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首日,志愿军顶着炮火突入美军战壕,美国战史:他们吃药了

历史温度 2020-11-01 11:26:56

1952年秋,朝鲜雨季刚过,天气有利于“联合和国军”作战。美国为了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答应其无理要求,“联合和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批准了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的“摊牌”计划,即通过小规模的战斗,夺回一些有利的阵地,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军在上甘岭一带的阵地,正在处于美军防线的中间位置,向南突出,犹如一把尖刀插入南朝鲜,对美军威胁极大,因此成了“摊牌”计划的主要攻击目标。美军在炮火上有极大优势,他们计划调动16个炮兵营,总共300多门各式大炮,200多架飞机先对上甘岭阵地轰炸5天,再以步坦协同攻下阵地,预计需要5天时间,伤亡在200人左右。

说到上甘岭战役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他逢战必用炮,而且对炮弹使用不加限制,常常超过美军战术标准的数倍,士兵们将其称为“范弗里特炮弹量”。他对炮火的迷信,连炮兵出身的李奇微都无法理解,提示他要减少炮弹消耗。但却把他惹怒,威胁道:“如果不能保障炮弹的供应,那就只能让美国士兵付出更大的伤亡。”为了拿下上甘岭,他打算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炮弹:“我们要造成很多的炮弹坑,以至人们可以从这个弹坑一步跨到另外一个弹坑。”这就是他的“弹坑战术”。

上甘岭阵地以五圣山为依托,前沿西侧是597.9高地,美军称之为三角山,驻守的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9连、加强8连1排、机炮连3排,构筑了12个阵地。东侧的是537.3北山高地,美军称之为狙击岭,驻守的是1连,构筑了9个阵地。美军计划以第7师31团指挥2个营进攻三角山,以南朝鲜第2师32团2营进攻狙击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西线美军31团的战斗,这个团就是在第二次战役中被我穿插部队突入团部缴获团旗的“北极熊”团。

美军战前一系列调动已经被15军觉察到了,但15军认为其更有可能攻击平康河谷一带,并且正计划对南朝鲜军的注字洞阵地发起反击。因此在美军攻击前,我驻守三角山阵地的兵力相当于两个连,而美军计划使用2个营,在战斗报告中却出现了7个连的番号。从兵力上看已经数倍于我,形成了美军经常指责的“人海战术”。当然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是不会只用步兵冲锋的,他们要先用炮弹开路,再以步坦协同冲锋,也就是“人海战术”的升级版,我们暂且将之称为“弹坑人海战术”。

美军原本计划先对上甘岭一带阵地炮击5天,但因为在另一侧白马山的战斗中消耗了不少弹药,因此只炮击了2天,就于10月14日发起进攻。据美国解密资料,12日美国远东空军的飞机共投下108枚共56200磅炸弹、28枚燃烧弹、19枚破碎弹、20枚火箭弹;13日投下181枚共96200磅炸弹、51枚燃烧弹、28枚破碎弹、16枚火箭弹,这还不包括地面炮兵的炮弹,但这些还是火力试探。

14日5时44分,美军进攻前开始火力急袭。据《第十五军军史》记载:“敌人增至324门火炮,平均每公里进攻正面有108门;加上72辆坦克(多作为游动炮兵,对我抵近射击用),飞机100余架。如此大量地使用炮兵,已超过美军战术原则规定的4倍。”这个估计是基本准确的,著名军史作家张嵩山根据美方解密的资料,估算出14日当天,美军共投入了320余门重炮、百余门轻型火炮、30余辆坦克、77架次战斗轰炸机。共使用20万发炮弹、15.6万余发重机枪子弹、223枚航弹。而据韩国战史描述,志愿军当天共发射了824发炮弹。

如此猛烈的炮轰,将我军在上甘岭一带修建了4个多月的表面阵地、设置的铁丝网等工事基本摧毁。为了减少兵员伤亡,连长命令每处阵地只留三个人监视敌人,其他人进入坑道,伤亡一个补一个。但坑道里面也未必安全,据参战老兵回忆,炮弹把人都炸出幻觉,总感觉炮弹要从脚底下钻出来,突然嘴里就吐血了。一个年轻的小战士,由于太累靠着洞壁睡着后,就再也没有醒来。炮弹炸毁了我军13根步话机天线,阵地与后方失去了联系。

