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的那场金门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几乎全军覆没的战争。
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由于缺乏海上作战经验,海军力量薄弱,再加上渡江战役后一路连胜带来的骄傲轻敌情绪上涨,导致了这场近万人阵亡、被俘,为国捐躯的战斗。
大量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幸存下来的都被国民军所俘,在被俘期间他们遭遇了许多非人的待遇,但当他们后来被遣返回乡,在回家的路上和回到家乡后却依然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那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现在不同,在许多人看来,战俘就是叛徒,对敌军的战俘可以善待,但是对我军被俘人员是不能宽大的。
因此这些被遣返的解放军战俘,很多人在回到家乡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歧视。他们中的一部分在遣返途中生病,却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的在回到家乡后,还要接受集训、思想再教育以及各种审查。
这些金门战役被遣返的解放军战俘,他们曾经是祖国的保卫者,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奋斗在战火之中。然而,他们在战斗中被俘,回来后却面临了如此的困境。他们的遭遇,我们应该铭记在心。
金门战役金门位于厦门以东,距大陆最近处约5.5海里,虽然只是东南的一座小岛,却影响了全局。
当时,蒋介石政府一路溃逃台湾,立足未稳,如果解放军能顺利拿下金门岛,就能继而一举攻占台湾。然而,这场战役的失败却导致我国错失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直至今日,台湾和大陆依然隔绝在海峡两岸。金门战役,实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当日,解放军28军的244团、251团和29军的253团共三个团的兵力借助夜幕掩护,乘着300只木船向国民党军退守的金门岛发起了进攻。
第一梯队的士兵成功抢滩登陆,但是渡船一靠岸就被国民党军的陆海空三军集火摧毁,导致后续的4个团无船登岛,先前登岛的部队只能独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在激战了三天两昼夜后,由于后援不继,全军覆没,连同第二梯队共9086位壮士,全部牺牲或被俘。
据当时参战的老兵徐钦林回忆,当时他们一上岸,他们步兵班的班长就中弹牺牲了,接着战友们一批批地接着倒下,海滩上全是两方的尸体。
天亮之后,国民党军就出动了轰炸机,徐钦林回头一看,后头的木船着火了,他心知后援部队上不来了,抱着壮烈牺牲的觉悟他只能不停地打,但是国民党军却一批批不要命似的涌上来。
“我那个机枪在那打得那么厉害,有个战士还冲到我机枪前面来,照着我机枪打,一个手榴弹扔过来,打到那么个程度——我打了那么多仗,从来没见过那么个场合。”
奋战到最后,原本18个人的重机枪班仅剩4个人,徐钦林右小腿中枪被打断,鲜血直流,连长接过了他的枪,继续往前冲……
金门战斗的失败,震动了全军,也惊动了毛主席。毛泽东看见电报后,万分痛惜,并称“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
这场战斗失利的原因,最大的便是轻敌与急躁,上至整个兵团下至前线指挥,都犯了重厦门轻金门的思想。
我军登岛的部队一共2万人,8700余人编成第一梯队,其他约4个团12000余人编为第二梯队,而守岛的是得到坦克、舰艇、飞机加强的国民党军约4万余人,兵力差距严重不对等。
登岛的兵团也缺乏渡海作战经验,航道不熟,海面防御薄弱,再加上渡海船只不够,大部分都是征用的民船,上面的船工都是百姓,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海战训练。部队中连潮汐时间都没有经过计算,登岛后就遭遇了退潮,船只搁浅,给了国民党军毁船的机会,致使后续部队无船不能增援。
因此,登陆部队一登陆便遭遇了“待援无兵,后退无路,突围无门”的绝望困境。然而,指战员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屈不挠地继续战斗,坚持到27日。最终,由于物资耗尽,大部分战士要么壮烈牺牲,要么受伤被俘,使得战斗未能获胜。
此役,包括船工在内,我军损失9000多人,这是我军在解放华东全境中遭受的最大一次损失。
战败被俘在此次战役中,解放军登陆金门的分三批,共计9086人,其中被俘5175人,阵亡3873人,还有50多人失踪。国民党军在清点战俘时,本以为能俘获一两名师长,结果仅有隶属于不同军、师的团长五名,可见牺牲之惨烈。
更令人慨叹的是,一对亲兄弟在一片狼藉的古宁头相见,两兄弟曾经都是国民党军,内战中弟弟被俘,参加了解放军,再见面时,一个是战胜等待被嘉奖的勇士,一个却是即将被收押的战俘,四目相对,泪如泉涌。
战役结束后,许多解放军战俘被送往台湾,他们在那里度过了艰苦的囚禁生涯。在台湾的战俘营中,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战俘们常常被关押在狭小的牢房里,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们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挖隧道、修公路等,许多战俘因此伤亡。
