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鲜军吹嘘的白马山大捷,叛徒泄密加轻敌,志愿军损失六千余人

历史温度 2020-11-05 12:34:02

步兵第9师是南朝鲜军当中名声较大的一支部队,他们的徽章是一匹白马,这个徽章来自白马山战役。该师在这里抵挡住了志愿军王牌部队38军的进攻,并让38军付出较大伤亡,因此还被该国媒体吹嘘成白马山大捷。该师师长也一跃成为名将,战斗结束后一路窜升,官至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面对实力强劲的中国“万岁军”,南朝鲜军究竟靠什么获胜?38军又因何失利?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这场战斗。

白马山位于军事分界线中部的铁原、金化、平康“铁三角”地区,向北突出,背靠驿谷川,南面是开阔的铁原平原,如果白马山失守,南朝鲜军只能退守南部的另一个高地,平原上的一切动向将被志愿军监视和控制,对其极为不利,因此这是南朝鲜军不惜任何代价必守的一个要塞。

1952年9月,情报显示“联合和国军”有可能向我阵地发起局部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先发制人,开展战术反击。最终确定在10月初,38军进攻南朝鲜军防御的白马山,主要目标是攻占阵地,歼敌5000以上。为了保证任务顺利完成,38军开展了为期6周的大练兵,计划利用步兵、炮兵、坦克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术,让士兵们增加经验。

10月2日,就当一切准备就绪,意外情况却发生了。突击部队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利用干部查看地形的机会,从前沿阵地叛逃敌军,并将我军的进攻计划和基本情况全部告诉敌军。他泄露的信息到底有多详细呢?根据后来韩国战史的记叙以及美国国防部解密战俘审问记录,谷中蛟透露的信息包括:具体的作战计划、部队人数、指挥官姓名、指挥所具体位置、武器装备数量、炮火阵地位置、吃穿住……等等。

白马山位置

谷中蛟原是国军士兵,属于李弥兵团的特务五团,一路战败南下,在滇南战役中被我114师俘虏。由于有文化,表现较好,又主动要求参军。我军比较惜才,当时部队当中缺少有文化的战士,部队将他送去短暂培训以后,让他做了文化教员。在战争初期,谷中蛟表现并无异常,这次被选入突击部队后突然投敌。历史资料中未留下可以考据的关于他投敌的动机以及最终下场,但阵前投敌十有八九是贪生怕死。

现在摆在38军面前的有一个问题——打还是不打?要打,机密都已经泄露,敌人肯定会有准备,我军付出的代价一定会高。不打,大家已经准备了这么久,士气很高。而且年仅35岁的江拥辉刚接任军长不久,首战岂能畏战?为了稳妥起见,江拥辉决定还是就这一情况请示兵团领导。第三兵团代司令王近山跟他说:“你拿这么大一把牛刀杀鸡,还哆嗦什么?”

江拥辉

牛刀杀鸡!确实是这样,38军一直是王牌部队,在第一次战役中虽然错失了围歼敌军的机会,但在第二次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得“万岁军”的称号。南朝鲜军在38军面前可谓一击即溃,参战老兵回忆,第二次战役时38军一千多人能追着敌军一个师满山跑。况且38军又刚换装了苏联武器,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全部到位,实力大增,官兵上下都认为打南朝鲜军不费吹灰之力。

但其实对面的南朝鲜第9师并非普通部队,官兵大多由殖民统治时期的警察部队改编而来,有一定实战经验,师长金钟五曾在日军中担任过上尉。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上任以后,为他们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装备了重火炮,实力比战初也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他们在获知我军准备进攻的情报后,针对性地做了防御调整:

针对我军计划将上游蓬莱湖水闸打开,切断白马山与后方交通的情况,敌军让每位士兵准备了一周的弹药、食物和饮水;针对我军可能的炮击,敌军加固了工事,将通信线路埋入地下,战斗中敌军通信未受干扰,且只有3人在炮击中受伤。将阵地前的铁丝网由3列增加到7列,大量埋设防步兵雷、反坦克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雷。战后证明,这些措施让我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