14日6时,炮火向五圣山纵深延伸,美军分两路向三角山阵地发起进攻。左翼的美军3营L连刚一出动,立即遭到阵地上志愿军猛烈还击,军官们非死即伤失去指挥,被压制在一个小洼地。接着K连冲上去收拢部队,持续进攻1个多小时,几乎在原地未动。这时I连企图迂回到阵地东北面,但也遭到阻击。右翼美军1营的进攻情况也大抵相似,A连被打得动弹不得,连长肖沃尔负伤,B连不得不投入增援,接着C连也投入了战斗。志愿军8连1排战斗到仅剩杨德甫一人后,退入坑道。由于志愿军顽强阻击,一直到19时左右,美军只攻克了3个阵地。

直到黄昏,上甘岭的情况才报告到45师师部,三角山12个阵地丢了3个,狙击岭9个阵地丢了8个,师长崔建工着急地对135团团长张信元说:“别人都在向南挤阵地,我们的阵地却弄丢了,这怎么说得过去,你马上组织部队,趁敌人立足未稳,连夜夺回阵地,一个都不能少!”于是该团7连奉命夺回三角山被美军占领的阵地。

朝鲜战场,美军凭借优势火力白天攻势凌厉,但晚上是志愿军的天下。7连偷偷摸向左翼的美军三营,但被其I连发现,并立即呼叫炮火拦截。不过志愿军战士仍然穿过炮火网冲向敌阵,31团团长摩西接到报告后担心部队在夜战中损失过大,下令3营全部撤出高地。此时另一路摸向美军右翼阵地的战士遭到了猛烈阻击。据美军战史描述:志愿军先后发起4次攻击,每次都以密集炮火开路,前三次无功而返。第4次,志愿军冲过自己的火炮以及美军的增援火炮组成的火力网,冲入美军战壕,双方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最终1营也不得不撤下高地。

对于志愿军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顶着炮火网冲入美军战壕与其展开白刃战的行为,美国人表示无法理解,他们很隐晦地借观察组织的名号出了自己思维定式中的偏见——我理解不了的就是不科学的。美国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写道:“他们置个人安危以度外,一些战场观察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他们服用药物的结果。”

当天的战斗,15军军史记载我军伤亡500余人(包括与南朝鲜军交战的狙击岭)。美军31团自己统计的数据是,伤444人,亡33人。31团共有3537名官兵,此战损失人数超过10%。在火力占据绝对优势,人数也占据优势的情况,不仅自己受到损伤更大,反而没拿下阵地,这是为何?

美国人天天指责志愿军搞“人海战术”,轮到自己用的时候却又玩不转,其实他们并不懂“人海战术”的要义。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点,要么迅速围歼敌人,要么快速攻破阵地,只有快速完成战术目标,才能减少战斗时间,从而减少伤亡。有兵力优势,但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像美军这样一个连一个连地使用,简直是在白送,打到最后战术目标没达到,还白白牺牲了士兵。

而关于“服药”的指责就更加体现了美国的流氓逻辑了。一个世界第一的军事大国,带着一群小弟,对付两个建国没多久的弱国,居然用上了泼妇骂街的伎俩。美国一贯的逻辑就是你必须服从我,不能超越我,不然我就打你。如果我不能打你,或者打不过你,我就制造些伪道德问题在舆论上攻击你。以当时的条件,别说服药,志愿军连吃顿饱饭都比较困难,打到战争后期,后勤物资才慢慢供应上来。近代以来,中国长期遭列强的欺压,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又有敌人想打进来,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军人视死如归,这种决心和勇气是他们永远无法理解的。

5 阅读:724

评论列表

UC网友33xxxx3924

UC网友33xxxx3924

11
2020-12-16 19:09

是应该认真总结一下,当时的这股劲头究竞那来的。如今还有没有,保存多少?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5
2020-12-13 18:59

吃药?有药钱还不如多换点吃的……

历史温度

历史温度

有趣味、有细节、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