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性头痛的病理机制

淙淙健见 2024-05-10 13:58:46

睡眠性头痛是一种较少见的头痛综合征,其特征是仅在睡眠期间出现的头部钝痛或跳痛反复发作。因特征表现为清晨发作、使患者痛醒,以前称为“闹钟性头痛”。

流行病学

睡眠性头痛属于少数几种几乎仅发生于年长者的头痛,发病年龄通常大于50岁,但40岁之前的病例也有报道。此外,还有一些儿童发病的报道,最小仅3岁。

睡眠性头痛似乎罕见,但实际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三级头痛医疗中心和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睡眠性头痛患者在所有头痛患者中的比例为0.07%-0.35%,而在老年头痛患者(≥65岁)中该比例为1.4%-1.7%。

在成人和儿童中都以女性更常见,总体上男女比例约为1:2。

病理生理学

原发性睡眠性头痛的病因仍不明确,根据其发作时间及与睡眠的关联,推断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下丘脑功能障碍。

睡眠性头痛可能也与激素变化有关。有报道称在锂盐治疗停用后出现了睡眠性头痛,锂盐治疗可以改变褪黑素和5-羟色胺水平并影响昼夜节律性。

虽然早期研究提示睡眠性头痛可能是一种快动眼睡眠障碍,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睡眠性头痛在非快动眼睡眠期发作,主要在N2期。

0 阅读:2
淙淙健见

淙淙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