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次展会,除了愿望的满足之外,就是结识了很多同好朋友。有些在微信朋友圈熟稔,却无机会面唔;更多的是,耳熟能详,此前却无缘结识。
沈兄是后者。和中福的前辈大行闲聊请教,提到天山茶城,便会提及。现在想起来,颇有一人一城之慨。很是艳羡,如果行里提及某个地标,便说某某在那里,私以为是个很大的荣光。
很惬意的交往,那种沉静,是欣赏却又学不来的性格。有时和周边格格不入,又不得不装作世故,三思起来,自己都看不懂当时的嘴脸。能安安静静看看东西,才是最放松的状态。
九月的听雨雅集,请了老师做两回古玉讲座,自己穿梭得马不停蹄,无心听讲。只每每经过讲席外围,看到两人立在旁边,听到入神,一位是周兄,另一位就是沈兄,心生敬意。
藏品颇见江南本地特点,老一批藏家的品味。本不必多言,不过微信交谈中,沈兄列明了每一件的品名。于是制图文件夹里,单设了一个品名txt文件。
以不负细致。
荣德堂 沈兄清中期白玉雕双佛手瓦子明清玉求种,求沁,前辈说,白头红沁最好玩儿,直接在耳边。
明早期白玉雕麒麟桃型带板带板传世不少,精的不多,偶尔见到,价格远超行价。
清中期白玉留皮雕莲生三级笔架所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到清代世俗化的玉作登峰造极。
清中期白玉雕牡丹如意鸿运当头(回头鹅)镂空佩媒体总是报道古玩古玉,价格到普通爱好者无可企及的数字,其实很多小件,求精,可玩性不输名品。
明早期白玉雕连珠纹大雁穿花(春水)嵌饰时代更迭,器物留下了两朝特征,无论是纹饰,还是题材。
清中期白玉雕兽面纹剑饰摹古与造假,真不是一回事。有点像借鉴和抄袭,至于尺度,人心是称。
写在前面2到现在都觉得有点恍惚,很多事情误打误撞。和中福提出想办一次展览,得到意想不到的支持;与师友商量,给了太多的鼓励;同事用了听雨雅集四个字,觉得贴切且喜欢;这个四季的想法,也是因为前次刚好是九月初。
一步一步,给人有规划的印象,其实并没有太看清前路。只是把这些年的想法,包括比较小的,象写几句对师友的印象,都先落地,然后慢慢改善。大概是年岁渐长,身体提示可做事情的时间,并不那么多。也需要保持做事的一个常态和规律,否则手生。
杨兄至今还是闻其声不知其面,拜当下交流方式的日新月异。之所以听到过声音,是在某直播平台上的一次野拍。好像不少拍卖公司,早年多多少少走过这条路,那是先行者。
野呢,大概是自嘲没有正规许可,不过整场看下来,方式和价格也有点不走寻常路。杨兄相当随和,基本顺着几十位参拍者的意愿。这是书面语言,如果用人话说就是,怎么着都行,太好说话了。
在近期关注的野拍和正规网拍里面,出价算踊跃的,感觉也没什么幺蛾子。只是最终价格,还是心疼杨兄的真诚几秒钟,大多数实拍的结果,都不算太理想。
只是踏踏实实喜欢,经营。
问有无堂号,说没,实名行走。
杨兄古玉的味道,蛮难用言语描述的,大概也是迷人的地方。
有时说的是形,有的时候,却是色,有各种流传下来的称谓,譬若黑漆古。
也有婉拒的朋友提出意见,为什么以明清中古为主,公开办展,以尽力开门为诉求,还是要避免麻烦。
工具不是那么先进的话,很多琢制却另有一种匠心,和拙朴,比如削方为圆。
工艺会留下痕迹,玉材玉质也会,特殊的时期,碍于阻隔和限制,反而留下特征。
说过几次,喜爱和琢磨,照片也能反映一二,细节和光气,非反复不能实现。
写在前面3听雨雅集做成四季,是和师友的尝试,也是朋友的建议。私心而言,对自己也有些督促。兴趣太广,做事又过于散淡,很多事情兴起,心境一过就食之无味。惟有先公之于众,然后逼着一步一步,年轻人有个很好的名词叫立flag,觉得很适合来克制自己的随性。
提到朋友的建议,眼前马上浮现出几位朋友,火兄是其中之一。具体到做几次,怎么做,请哪些人;细微到柜台该用哪种,如何管理服务,和几位内心火热的好友几无二致。
不同的是,火兄真姓火,id很是取巧,过目不忘。文法上,还是相声切口里,有一种包袱形成的手段,好像就是这样置换。早年在论坛见过,没细问是否同一人,因为好几个不同垂直领域。
id是什么呢,你猜。
九月听雨雅集开幕时,公众号需拍摄一段视频,全无稿本,火兄配合得自然合体,天衣无缝。加之制作高手的镜头切换,后来据说观看量颇为可观。多少掩盖了自己在镜头里的紧张和不适,暗叫一声阿弥陀佛。
能细水长流办下去,离不开这些朋友,说的是支持,更多的是,想懒的时候,会觉得对不起建议和信任。也让自己和同事,保持一个日常工作状态。心不浮,手不生。
很是享受。
火兄记得之前提到过,蛮喜欢高古的东西,公开层面办展,很多无奈。
前一段讨论地弯颇为热闹,很多领域,认识都是不断更新的,不太能绝对。
物件的功能,停留在估测的阶段,即便有明确的出土资料,毕竟今人不与古人同。
老提油是为了一种古朴,不管是好古,还是图利,历经岁月,形成另一种味道。
老仿古也是,不必追求一致,或者形,或者纹,或者心境。
专题系列中藏品,恭迎莅临观展。
这也叫古玉?皆似现代工艺品或假仿器
[点赞]
真有高人,能看出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