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陈和尚:男儿到死心如铁,金国风雨黄昏中,百年最强第一悍将

东政谈历史 2023-02-25 22:19:01
宁教身死,不使名灭!

1132年正月,蒙、金三峰山之战结束,金国十五万主力损失殆尽,残部仓皇退往西北均州,而蒙军则乘胜挥师破城,随后双方在均州城内,展开白刃搏杀。

惨烈的巷战刚刚告一段落,突然,一声高呼,犹如惊雷在安静的战场炸响:

“我乃大金忠孝军统领完颜陈和尚,速速领我去见你们主帅!”

话音未落,一名铠甲崩裂、浑身裹满血污,而神色却异常镇定从容,甚至带着几分倨傲的女真将领,策马从巷弄深处的阴影中缓缓走出。

蒙古士兵闻言大惊,十数名骑兵立刻将来人团团围住,然后一路警惕地簇拥着,押向主帅托雷的行营军帐。

完颜陈和尚的大名,众人自然是如雷贯耳,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一次次重创蒙古大军,这个金军悍将给冷兵器时代几乎战无不胜的对手们,留下了太多难以磨灭的印象。

傲立于大帐之中,没有被俘者的摇尾乞怜、没有失败后的心怀不甘,面对周遭此起彼伏的劝降声,完颜陈和尚只是平静地表明了来意:

“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他的突然出现,并非变节投诚,更不代表着屈服,不过是在大势已去时,希望像个英雄般光明正大的死去。

招降不出所料的失败,对于这位一心求死的顽固份子,蒙古人马上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完颜陈和尚被先后砍去手足、折断胫骨。

但已经血肉模糊的金国悍将,倒在血泊之中却怒骂不绝,蒙古人又残忍地用刀把他的嘴角划开,一直割裂到耳际,饶是如此,完颜陈和尚依然“噀血而呼,至死不绝”。

宁教身死,不使名灭!

完颜陈和尚的一生,曾经在战场之上绽放过无数次耀眼的光芒,而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用惨烈而绝决的方式,守住了自己的骄傲,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男人的死状一定是极其恐怖的,而这种悍不畏死的硬汉形象,恐怕也给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这种震撼当中,应该还夹杂着许多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有恐惧、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无关胜负、跨越种族,对强者发自内心的钦佩!

面对如此忠心耿耿又铁骨铮铮的对手,就连叱咤风云、见惯战场生死的托雷,也不免为之动容,蒙古主帅以酒洒地祝祷,无限惋惜地说道:“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1232年正月的均州之战,是这个四十一岁的女真统帅留在《金史》中最后的记载,在帝国的风雨黄昏中,金末第一名将完颜陈和尚,在寒风中率先走向了归途……

唯其至孝,方能尽忠

完颜陈和尚是金国的皇族后裔,其六世祖是当年制造靖康之变、俘虏北宋徽钦二帝的一代名将——完颜宗翰。

“完颜”这个女真皇族的姓氏,加上陈和尚这个名字,听上去不仅怪异而且还有些突兀,其实“陈和尚”只不过是他的小名,与和尚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和汉族习惯中,父母为子女起一些诸如“狗剩”、“铁蛋”之类难登大雅之堂却更易于生养的“贱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此人的本名叫做完颜彝,字良佐,世代将门出身,其父完颜乞哥,曾参与攻宋战争,以战功授同知阶州军事,后战死于嘉陵江畔,年幼的陈和尚深受家族的影响,不仅小小年纪便怀揣报国之志,而且通过父亲的耳濡目染,也培养了极高的军事素质。

1211年,蒙金战争爆发,两年之后,蒙古人劫掠了完颜陈和尚的家乡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二十多岁的陈和尚不幸成为了俘虏,又被当时的蒙古大帅看中,留在身边,而其母则仍留居被占领的丰州,由堂兄完颜斜烈奉养。

完颜陈和尚不愿为蒙人效命,又日夜思念母亲,在取得大帅信任之后,以回乡探亲为由,返回丰州,并寻机劫杀了蒙古人派来监视他的士兵,夺马十余匹,就准备奉母南逃金国故土。

然而计划被蒙军发现,随即集合骑兵一路追赶,陈和尚与堂兄斜烈遂改由小路逃脱,不料慌乱之中将马匹丢失,而母亲年迈行动不便,兄弟二人便用简易的鹿角车拉载着老人继续逃命。

就这样一路历经千辛万苦,躲避蒙军沿途追捕,终于成功逃回黄河南岸的金国境内。

完颜陈和尚的千里护母南归,在当时金国朝野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这种忠臣孝子的行为,也得到了金宣宗的极大重视,堂兄斜烈因为有世袭官位,被任命为都统,而陈和尚则被任命为宫廷侍卫,不久又升奉御一职。

