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将兆惠有多猛?收复失去千余年的西域,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杨修聊历史 2023-04-12 07:28:00
序言

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字和甫,清朝乾隆时期著名将领,满洲正黄旗人。

兆惠所处的年代恰是康乾盛世,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人口稳步增长,社会安宁稳定。

虽然日久承平,但康雍乾三代帝王继承先辈好勇善战的传统,从康雍时期收台湾、降漠北、平青海、定西藏,到乾隆初期平定大小金川,帝国疆域急剧扩张,赫赫武功,威震东亚。

在这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帝国涌现出很多优秀将领,如年羹尧、岳钟琪、傅恒、阿桂、福康安、海兰察等。

在这一众将星中,兆惠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他最大的功绩是平定西域准噶尔、回部叛乱,一统天山南北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原王朝的西域失而复得。

兆惠本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最多的人,同时凭此不世之功配享太庙,画像位列中南海紫光阁功臣第二位,被后世誉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关于兆惠其人:出身勋贵,青年得志

兆惠出身贵族名门,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族孙,父亲乌雅·佛标,官至都统,职掌八旗中一旗的户口、生产、训练等,是八旗编制中的最高长官,放到现在是妥妥的大军区司令级干部。

出生在这样的显赫家庭,兆惠自然有着超乎寻常人的起点和阅历。

1731年,年仅23岁的兆惠以笔帖式的身份被授为军机处章京,成为朝廷中枢要员。

后来又先后历任兵部郎中、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等职务,一步步从六部文官成长为军队首脑。

1748年兆惠迎来人生第一次考验,当时清军正在攻打大小金川,兆惠亲自赴金川督办粮运,虽然未在前线参与打仗,但却展现出良好的军事才能。

他在运粮之余,充分了解清军实力,向乾隆奏报:清军营中只有乌尔登、哈攀龙两人作战勇猛,其他副将多为庸才,各省派兵情况大部不实。

乾隆听闻随即要求金川前线总指挥傅恒核实整改,不久清军平定金川,班师还朝。

在这场战争中,兆惠的机敏决断、冷静稳定给乾隆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兆惠先后担任山东巡抚、军机大臣等职。

丰富的军政大事谋划经验和地方执政经历让兆惠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为以后经略西北打下坚实基础。

平定准噶尔汗国,血胆将军收复北疆,一战成名

平定大小金川后,乾隆将目光转向西北。准噶尔汗国,这个曾经统治西域,与大清为敌七十年的游牧帝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动乱。

上层权贵内乱斗争不止,雪灾瘟疫肆虐,数以万计的牲畜病饿而死,牧民流离失所。

此时正是收复西域的大好时机,1754年乾隆出兵准噶尔,兆惠受命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事务,在此后的两年里清军两次战胜准噶尔叛军,收复准噶尔汗国首府伊犁,首领阿睦尔撒纳被迫逃亡中亚。

兆惠虽然未指挥作战,但凭借出色的后勤保障工作,被乾隆任命为定边右副将军,筹办伊犁善后事宜。

但就在清军撤走不久,准噶尔内部军事首领噶勒藏多尔济,及其侄子扎那噶尔布,以及达什策零、巴雅尔等人发动叛变袭击驻伊犁清军,一时间漠北形势再次告急。

当时兆惠是最高军事指挥官,虽然未正儿八经的打过仗,但临战之际丝毫不惧,当即清点五百骑兵前往平叛。

事实证明,兆惠是天生的猛将,初战便打败于己兵力十余倍的达什策零,杀死叛军数千人。

1757年,兆惠率军到达乌鲁木齐,与噶勒藏多尔济、扎那噶尔布等叛军主力交战,战况十分激烈,双方一日就作战十余次,战马几乎用尽。

兆惠大军在冰雪中行进,由于叛军人数太多,导致兆惠被包围,不过兆惠随即派人杀出一条血路寻求清军主力支援。

办事大臣雅尔哈善派遣侍卫图伦楚率领八百人前去援助,成功与兆惠汇合,兆惠得到援军后立即组织反攻,击败叛军,将其彻底逐出北疆。

此后兆惠一路向西追击,俘获叛军首领巴雅尔等人,准噶尔前首领阿睦尔撒纳惊慌失措,北逃至沙俄境内,不久身染疟疾在俄国病逝。

至此准噶尔汗国被彻底消灭,天山以北全部纳入大清版图。

兆惠因作战勇猛,功不可没,被封为一等武毅谋勇公,授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为大清开边二百万平方公里