为了尽可能突然地向敌发起进攻,38军商量决定安排担任突击的8个连一千多人,潜伏到离敌军阵地200米距离的一道峡谷里隐藏。战士们挖好战壕,互相盖好隐蔽物,在里面隐藏了一晚和一个白天。敌军不断进行火力试探,一颗炮弹落在340团1营长柳万发身边,将其炸成重伤。柳万发一声未吭,直到鲜血流尽。10月6日17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而起,我军万炮齐发,27分钟火力急袭过后,隐藏在敌阵前的战士们纷纷杀向敌阵。

就在接近敌人时,敌军的照明弹把高地照得通亮,机枪和手榴弹不断射向冲锋的战士。尽管有地雷和火力封锁,我军仍然很快占领了白马山前沿阵地,正准备向主峰394.8高地冲锋时,敌军炮火从三面射来,给我340团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进攻受阻,战士们只能原地修筑工事,等待敌人的反扑。7日,342团2营投入战斗,激战到黄昏仍未攻下主峰。1、3营接着投入战斗,才最终拿下主峰。敌军30团损伤过半被迫撤出战斗,换上第28团。

8日拂晓,敌军连续十余次向主峰发起反冲击,我342团1连阵地打到仅剩5人,仍然坚守到底。9日零时,334团1、2营又投入战斗,依托主峰反击敌人,但由于遭敌炮击伤亡过大,拂晓时就不得不撤出战斗,刚退下去还未来得及休整的342团又重新投入战斗。就在这样轮番的接替之中,白马山主峰争夺战持续了几天,虽然我军始终能控制主峰阵地,但却不稳固,也始终未能将主峰以南的敌人歼灭。南朝鲜军则以炮火优势不断向我阵地轰击,并不断从后方补充兵力。

战至15日,收到情报美军1个机械化师正在向白马山靠拢(最后证实是准备进攻上甘岭阵地),且敌人的炮群不断对我军阵地实施覆盖射击,我军伤亡极大,如果继续战斗下去付出的代价过高。江拥护不得不向兵团请示,主动撤出战斗。事实证明,就整体局势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敌军14日已经开始进攻上甘岭,上甘岭阵地对于我军来说比白马山更为重要,为了集中军事资源保障上甘岭战役,撤出战斗是必要的。

根据我方战报,共歼敌美、伪、法军9860人,我军伤亡6700人。韩国战史称,毙敌8234人,伤敌1001人,俘敌57人。自身阵亡505人,负伤2526人,失踪391人。韩国战史中的伤亡数据向来存在很大水分,经常跟美军统计的数据打架。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在这一战中我军确实伤亡较大。

军长江拥辉在向上级汇报时总结:在敌军掌握我军情况以后,未改变作战部署,在敌人集中远程炮火和飞机的情况下,仍然与敌人反复争夺,势必拼消耗,对战斗不利。由于此战未能达成预定任务,且自身伤亡较大,在全军团干部会上,江拥辉主动承担了责任。

这次战役,南朝鲜军能获胜,主要原因是提前获知了我军进攻部署,并针对性地调整了防御。韩国战史中也提到:“白马高地战斗之所以能够预有准备,全在于有效的情报工作。”这个情报显然就是指谷中蛟提供的信息。并且在山地攻防战中,进攻一方明显是要吃亏的,我军付出的伤亡较大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南朝鲜军得到了美军和法军强大的炮火支援。据美国战史记载,战斗期间美第5航空队白天出动了669架次飞机,晚上出动了76架次轰炸机,共投下了2700枚炸弹和358枚凝固汽油弹,发射了750枚火箭炮炮弹。仅第9军团炮兵就发射了185000发炮弹。在没有坑道的白马山上,美军炮弹对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美军进攻上甘岭之前原计划进行5天炮火覆盖,由于在白马山战斗中炮弹使用过量,最终只炮击了2天。

而对于我军来说,明知道作战部署泄露的情况下,原本可以放弃进攻或者佯攻掩护其他阵地的攻击。但由于官兵上下都存在严重的轻敌心理,认为南朝鲜军是软柿子,仍然按照原计划执行。在敌人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没有压倒性优势,是很难拿下敌人阵地的。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次失利虽然损失较大,但让大家对南朝鲜军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中,不再存在轻敌思想,面对突发事件也有了快速反应,为打好上甘岭战役铺垫了基础。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感谢大家支持。

5 阅读:932
历史温度

历史温度

有趣味、有细节、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