特别有了当时颇有威望的郭太后的支持,更是对司马懿发动政变派送定心丸。
而曹爽在这一点上,做的是一塌糊涂。曹爽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后,每日饮宴游乐,大肆提拔赏赐亲信与民争利,除了得到以何宴、丁谧、邓飏为首的一众只会夸夸其谈贪图享受,毫无安邦治国实际经验的“新贵”支持,他在朝廷中也得不到任何实力派的支持。从曹氏兄弟统领的禁军被司马懿轻而易举接管可见一斑。尽管曹爽可以挟持魏帝指责司马懿是“谋反”,但司马懿更能扛着“清君侧”大旗占据优势地位。
如果曹爽挟持曹芳去了许昌,只会坐困愁城拖延时日,最后难逃失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