回部即维吾尔部,回部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被称为大小和卓。

在清军平定准噶尔汗国回师后,大小和卓认为回部据守南疆,倚仗干旱沙漠恶劣环境,料定清军不会再次劳师远征,对仅有数千驻军的兆惠更没放在眼里,因此萌生反叛之意,并于1757年末起兵反清。

乾隆先是任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前往讨伐,但进攻不力,屡被霍集占击败。乾隆恼怒之下逮捕雅尔哈善,任命兆惠为定边将军。

1758年八月兆惠从伊犁出发南下,临行前命副将富德驻阿克苏,为预备梯队,自己亲自率四千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直抵小和卓霍集占所在的叶尔羌城(新疆莎车)。

霍集占挖沟筑台,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兆惠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于十月初抵达叶尔羌城外四十里处扎营。

霍集占想趁兆惠立足未稳,率城中数百士兵杀出,结果回兵三战皆败,不得已退回城中固守,兆惠则将大营安扎于黑水河畔,是为“黑水营”。

由于求胜心切,兆惠安营几日便点兵一千余人南进,诱敌出战,就在兆惠渡河过桥时,桥突然断裂,城中随即冲出回军5000骑兵、1万步兵,从两翼攻围清军。

清军寡不敌众,浮水还营,兆惠两次更换战马,面部四肢均负伤,第二天霍集占率军向黑水营发动猛攻。

兆惠筑起临时工事,顽强抵抗,两军激战五天,清军打退回军无数次进攻,霍集占锐气受挫,只能由强攻改为长期围困。

秋去冬来,黑水营之围从十月持续至次年正月,南疆冬季气候恶劣,天寒地冻,弹尽粮绝,援兵不至,兆惠军依然苦苦支撑。

期间霍集占在上游决河灌营,清军便在下游挖沟泄水,回军火器充足,向清军轰击,枪弹如雨,子弹嵌入树木,清军便砍掉大树,从树干中挖出数万颗弹丸,以补充军备。

同时兆惠还指挥清军挖水井,掘窖粮,以补充给养,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1759年正月初八,富德率三千援军赶赴叶尔羌。

霍集占不得不调转兵力对付富德,夜里兆惠听到北方有枪炮声,又见围营的回兵减少,判断援军已到,于是重整军备,一边分兵两路出击,另一边遣使与富德联系。

在兆惠、富德两军夹击之下,回军大败,霍集占夺路而逃,黑水营之围正式解除,不过由于清军后勤供给有限,只能先回阿克苏休整,等待时机。

黑水营之战后,回部军队损失惨重,再加上大小和卓肆意剥削,不少部落及百姓纷纷背离。

很多部落首领向清军投降并提供大量信息情报,于是兆惠开始筹集粮饷,计划乘麦熟之前再次进攻。

众叛亲离的和卓兄弟料想敌不过清军,为了活命,小和卓和大和卓分别在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搜集财物、马匹,携带大量家眷亲信西逃,于六月撤出南疆翻越葱岭,抵达巴达克山(阿富汗境内)。

七月,兆惠分兵两路西进,大小城池望风而降,兆惠本人亲率九千骑兵进驻大和卓驻地喀什噶尔城,富德则进驻叶尔羌城,清军取得全胜。

史载:

清军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

此后兆惠留在喀什噶尔做好善后工作,命富德西进追击大小和卓。

富德不负所望,在葱岭以西大败和卓军队,深入巴达克数百公里,逼迫巴达赫尚国王苏勒坦沙交出大小和卓。

苏勒坦沙畏惧清军实力,将大小和卓杀死后,尸体交给清军,富德满意,班师回疆。

至此天山南北两麓均被平定,兆惠在三年间经历无数殊死鏖战,多次以两三千人力战敌军数万,创造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最终成功为大清开边190万平方公里,失去千年的西域失而复得,取名新疆。

1760年兆惠凯旋回京,乾隆亲自为他牵马进城,授其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之职,绘其画像于平定回疆之乱功臣图,悬挂于紫光阁。

1764年兆惠病逝,享年五十六岁,乾隆亲临丧礼,赠其太保,谥号文襄。

小结

兆惠作为平定新疆的功臣,是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最多的一个人,他虽然功绩显赫,但却不像岳飞、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被大家所熟识,这未尝不是遗憾。

在小编看来,无论何时,维护国家统一,捍卫领土完整都功在千秋,值得被人们传颂。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