1214年,在经历野狐岭惨败、迁都南京(开封)等一系列变故之后,曾经“满万不可敌”的女真人,在面对草原上新兴的蒙古大军时,已是颓态毕露。

而重回故国的完颜陈和尚,却在帝国江河日下之际强势崛起,开启了属于金末第一悍将的传奇人生。

血战大昌原,名动天下

金宣宗在位期间,对蒙古人一味避战。希望以妥协退让的政策得以苟全,从而导致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而黄河以北大片土地的丢失,更使得金国的经济日益残破。

女真皇帝不思进取,却幻想从南方得到补偿,又贸然与南宋开战,结果不仅没有缓解危机,反而使金国进一步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

122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登基后,面对满目疮痍、危如累卵的局面,下定决心全力抗蒙,在遣人出使宋朝,表明停战意图的同时,更准备打造一支全新的武装力量,用以正面对抗蒙古铁骑。

1225年,在国君的全力支持以及政策、财力的倾斜之下,一支数万人左右,名为“忠孝军”的精锐骑兵部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应运而生。

而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军主力北返,此时蒙金双方在正面战场暂时停止交锋,然而留守陕西南部的蒙古偏师仍在窥伺关中。

金正大五年(1228),蒙军将领赤老温率八千人马突然南下进攻金国,很快打到了宁州府的大昌原(今甘肃省宁县东南)。

金国朝野震动,镇守西北的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召集诸将商讨对策,时任忠孝军提控的完颜陈和尚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去与蒙军决一死战。

这将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搏杀,因为完颜陈和尚麾下的忠孝军只有400人,而他要面对的,是号称蒙古“四杰”之一的赤老温,以及超过己方二十倍的敌人。

敌我悬殊,力敌很难取胜,看来只能智取。入夜之后,陈和尚沐浴更衣,披挂整齐,带上四百勇士,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夜袭之路。

等潜行至蒙军营地附近,完颜陈和尚大吼一声,如出笼猛虎般率先冲向敌营,忠孝军将士也紧随其后,奋勇杀入。

安静的大营突然杀声四起,黑夜之中,女真骑兵犹如鬼魅,横冲直撞、手起刀落,猝不及防的蒙军士兵在惨叫声中接二连三的倒下,场面很快就失去了控制。

赤老温哪里料到此前不堪一击的女真人,竟敢主动发起进攻,黑灯瞎火又无法判断偷袭金军的规模,只得仓皇下令撤军,结果在败退过程中,乱军自相践踏又死了不少人。

战斗结束,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在付出伤亡20余人的代价后,击杀蒙军一千多人,赤老温被迫从宁州后退数百里,西北方向的威胁暂时得以解除。

大昌原之战,陈和尚以四百忠孝军击溃八千蒙古铁骑,虽然这只是一场无关蒙金战争全局的战术胜利,但在金末女真军队节节溃败的灰色战局中,此役不仅打破了蒙古人战无不胜的魔咒,更对重振军心士气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三军之士踊跃思战,盖自军兴二十年始有此捷”,《金史》对大昌原的胜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金哀宗得知战报后更是龙颜大悦,战后完颜陈和尚奏功第一,被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初出茅庐的完颜陈和尚,经此一战而名动天下!

风雨黄昏中的百年最强

陈和尚一战成名,忠孝军脱颖而出,但大昌原胜利的背后,这支部队的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忠孝军除少量女真人以外,主要由“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被蒙军贩卖为奴,逃出生天后对蒙古人怀有天然的仇恨,因此作战也异常悍勇。

但正因为人员成分相对复杂,军纪涣散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史载忠孝军“鸷狠凌突,号难制”,在肯定其战斗力的同时,也指出了队伍难以驾驭的弊病。

而完颜陈和尚在逐渐接手忠孝军的全面管理之后,针对松散的军纪和士兵品性加以约束、整顿,使之面貌焕然一新,作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行军之时,所过州邑又与民众秋毫无犯。

此时的忠孝军,才真正成为了一支装备精良、作战勇猛且军纪严明的精锐之师,成为了整个金国军队中唯一可以与蒙古铁骑正面抗衡并战而胜之的王牌武装力量。

1230年秋,成吉思汗身后遗留的汗位继承人问题被解决,新任蒙古大汗窝阔台再次率军南下攻金。

此次进攻方向分为两路,窝阔台亲攻凤翔府(陕西宝鸡),而以大将按扎儿率部分蒙古军与河北世侯军将领史天泽合兵,攻打卫州。

凤翔城经过名将郭仲元经营,坚固异常,一时当不至失陷,然而卫州是黄河北岸重镇,此城一破,蒙军渡河后便可直接威胁金国的首都南京,因此,卫州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金朝的存亡。

卫州被围,引起了金国高层的强烈反应。哀宗急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十万兵马星夜驰援卫州,而作为全军倚仗的忠孝军,则当仁不让成为了救援卫州的先锋部队。

到达卫州后,陈和尚再次复制了大昌原的奇迹,在蒙金主力决战之际,仅率三千名忠孝军扑向敌营后方发起猛攻,结果史天泽的部队率先被击溃,完颜合达乘机领兵跟进,扩大战果,一举将蒙、汉联军击退,卫州之围即解,开封也暂时逃过一劫。

