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如何找到你最想干的事,还能赚钱?

鹏程谈文化 2023-08-13 23:44:04

2005 年 6 月 12 日,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讲到自己从里德学院退学的故事,也讲到被苹果公司解雇的故事,还出人意料地在公开场合讲到自己已被确诊患有癌症。这也是网络上流传最广的励志演说。

乔布斯在演讲中说:我确信,这些年来让我继续走下去的唯一原因就是我爱我做的事情。你得找到你热爱的。工作如此,爱情亦然。你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会投入工作,唯一获得真正满足的办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唯一做伟大工作的办法是爱你所做的事。

但是,乔布斯并没有说实话。乔布斯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的是禅宗。他去过印度,在印度的农村待了 7 个月,还曾经想过要去日本,到永平寺修行。回到美国,他一直跟着一位日本禅师乙川弘文修行。如果真的是追随自己所热爱的,那乔布斯应该进寺庙,而不是在硅谷开公司。

事实上,年轻的时候,乔布斯时常会提起,要不要干脆去寺庙里出家。乙川弘文制止了他。他说,乔布斯完全可以边工作边修行。

这是何帆在新书 《找事》中讲到的一个例子。那么为什么乔布斯不去做自己最有热情的事情呢?何帆认为,热爱并不是找事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兴趣—天赋—社会需求三要素模型

我们先用一个三要素模型,梳理一下思路。想要找到一件自己想做,又能带来社会成就感的事情,大致需要满足三个要素: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

兴趣。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要热爱你做的事。虽然热爱不代表一切,但没有热爱,一定会让你感到缺憾。你要想明白,你所选的事,可能需要每周至少花 40 个小时去做, 如果没有兴趣,工作就成了苦役。

第二,天赋。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得心应手,恰好能发 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天赋。什么才叫天赋?有人有舞蹈天赋,有人有运动天赋,但这只是一类较为特别的天赋而已。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使每个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就是天赋。

社会需求。也就是说,你做的事情满足了别人的需要,有很多人愿意为你买单,于是,你可以从这件事中获得充 足的金钱回报,或是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找到了一件你既愿意干,又能把它干好,干好了还能赚钱的事。但在很多时候,人们很难顺利地找到同时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的理想职业。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该怎么做呢?

先看第一种情况:你有兴趣,这件事也有社会需求,但你的天赋有欠缺,怎么办?

比如,你想当歌星,但音域不广;你想打篮球,但个子不高;你想当医生,但晕血。这些先天不足会给你的追求制造障碍。

有不少人会觉得一种职业就像是一棵树,每种职业都是独立的,就像每一棵树都和其他的树保持距离。其实,职业更像 一片森林,或者更准确地说,职业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物种,形成了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

所以,更好走的路是先进入这个生态系统。举个例子。娱乐圈是个生态系统,如果你做不了歌星,还可以当歌星的经纪人,如果当不了歌星的经纪人,还可以当化妆师。如果你当不了导演,还可以当制片主任,如果当不了制片主任,还可以当场记。同样,体育界也是个生态系统,如果你当不了奥运冠军,还可以当体校教练或运动康复师。每个行业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先进去,再晋升。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如果你有兴趣,也有天赋,但你想做的事却找不到社会需求,你很难靠这件事获取足够的经济收入怎么办?

如果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这份工作非常枯燥,也会变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不过,时代在变化,在互联网时代,非主流的小众群体更容易被聚合起来,这就给一些在细分领域有天赋的人带来了机会。著名科技作家凯文·凯利甚至提出了“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凯文·凯利说,你不需要成为大众都知道的名人,你只需要成为一个微名人。如果你有1000个铁杆粉丝,也就是说,无论你创作出什么作品,这1000个铁杆粉丝都愿意付费购买,那么假设他们每人愿意为你出300元钱,那你一年就有30万元的收入。

第三种情况是,你有天赋,做的事情也有社会需求,但这件事情却让你觉得索然无趣。怎么办?

比如,你对数字很敏感,做会计工作做得很顺手,这份工作也能给你带来稳定的收入,但你总是心有不甘,觉得自己不应该一辈子和账本打交道。再比如,你学的是法律,擅长做兼并收购。虽然这份工作能带来的金钱收入很多,但你却感到很困惑:我究竟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

你的困惑可能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你可能对其他职业有过于浪漫的想象。你觉得一份好的工作一定要是轰轰烈烈的。但事实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

第二,你做的事情很可能属于大卫·格雷伯所说的“狗屁工作”,它只能带来虚荣,不会带来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或许需要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忽视平凡工作的非凡之处,看看这份工作能否给你提供技能上的挑战,激励你把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又或许,你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对冲工作中的单调无聊。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有没有业余爱好与生活质 量有很大关系。有自己的爱好,才能像菜里有调味品一样,让你的生活有滋有味、活色生香。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唱歌跳舞,或者是参加公益活动,都能帮助你找回活力。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你或许需要做个了断,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别无选择。“狗屁工作”外表光鲜,其实是有毒的。这种毒素会侵蚀人的心灵,时间久了,就很难排毒。有的工作不单单是无聊,它还要求人说谎,欺凌弱小者,伤害无辜者。你最好趁早离这些工作远一些。换一份工作,一样能自食其力。

兴趣来自哪里?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一一看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这三个要素。

先说兴趣。推销员的工作有没有意思?产品经理的工作有没有意思?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工作有没有意 思?当然会有人觉得有意思,但这些职业都需要一个平台,而且需要与人交往,亲身体验。你不进到这个行当浸淫很多年,很难体会到个中滋味。绝大部分兴趣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可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和职业体验 离得越来越远。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接触实践的机会太少,这就给他们选择职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增添了困难。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孩子们尽早、尽可能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快地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天赋

所谓的天赋,其实就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的那种特质。

职业教练大多会教你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质。他们喜欢使用一种叫“霍兰德代码”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人业互择理论,把受试者分为6种类型 :

实务型(R):你可能擅长修理,喜欢户外活动或运动,更愿意一个人工作,而不是跟一群人合作。研究型(I):你可能喜欢学校,喜欢学习新事物。你肯动脑 子,喜欢研究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艺术型(A):你可能有创造力,喜欢通过艺术、音乐、戏 剧或写作来表达自己。社会型(S):你可能更喜欢与他人在一起。你喜欢招待客 人、组织活动,业余时间你会去做志愿者的工作。管理型(E):你可能很有竞争力,喜欢冒险、有说服力、善 于激励他人。你更喜欢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你上学的时 候总是当班干部,业余时间你也许喜欢投资股票市场。事务型(C):你可能非常有条理,效率很高。你注重细节, 擅长与数字打交道,更喜欢研究结构而不是即兴创作。业余时间 你大概喜欢收集东西,或是玩纸牌游戏。

社会需求

过去,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找工作上。人们认为,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就必须学习相关的专业,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这种思路看起来天经地义,但实际上却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职业的演化速度越来越快。从上大学时选择专业, 到毕业后选择职业之间,至少有 4 年的时间差,而 4 年的时间 足够让一个行业由盛转衰,或是让另一个行业异军突起。专才的风险越来越高,通才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战略重点和组织结构会不断调整, 每个岗位的职责也要随之变化。只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很容易被淘汰,而拥有复合技能的通才适应能力更强,技术迁移的难度更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因此会格外受到青睐。

当前,选一个热门专业,学一技之长,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个思路已经越来越不可行了。要想更好地避免踩坑,就要转变思路。经济、技术、社会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学会洞察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职业的发展。

0 阅读:20

鹏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