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够资格入文庙吗?实际上他是被铁粉硬生生抬进去的

史说新读 2023-10-26 11:40:10

一说到诸葛亮,现在喷的人很多,有说他军事能力很菜的,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用纸上谈兵的马谡,致使街亭失守;有说他紧抓大权不放的,致使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甚至还有说他建议刘备杀刘封,不救关羽等等,人品不行的。

但是,在历代统治者以及文人士大夫眼中,诸葛亮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说他与刘备鱼水相谐,推心置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与刘禅君臣相得,善始善终,“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治蜀十二年,夙夜忧叹,日啖升米。就只是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让无数仁人志士倾倒,就连康熙大帝都说:“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更是表示:“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

综观历代英雄贤才,论智慧之明澈、功业之完整、道德之高尚,诸葛亮无疑都是众望所归的第一人。

然而即便如此,诸葛亮入文庙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很多人说,以诸葛亮的武功入选武庙都有点名不副实,这只能说明你对武庙的入选标准还不太清楚。

武庙一开始只是李隆基为了树立出征大将的统帅权威,而设置的一座太公尚父庙,说白了就是提高武将的地位,讨好武将集团,后来才演变成了以姜子牙为主祭,以张良为配享的一系列祭祀制度。

而这套祭祀制度的首次成型也是在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时期,当时德宗的目的也是为了给那些不听话的武将竖立一个标杆,所以武庙首要的入选标准并不是什么显赫的战功,而是忠义、忠君,即便是后来几次武庙名单的大变更都是以此为标准。

比如赵光胤时期将23位名将踢出武庙,取而代之以“功业无暇者”23人。功业无暇说白了就是忠君,比如大名鼎鼎的吴起、韩信、彭越都是因此被踢出了武庙。

所以,诸葛亮在武庙建立之初就入选,而且还是十哲之一,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

而与之相比的是入文庙的艰难。

早在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就极力推崇将诸葛亮列入文庙,却被崇祯无情的否决了,当然崇祯并不是对诸葛亮有意见,而是,一方面是糜烂的政局早已使他无暇顾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根本不符合文庙的标准。即便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在朝,黄宗羲的建议还是被否决了。

那么文庙的入选标准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下入选文庙的都是些什么人。

文庙有二圣、十哲、七十二子之说,也有一主,四配,十二哲之说,二圣当然是指文宣王孔子和亚圣孟子,十哲则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比如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雄辩的子贡、喜欢怼孔子的冉求、好勇的子路等等。

至于七十二子,并不是72个人,更不是单指孔门七十二贤,而是除了这72人之外(其中10个已经是十哲)还有许多历代先贤名儒,比如郑玄、贾逵、杜预、王弼等等,他们都不是孔子的学生。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曾著过儒学名作,或者为儒家经典做过注释。

比如,贾逵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篇,《国语解诂》二十一篇,以及《春秋左氏长传》二十卷;郑玄为《易》、《古文尚书》做过注,“几百余万言”,创立“郑学”。《后汉书》称:“郑、贾之学,行乎数百年中,遂为诸儒宗”,妥妥的两个儒学大家。

至于西晋名将杜预更是第一个文武庙都进的猛人,打仗没的说,东晋灭吴的时候,统帅就是他,而他之所以能进文庙,就是他曾给儒家经典《春秋左传》做过注解。

有人可能会说,就这么个批注的功绩,就能入文庙?大家可千万别小看批注这个事,你读陈寿的《三国志》是离不开裴松之注的,读老子的《道德经》,同样也离不开王弼的注解。朱熹为啥这么牛?就是因为他把四书五经都给注解了一遍,明清八股文靠的就是朱夫子的注解,你说注解这事牛不牛?

所以朱熹和王弼也都入选了文庙。

诸葛亮虽然也有《兵法二十四篇》、《南征》、《北伐》、《北出》这样那样的兵书,以及《出师表》、《诫子书》这样的名篇,但都跟儒学八竿子打不着,所以,以此标准而论,诸葛亮是进不了文庙的。

不但进不了,还应该被那些儒家夫子排斥才对,因为诸葛亮在施政的那些年,实行的可完全是法家的那一套。

那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又入了文庙,还成了史上第二位既无文庙又入武庙的第二牛人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那位铁粉雍正皇帝了。

如果不提那些所谓的血腥夺嫡、阿其那、塞思黑,以及被吕四娘砍了脑袋的风闻轶事,雍正绝对算当上是史上最勤勉的好皇帝之一,史载:“宪皇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只有生日、春节等为数不多的几天里才会休息,就连去世前一天“仍照常办事”。

而且这还不是一天,而是整整十三年,最后雍正留下了360卷的朱批奏折,一千多万字的批语,还留下了6000万的国库存银,一个盛世大清。

这是不是与诸葛亮的勤政无比的相似,就算是雍正的“治政严苛”感觉也与诸葛亮一脉相承。

所以视诸葛亮为偶像的雍正,在登基的第二年,在朝局还不太稳定的情况下,一句“进”,然后诸葛亮就进武庙了。

这里还要提一下,为什么雍正视诸葛亮为偶像?其实从《三国演义》在明朝火起来之后,文化水平不高的满清统治者就喜欢抱着《三国演义》当做兵书来读,学习里面的计策,读着读着,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成了“蜀迷”,而蜀汉在文武两方面当然是首推诸葛亮和关羽,于是满清的武将就以关羽为标杆,文臣则以诸葛亮为楷模,在这样的氛围下,雍正就成了诸葛亮的“迷弟”,硬生生的将诸葛孔明抬进了武庙。

当然满清对关羽也不差,顺治起了个头,将他从帝君抬为大帝,雍正则更狠,不但将关羽加封为关夫子,和孔夫子并驾齐驱,给了关羽一个“武圣”的头衔,“天下省直郡皆立关帝庙”,与太公望同尊,还把关羽的祖宗三代全给册封了公爵,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你看,有一个皇帝做粉丝有多么的爽!

0 阅读:75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