忠孝军再立新功,但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卫州惨败,令窝阔台极为恼怒,除继续围攻凤翔外,又分兵挥师东进,直扑潼关。

与此同时还派出了麾下最能征善战的悍将速不台,命其领兵四万,绕开设防坚固的潼关,从西南方向的商洛山中开辟小道,做出突袭河南的态势,以迫使潼关的金国守军出援。

窝阔台两路出击的计划可以说是相当老辣,卫州之战后,金国的主力正在遥远的中原腹地集结,而潼关周边,金国布置的兵力毕竟有限,南北两个攻击点,自然难以同时应付周全。

而金国这边,潼关总帅纳合一边固守拒敌,一边向屯驻阌乡的陕西行省平章完颜合达求援,在了解到蒙军的作战意图和行军路线后,其亲率主力西援潼关,而另派完颜陈和尚作为偏师,阻击速不台。

1231年正月,完颜陈和尚率两千忠孝军为前驱,先行南下,而其身后负责增援的,则是都尉樊泽统领的一万步兵。

倒回谷幽深的山谷之中,金国最强的完颜陈和尚与蒙古战无不胜的速不台终于在此狭路相逢。

因山路狭窄,蒙军队形无法充分展开,兵力的优势也难以显现,而忠孝军虽然只有千人,但在陈和尚的带领下,却异常悍勇,一往无前地猛扑蒙军,很快便占据了上风。

但速不台毕竟是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绝世名将,面对重装骑兵的反复冲击,虽然伤亡惨重,麾下兵士并未就此慌乱崩溃,在稳住阵脚之后,反而依靠人数优势逐渐对完颜陈和尚的部队形成了包围。

而困于阵中的忠孝军丝毫不惧,列阵拒敌,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樊泽的一万步兵也到达战场,内外夹攻之下,速不台终于不支,率军溃围西走,而完颜陈和尚则趁势急追,直至倒回谷口。

男儿到死心如铁

倒回谷一战,蒙古战神速不台被击败,战死万余人,牛马被掳数万头,窝阔台用心良苦的分兵出击计划也彻底失效,而完颜陈和尚的威名,更在此战之后达到了巅峰。

但忠孝军毕竟数量有限,在女真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仅凭这支万余人的部队,根本无法力挽狂澜,哪怕完颜陈和尚连战连捷、勇冠三军,也只不过是大金帝国夕阳余晖中的回光返照。

而蒙军这边,在数次硬撼金国的潼关、黄河防线,却屡屡遭遇挫败之后,窝阔台也积极总结了经验教训,将伐金的思路由此前对关河防线的正面强攻转变为迂回包抄的“斡腹”之法。

在1231年四月攻下凤翔后不久,窝阔台议定三路南下攻金之策,窝阔台亲领中军,由山西进攻河中府,左路由斡陈南下直插开封。

而拖雷的右路军则作为主力,经凤翔南下,借道宋境,再由兴元府迂回向东,从侧后方包抄金国的邓州、唐州,最终三路大军汇合于开封城下。

1232年正月,窝阔台攻下郑州,开封岌岌可危,正在邓州负责抵御托雷进攻的完颜合,闻讯连忙起兵十五万回师救援京都。

不料托雷却率军一路尾随袭扰,两军来至河南均州三峰山,完颜合达的大军本已将托雷部围困与三峰山峡谷之中,不料窝阔台的援军及时赶到,对金军实行了反包围。

而此时突然天降大雪,女真人因急于赶路,并未带足粮草和御寒衣物,陷于重围后几乎绝望,而蒙古人则故意让开一条通往钧州的道路,金军见状仓皇逃命,随后被对手于半途拦腰截断,全军大溃,死伤无数。

兵败三峰山,金国最后的精锐损失殆尽,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等大批名将殒命阵中,只有完颜陈和尚浴血突围,率忠孝军残部逃入均州城内。

蒙军随即趁胜攻破均州,与守城金军展开血战,

完颜陈和尚眼见忠孝军已不复存在,而金国也是大势将去,这位绝世悍将不愿像丧家之犬一样继续逃往,然后苟且偷生,更不愿籍籍无名的死于乱军之中,在巷战间隙,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主动现身,前往托雷中军大营。

此后面对蒙古人的劝降,完颜陈和尚倨傲冷硬,只求一死,面对蒙古人折骨割面的酷刑,依然吐血大骂不止,最终气绝而亡,时年仅四十一岁。

七尺身躯一腔血,男儿到死心如铁——大厦将倾之际,女真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求仁得仁,何其壮哉!

同年六月,当完颜陈和尚在均州以身许国的消息传入金廷后,金哀宗完颜守绪为表彰其忠烈义胆,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并塑像立褒忠庙,刻《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死节碑》纪其事迹。

碑中撰文赞曰:“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抛开汉人、女真的华夷之别,此言可谓恰如其分也!

0 阅读:22

东政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