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因何无缘正史,是否与成吉思汗神秘死亡有关?

史说新读 2023-10-31 10:19:46

大漠长烟,沧海桑田,时光用最温柔也是最残酷的方式摩挲着历史,无论何其强大的王朝,其兴衰也只在弹指一挥间。

曾先后与同时代的宋、辽、金相抗衡,创造了独特民族辉煌的西夏王朝就充分诠释了此点。

西夏历史

追本溯源,西夏远祖是史上西北赫赫有名的羌族,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他们的记载。至东汉时,羌人已是有150多个部落的强悍民族,居住在以青海为中心,包括内蒙西北部和甘肃西部的广大地区,西部与吐蕃相邻,西北与吐谷浑相接,逐水而居,不相统属。

隋末唐初,党项羌异军突起,逐渐强大起来,“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临吐浑,有地三千余里。”通过不断兼并,党项羌形成了细封氏、往利氏、拓跋氏等8个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

据《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

开皇四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附隋朝。次年,拓跋氏领导人拓跋宁丛率部落到旭州请求内附,隋文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

唐高宗永隆元年,吐蕃人取代了吐谷浑在青海湖的地位,迫使众多的党项人逃离故土。

唐广德二年,仆固怀恩起兵反叛,并煽动西北少民叛唐作乱。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范党项等族受其煽动,建议代宗将居住在静边六府的拓跋羌迁到银州以北、夏州以东居住,从此拓跋羌便有了居庆州的东山部和居银夏的平夏部之分。

唐末,由于黄巢起义中,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助唐有功,被册封为夏国公,赐姓李,并赐封其所率部队为定难军,统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

进入北宋以后,平夏部依附当时最强大的北宋政权,继续拥有定难节度使的名号。

太平兴国五年,夏州李氏传至李继捧,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夺权之争。七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五州之地。赵光义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

李继捧族弟李继迁则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部分族人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抗宋自立。

后来李继迁派张浦带重币到辽国,表示归附。为取得与宋对抗的优势,辽圣宗对李继迁大加支持,不仅把宗室义女嫁给李继迁,还助其战马3000匹,双方结成同盟。

依靠辽的支持,李继迁实力日强,不仅收复了五州故地,还夺取了西北重镇灵州。

于是,李继迁和他的族人开始梦想有朝一日独立建国。可惜李继迁在接受吐蕃首领潘罗支的诈降时为重箭所伤,年仅40岁就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建立独立王国的荣耀也不属于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父亲去世后,他在辽宋的夹缝中同样以战争为手段,苦心经营,虽然确立了和辽、宋在政治、军事上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其称帝梦即将实现时,却因疾病骤然而逝。

而党项人的下一任首领李元昊,在历经三代人的奋斗后,终于在1038年登基称帝,实现了党项人多年的建国梦。

西夏建国后,党项族的势力不断发展,其疆域方圆二万余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今内蒙古阿拉善戈壁与鄂尔多斯草原及西部的巴盟、包头一带,皆属西夏所辖。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继位为帝,由其母没藏氏垂帘听政。李谅祚死后,其子李秉常即位,采取依附辽,与宋修和的策略。

西夏雍宁二年,金朝立国,开始攻辽。元德五年,辽天祚帝败逃至西夏。金使劝夏崇宗将辽帝擒送金国,以保障夏不被金攻击。李乾顺见辽灭已不可挽回,答应了金人的条件,从此西夏归附金。金侵宋时西夏尾迹而入,获得了北宋数千里的土地。

西夏应天元年,李安全杀夏桓宗李纯佑篡位,随后改变了朝贡金朝的政策,转而开始朝贡强大的蒙古。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夏金俱被削弱。而他附蒙抗金的策略也没能给西夏带来蒙古的友好。从1205年至1216年十年间,蒙古四征西夏,夏无力抵挡。

1227年,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夏末帝李睍出降,这个存续了190年之久西夏王朝,就此湮没在历史中。

西夏亡国后,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西夏皇族乃至整个党项族统统杀掉,只有少部分的西夏民众迁徙到了今西藏甘孜一带,并逐渐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中。

西夏的军事和经济

西夏与辽金蒙这些游牧强族同代是它的巨大不幸,但它能与宋金蒙鏖战百年,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西夏虽然经济实力不强,但因地缘关系,继承了吐蕃、青唐羌善于炼器的光荣传统,锻造出来的兵甲既坚硬又犀利,夏人剑在当时就被称为“天下第一”。

西夏人的弓箭也非常有名,出现于神宗年间的远程兵器之王——“神臂弓”,正是党项人李定发明,西夏的盔甲更是号称“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

武器装备上的诸般好处,让西夏人打起仗来意气风发,不但有一定数量的正规步军,更有可观的重甲骑兵,其中以“铁鹞子”最为出名。

铁鹞子是李元昊创建的重装骑兵部队,是党项军王牌中的王牌,史载,西夏兵将皆以入选铁鹞子为荣,能够选入的“皆一时之悍将”,铁鹞子“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之;步兵挟骑以进。”在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凶悍的骑兵之一,与金国的“铁浮图”齐名。

