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2019年跑过,比赛过去三年都没办,今年恢复办赛后又跑了的,有几场?我今年已跑过7场马,其中贵阳马是,郑州马也是。
仅此两场。不过四年前的郑马,似乎全都忘了。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场外的碎片,见到了两位很多很多年没见过的同学张璐静、杨立冬;跟在深圳学了很长时间球的教练王俊鹏尤其热情,带着跑这跑那,走前还打了场球;大哥、姐姐和侄子狗蛋专门从山西过来……
正因为这些,2019郑马,是我那一年跑过的15场马中,最特别的一场。今年这场郑马,赛前自己要办的事都搞定了,心无旁骛,又没任何成绩压力,算是跑得非常开心、轻松的一场比赛了。作为一场只办了三届的赛事,今年的郑马可谓相当棒了。
长期以来,在我心里,是将国内赛事分为南方马和北方马两大类。我总觉得,南方马在办赛上,整体要细一些,体验感也会好一点。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加之我参加北方赛事较少,标本不够,也不见得科学,只属于个人标准。
这次跑郑马,我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感觉自己就像是跑了一场南方的马。
首先是大环境上的,郑州是北方无疑,但是10月底了,丝毫没有光秃秃的感觉,从17楼的酒店房间往外望去,大片的绿!而要去马拉松起点区域,路经的如意湖广场也是绿树成荫,公路中间还是花团锦簇。郑州的绿,似乎让我时空错乱,觉得这就是四季如春的南方城市了。
其次是小细节上的,郑马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用心,就是跟南方很多优秀赛事比,不遑多让。赛事姓氏文化的打造,久久为功,你会发觉,在官方的每篇推文后面,都会有一段姓氏的小知识,说实话,绝大多数我都不知道。完赛后去找你的贴片,换在奖牌中间,给人一种个性化定制的味道。
郑马充分展示了郑州这座中原城市的诚意,比赛中我忽然想到,这场40000人规模的郑马,还是我今年跑过的最大型的马!
打造特质郑马今年没有邀请外国选手,我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除了国内的世界标牌赛事外,我真的觉得,其他众多赛事,将重心放在大众上,也给国内优秀选手提供更多站台的机会,不香么?
前三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国选手来不了,不多的国内赛事,成了国内精英们的大舞台。今年马拉松恢复后,很多比赛就恢复了以前的做法,开始成批地邀请外籍选手了。
并不是说我们要关起门来办赛,大家也能看到,国内的顶级赛事也都提升了冠军全额奖牌的成绩要求,在一些大比赛上,外籍精英能跑出好成绩,自然也能带动国内精英选手的提升。但是,国内有一部分这样的赛事就够了,没必要大小赛事都这么做。
作为大城市马,我觉得郑州马开了个好头。其实在这个上面,也需要田协的细化管理,A类认证赛事,完全可以分为竞技型的,要邀请外籍精英,还要有大众型的,留给国内选手竞争。
郑马在姓氏马拉松的打造上,渐入佳境。有数据,报名跑者的姓氏总量626个,有170个姓氏只有一人报名。参赛选手中,姓氏565个,全马跑者姓氏319个、半马410个、迷你跑407个。
比赛中的体现是姓氏旗手,既有全马、半马各100名的姓氏旗手,还有两个项目各10个百家姓旗手。今年的姓氏旗手报名特别火爆,据了解明年不排除姓氏旗手进一步增多的可能。我倒是建议,起跑时,在B区或C区的前端,将所有姓氏旗手集中起来出发,那可真是蔚为壮观了。
完赛后,我看见有个小拱门,想进去拍张照,志愿者严词拒绝,不能进,说只有姓氏旗手才可以,让我悻悻而归。看到有个姓氏旗手进去,两旁还有烟机喷气助兴,看把他们美的。
今年郑州马的名头中,加了“黄河”,全称是郑州·黄河马拉松,说实话,一开始赛事启动时,我一时还觉得不是郑州马呢。后来才知,这是为了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而发起的黄河马拉松系列赛赛事IP。今年设了郑州、吴忠、兰州和东营四站。想做好系列赛,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看看以后这个黄河马拉松系列赛能做到什么程度。
今年郑马有意思的一点是,一场赛事,两个赛道。正式的郑马之外,还有个沿黄旅游公路健康跑,1000人,起终点、起跑时间跟郑马都不一样。其实以后时机成熟时,半马甚至可设计两条线路,由跑者选择跑哪一条。
精益求精郑州的市民真热情。赛道旁,经常有市民与参赛者互动。马拉松不只是参赛者的狂欢,如果能有更多的市民融入其中,郑马会变得更有魅力。
郑马的赛道提醒做得非常细致,每个补给站,会提醒大家后面还有多少张桌子,尤其是在前面人多的时候,赛道拥堵,这样的提醒很有必要。对于赛道的变化,比如收窄了,可以分开跑等,都有提示。终点前,还有距离终点1公里、400米、200米的距离提醒。
补给中能量胶还算充足,我也看到一些参赛者一抓一把,放进腰包。有些补给点,志愿者会贴心地将能量胶盖子拧松或打开,我还看到有个参赛者一把抓过几个开口的能量胶,往腰包里一塞。赛事补给的能量胶,完全可以打开后供应,这样也能避免到后面,能量胶就没了。
马拉松在封路上,需要更多选择,而不是封死路、死封路。我一路上就看到,有警察领着人过马路的,也有人穿越赛道,这样就非常和谐。封路会对很多市民出行造成不便,除了刚起跑的人潮外,跑到后半程,跑开了,完全可以让市民们穿过赛道的,这就需要安保、志愿者有更多的指引。
完赛后的奖牌刻字区域,可能有些偏了,竟然没什么人,工作人员都闲着。其他比赛中,奖牌刻字可都是排长队的。郑马的奖牌刻字是免费的,机器还挺多,速度也快。美中不足的是,只能刻名字上去,无法刻成绩。
在起终点流线设计上,我认为还有提升空间。赛前集结时,好多跑者都穿过草丛抄近道。过了安检,马上就是D区入口,显得挤作一团。我所在的B区还好,C区很多选手必须穿小路才能到集结入口。
完赛后的服务真不少,缺少清晰的指引,而且,最好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服务,都放在一起,能让大家一目了然。
郑州正在打造“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今年本来欲在公里牌的氛围营造上来个创新,从第6K到41K,每个赛道公里牌边上都会设置一个展示台,由来自少林延鲁武术学校的功夫小子向大家呈现“功夫郑州”。后来因为赛前的突发事件,就取消了。希望明年,这个小小的创新能够与大家见面。
优秀的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的,郑马地处中原,交通便捷,郑州人民又热情,加上赛事自身的不断提升,我相信,在未来,郑马必定能够收到更多全国跑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