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平阴县、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获省政府批复,平阴、商河两县在济南都市圈有了新定位。迈入2025年,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济南都市圈区县的新定位透露了什么信号?都市圈协同发展会走向哪一步?
济南两县赋予新定位
有绿色基底也有产业支撑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干什么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期批复的《平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平阴县、商河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两部《规划》给了两县新的定位,其中,平阴县将建成济南都市圈西南部绿色产业基地、以玫瑰和阿胶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商河县将建成济南都市圈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加工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温泉康养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新定位与平阴、商河两县目前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方向一致,符合两县的实际需求。平阴、商河在市民印象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平阴的玫瑰、商河的温泉在济南及周边可谓“家喻户晓”。
近年来,平阴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不断擦亮“中国玫瑰之都”“世界阿胶之源”的金字招牌,培育玫瑰龙头企业44家。平阴玫瑰品牌价值达32.36亿,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60亿,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到248亿,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
今年上半年,平阴共接待游客17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8%,旅游总收入达到19.76亿元,同比增长15.2%,创历史新高。
商河县坐拥华北地区最大的地热存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在特色产业领域,该县持续壮大花卉产业,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销售额占全市的83.6%。
2023年,商河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位次连续4年前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前移6个位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9年的92.79亿元,到2023年的223.75亿元,增长1.41倍,正在加速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县迈进。
既有绿色基底,济南都市圈县区也有产业支撑,为后续协同发展打底子。
出现规划编制“潮”
还有7区县要推国土空间规划
除平阴、商河外,济南其他的区县也没闲着,各自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推进。
据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消息,目前,济南已组织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
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济南市“三级三类”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对区县、功能区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11月8日,《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济南首部覆盖全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划事权,济南建立了“市级—区县级—镇街级”和“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级三类”规划编制体系,确保规划逐级分解并传导落实。
根据部署,济南率先编制了平阴、商河两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长清、章丘、济阳、莱芜、钢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南部山区也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目前,这7个市辖区(功能区)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正履行市政府审查审批程序。
在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庞晶看来,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空间布局,确保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有助于明确投资重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规划确定了县域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保障,能改善县域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流入。
向内连起每个基础单元
向外串起都市圈的“朋友圈”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平阴、商河的定位,不局限于济南,而是从济南都市圈的角度来定义。
庞晶认为,县域是都市圈的基础单元,县域的明确定位,将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加强县域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连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24年年初,山东省政府公布《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一年时间里,济南都市圈6市25县区的协同发展情况如何?
记者梳理发现,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和教育共建等领域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
在交通互联方面,济南都市圈正逐渐形成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增强了区域交通便捷性。济滨高铁、济枣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不仅优化了济南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还使济南都市圈更好地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全线开通一年多的济郑高铁,使济南、聊城联系更加紧密,也使得济南都市圈与郑州、西安等沿黄省会城市的运行时间大幅压缩,进一步扩大了济南都市圈的“高铁朋友圈”。
以“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济南都市圈内的公路也四通八达。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公路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此外,小清河航运功能的发挥,连接起济南、淄博、滨州等都市圈兄弟城市,为区域内的水路运输提供了支持,形成了济南都市圈海河联运的黄金水道。
产业兴则经济兴,济南都市圈也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园区,为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济南高新区汉峪金谷片区等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还推动了区域内产业的集聚发展。
在教育方面,日前,济南都市圈数字教研联盟、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相继成立。这两个组织以教育“软实力”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硬支撑”,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向内连起每个县域基础单元,向外串起都市圈的“朋友圈”,济南都市圈协同发展与对外连通正迈上“新台阶”。
向“优等生”学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加快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关系日后区域的发展路线,国内不少都市圈、城市群推出并完善了其地方规划。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上,注重跨区域协同治理和一体化发展。该城市群建立了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共编联审机制,沪苏浙两省一市以及所辖区县共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完善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武汉都市圈通过构建统一的规划体系,加强了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多规合一”的实施,避免了规划之间的冲突和重复,提高了规划实施的效率。
南京都市圈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上,注重发挥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及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局安排。
同时,南京都市圈注重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强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例如,南京至句容的城际铁路、南京至马鞍山的轨道交通等,促进了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在市级、县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上采取了不同做法,但都起到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作用。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通过科学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可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统筹基础设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