不过,西夏虽有盐铁之利,但经济上确实不大行,西夏地处西北干寒之地,地寡民稀,特别是粮食等战略物资极其匮乏。在和宋金的对抗中,便常常苦于自家底子不厚,每每开打几个月,便发现国家经济要崩盘了,无奈只能求和。

在这种情况下的西夏军,显著特点就是作战不能持久,在一系列的战役中如此,在一场战斗中亦是如此。骑兵绝对只冲锋一次,冲进去了便成功,冲不进去便作鸟兽散。运动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如果遇上阵地战,麻利开溜是他们最常见,也是最佳的应对措施。

但即便如此,西夏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三大势力,前期与北宋、辽朝对峙,后期与南宋、金朝鼎足,在西北地区称霸近两个世纪,不仅对宋辽金蒙以及回鹘、吐蕃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创造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历史,繁荣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史料记载,西夏曾建有巍峨的宫殿,雄伟的寺庙,有浩大的水利工程昊王渠,精美的“福圣宝钱”,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更创造了“字形方整”的西夏文字。

然而创造了如此辉煌的西夏王朝却没能在史书中留下多少记载,成为一个完全被遗忘,朦胧而神秘的王朝。

说它朦胧神秘是因为,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西夏”并留下印象,还是通过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其中有名的西夏一品堂、西夏公主,令人既神往又感到神秘莫测,普通人对西夏王朝的了解程度远不及其他。

说他完全被遗忘是因为它没有“修史”,元朝史官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唯独没有修《西夏史》。

西夏为何没有入正史?

西夏没有入正史,很多人以为是修史的蒙元,为了避讳自己的老祖宗成吉思汗之死,而刻意隐去了西夏这一段历史。这并非空穴来风。

成吉思汗之死在历史上是个谜,《元史》是这样记载的:“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这样一位大人物死的如此简单,如此语焉不详,自然让人生疑,于是便有了五种说法,其中就有四种与西夏有关。

说法一:最正统的,也是为最多人所知道的,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1226年秋天,铁木真带着他的夫人去征讨西夏。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骑的一匹红沙马,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便发起了高烧,成吉思汗好面子,第二天带病继续远征,后病死在了途中。

说法二: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

这种说法来自于《蒙古源流》一书,该书是蒙古人编撰,有一定的可信度。书中称,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途中,俘虏了漂亮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成吉思汗要她做妃子,她表面上同意了,却在陪寑的当夜,借行房之机,将成吉思汗的阴茎咬掉了。一个常年征战的67岁老人,哪经得起这样折腾,遂病重不治。

因为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特大丑事,所以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是坠马受伤导致病重。

说法三:中箭而死说。

《圣武亲征录》记载,成吉思汗曾受过三次箭伤: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最后一次箭伤对身体影响较大,最终致命。

曾游历元朝17年的马可·波罗也曾在游记中记叙: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的太津时,膝部中了毒箭,结果箭毒攻心,一病不起。

说法四:刺杀说

这种说法只来自于民间,据说成吉思汗在讨伐西夏的时候,夏末帝知道亡国不远,于是就将公主献了出去,以换取蒙古的不攻,而风流成性的成吉思汗在得到公主之后,虽然放慢了进攻,但却没有要放过西夏的意思,公主知道了之后决心要保住西夏,于是在侍寝时刺杀了成吉思汗。

说法五:中毒说

据民间传说,成吉思汗确实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毒箭,而是被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陪寑之机下了毒。

纵观上述五种说法,大多数荒诞不经,尤其是行刺和下毒,陪寑时乃裸体,何处藏带凶器和毒药?即使带有凶器和毒药,作为一个敌方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这种情况下,两手空空的王妃咬了男人的要害处倒还有些道理。

不过,作为以武立国的蒙元还不至于因大汗死于敌国之手就不修敌国之史,况且修史不是更能掩饰死亡的真相嘛。所以,西夏历史没有载入史册应该是另有原因。

第一,蒙古以武力灭西夏,很多关于西夏的历史文化就此湮灭,而蒙元也确实有将西夏彻底抹除的想法。比如大规模的屠城,将讲党项语、穿党项服、行其风俗者一律灭杀;再比如大规模破坏西夏文物典籍,将西夏改称“宁夏”等等。

第二,西夏的语言文字较为难懂,修西夏史有一定难度。

西夏文属于表意性质的方块字,共有六千多字。其文字形式虽然与汉字相近,由横、竖、捺、拐等笔画构成,但多在10画以上,且斜笔较多,不是深谙此道的羌人都非常难辨认,现在国内见过西夏文字的学者均惊呼其为天书,“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识”,就连几位拥有释读能力的专家,也称西夏字为“死文字”,其破译难度可见一斑。

第三,在宋、辽、金、西夏4个政权中,西夏势力相对较小,曾先后向其他3个政权俯首称臣,不被元朝认可为正统王朝。

况且,西夏与同时代的其他王朝相比,文化也相对微薄。比如地处中原的宋朝无论是历史文献和文物,都远胜西夏。

不过,可喜的是,国家目前已将西夏文物系统列入重大项目,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者的努力,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西夏文物重见天日,而曾经灿烂的西夏文明也会慢慢的走进人们的视野。

0 阅读:12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