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归零”: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曾经的独角兽终告破产

经济观察报 2024-11-20 09:38:52

经济观察网记者郑晨烨11月19日晚间,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了三则公告,为持续了一年多的柔宇危机画上了句号。

这三则公告均来自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其中裁定宣告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破产的公告原文为:“2024年5月15日,本院裁定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依据管理人对柔宇科技现有资产及负债的调查结果,可以认定柔宇科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本院于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与此同时,法院还披露了柔宇科技的两家全资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破产裁定公告。

这一系列公告的发布,也意味着柔宇科技这一曾经的国内柔性显示屏领域的“独角兽”,在资金链断裂、市场困境和多方债务压力之下,走向了全面破产。

根据公开信息,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以柔性电子技术研发起家,凭借创新的超薄柔性屏技术一度被市场视为行业先锋。然而,自2021年底开始,柔宇科技陆续被曝出资金困难,拖欠员工工资,以及多次尝试IPO失败等问题,最终在2024年初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此外,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案最早由部分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于2024年3月申请,4月举行了破产听证会。

从“高光”到“破产”

柔宇科技的故事始于2012年,这一年,刘自鸿和他的两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在深圳共同创立了这家科技企业。

作为核心创始人,刘自鸿的背景和经历十分亮眼——17岁时以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随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在26岁时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是该校历史上拿到博士学位用时最短的华人。

在开始创业之前,刘自鸿曾在IBM研发中心任职,这段经历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也让他意识到柔性显示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广泛应用前景。

柔宇科技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厚度仅0.01毫米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这项技术被市场誉为“全球柔性显示领域的重大突破”,柔宇科技由此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

2015年,柔宇科技宣布投资百亿元,在深圳建设全柔性屏生产线,计划以自主研发的技术向国际巨头发起挑战。2018年,柔宇科技量产全柔性屏,并推出搭载自产柔性屏的折叠屏手机柔派1代,成为国内首款折叠屏手机。

尽管柔派手机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但市场表现未如预期。高昂的售价、软件适配不足和硬件设计问题,让这款产品难以打开主流市场,2020年,柔宇科技发布柔派2代,但销量依然不佳。

柔宇科技的资金问题最早在2019年浮出水面。当时,该公司与多家供应商发生货款纠纷,部分供应商对柔宇提起诉讼。例如,2019年,北京鹰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或冻结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名下价值人民币173.18万元的财产。

此外,在柔宇科技的招股书中也曾披露,在2019年下半年,为满足公司临时性短期资金需求,柔宇科技实控人、董事长刘自鸿等4位高管曾“自掏腰包”共同出借了216万元资金给柔宇科技。

另据柔宇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累计净亏损达31.95亿元。

2021年,柔宇科技的员工开始集中反映工资拖欠问题,其中一些员工的欠薪时间长达一年以上,部分离职员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工资和福利。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寻求融资的努力也屡屡碰壁。从2018年开始,柔宇科技尝试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集资金144亿元用于扩产和技术研发,但未能通过审核。随后,该公司转战海外资本市场,试图赴美上市,但依然无果。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尝试屡遭挫折,但柔宇科技在成立后的前几年里,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曾吸引了大量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从2012年成立到2021年9月,柔宇科技累计完成了9轮融资,总金额高达61.97亿元。

其天使轮融资由IDG资本和松禾资本领投,两家机构均是国内科技领域的明星投资者,随后,该公司在A轮和B轮融资中又接连引入包括深创投、前海母基金等多家重量级投资者。

随着技术的逐步突破和柔性屏生产线的建设,柔宇科技的估值迅速攀升,在C轮融资中,柔宇科技宣布估值达到30亿美元,成为当时国内柔性电子领域的明星企业,2018年,柔宇科技的估值一度攀升至60亿美元。

彼时,该公司对外宣称其技术路线的独特性和领先性使其具备弯道超车的可能,这一说法吸引了更多资本的关注。

但反映到经营层面,由于缺乏“造血”能力,柔宇科技的经营危机开始放大。

根据记者采访获知的信息,2024年3月底,部分柔宇离职员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审查,要求对拖欠工资及期权问题进行清算,涉及的拖欠金额包括6000万元工资和数千万元期权奖励,共计超过1亿元。

对此,柔宇科技在4月初发表声明,否认公司主动申请破产,并将责任归因于“离职员工的期权结算纠纷”。

9月13日,柔宇科技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会上破产管理人公布了初步的资产清单和债务总额。

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柔宇科技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正式宣告破产。

曾有“重整”机会

9月13日,在柔宇科技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期间,记者曾采访了多位柔宇科技前员工与现员工,根据受访员工透露,在今年3月,法院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的破产审查后,公司多位前员工与现员工曾联名上书,希望法院能将柔宇的破产清算程序改为破产重整程序。

而从11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告内容来看,这些员工的努力似乎落空了。

“裁定破产就是正式破产了,后续理清楚一切事情后,就宣告结束了。”11月19日,广东平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卫平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说。

张卫平表示,重整相较于清算而言,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在破产宣告前依然有权向法院申请重整。

“提请重整的时间额外多出一个时间段,即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破产宣告前还有提请重整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宣布清算了,就不可能还有重整的机会了。”张卫平说。

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裁定,意味着企业从资产清理到债务偿还的流程即将全面展开,而此前试图推动重整的员工和债权人,也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事实上,柔宇科技的重整提议并非毫无基础。今年早些时候,柔宇科技的部分技术专利曾被业内投资机构认为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生产停滞、技术团队流失,这些优势逐渐丧失。

有柔宇的现员工告诉记者,自2021年底柔宇科技陷入危机后,创始人刘自鸿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尽管部分投资人和管理专家曾建议其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技术研发,但刘自鸿始终未作妥协。

眼下,随着破产公告的落地,柔宇科技的故事正式走向终局。

0 阅读:47

经济观察报

简介:在最恰当的时点与您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和商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