在囚禁期间,解放军战俘们还面临着严格的管制和监视。国民党军队对他们的身心进行了严密的控制,禁止他们与外界联系,甚至禁止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战俘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思念家乡,渴望与亲人团聚,但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然而,在这漫长的囚禁生涯中,解放军战俘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活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应对困难,为将来可能的释放做好准备。
遣返回乡1950年,国民党将金门战俘遣返回大陆。在被俘的解放军战士中,除了被秘密杀害、病伤致死及强迫补入国军军队外,被释放遣返大陆的仅有900余人。
这批人是台湾蒋介石政府先后于1950年的5、7、9、12月份,约分4批,用登陆艇遣送到福建的琯头、马尾沿海及浙江的大陈、洞头等沿海岛屿附近的海面上下艇后,再转乘当地小渔船返回大陆的。
当初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都各自有战俘,战后双方在交换战俘时,是通过互换公文、发表声明、举行仪式而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回国时曾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但金门战斗中被俘遣返的战士却没有任何的俘虏交换经过,只是蒋介石政府单方面偷偷将他们遣送回国的。
这也为将来他们的不幸遭遇埋下了伏笔。
这些被遣返的战士们,一律被开除了党籍、军籍,一部分被送回老家种地,一部分则被定性为叛徒、内奸,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苦战三天,受苦三十年。”
在900多名被俘士兵归来之后,我军在杭州和福州两地建立了专门的归俘训练单位。不久,131名军官(其中副连级以上)被送往南京,接受华东军区政治部的审查。在这些军官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他们被要求互相检举,许多人为了自保,不遗余力地揭露他人的罪行。
1960年,当年遣返的战士魏崇贤,经过了组织审查做了结论的,后来当了黄河工程医疗室医生。闲时无聊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河大堤上徘徊散步,有一天却莫名奇妙被县公安局逮捕。
他满脸的震惊与不解,县公安局却说怀疑他是台湾派遣的间谍,那药包里藏的是炸药,而他经常在黄河大堤上转悠,便是在“检测方向”,若是黄河大堤被他一炸,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俘虏便成了“犯罪事实”,战俘,就是叛变了的,不然怎么会不死?
魏崇贤被捕后坐了两年的监狱,县公安局还抄了他的家,甚至连他1953年10月从部队转业前当医助和在乡卫生所、黄河工程医疗室使用的医书及针筒、听诊器、十字药箱都没收调查了。
被捕后,魏崇贤的公职被开除了,房子被抄得只剩下一间屋皮,老婆带着孩子跑了,直系亲属、最亲密的朋友都和他划清了界线,断绝了来往。
出狱后,他仍被当做反革命分子管制,就连在济南任邮电局某局局长的父亲也受到株连,成为伪属,经常被强令参加伪属会议,而他的妹妹、妹夫都皆受到连累,不能入党。
幸而,后来这些金门战役中被遣返战士们所遭遇的不公和贫困潦倒的生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同情;以及各地政府、军区、各部门的注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被俘战士不断申述,终于由华东军区统一受理调查。
调查后确认这些战士中,除了少数人投敌叛变外,大部分都坚持住了革命立场,在面对严酷极端的被俘生涯中,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气节,最后决定让他们的问题得到公正、正确的解决。
然而,历经30年人事变幻,大部分返归人员早已散落各地,踪迹不明。许多经办单位为了找到这些返归战士,都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例如滨州军分区,复查中他们就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单位先后发了120封信函联系查询、外派16人次走访15个县和130个村镇,千方百计寻找这些返归战士。
张宝林被处理回乡时是个排级干部,但陵县人武部根据其在部队实际职务及原部队首长的证明,在复查中,为其恢复了副营职离休干部的待遇。
251团二营教导员陈之文,通过复查,也恢复了党籍、军籍并被批准按正营职干部待遇离休。听到消息后的陈之文,想到30余年的冤屈得到申张,一时兴奋过度、心脏病突发猝然死亡,全家人痛哭不已。村民亦为之唏嘘,说:“陈之文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也受了,可什么福也没享到,命薄啊!”
这些金门参战中的战士的高尚精神,正如后来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所说:“表现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他们的革命品格和光辉事迹,决不因为战斗的失利而受到抹煞”。
参考资料:
金门战役65周年: 老兵徐钦林半世纪的跌宕人生 人民政协网揭金门战斗一次惨痛失利:三个团全军覆没 人民网《海漩——兵进金门全景纪实》 陈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