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乍到,如何养脾胃护健康

新浪财经 2025-02-11 01:27:51

转自:南京晨报

脾主运化,负责将饮食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为身体的正常运作提供能量和原料;胃则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即接受和容纳饮食,并通过初步消化将其转化为食糜,为后续的消化吸收打下基础。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合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媛媛介绍,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受纳运输水谷失职,人体所需营养不足,以致身体羸弱、疾病丛生,进而影响健康。

脾胃失和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其信号主要包括:

1.消化系统异常:食欲不振、纳差、嗳气、胸闷、呃逆、恶心、腹胀、腹痛等。

2.大便异常:大便干硬、便秘或腹泻,以及大便颜色变化,以及是否夹有黏液脓血等。

3.舌质变化:舌质厚腻、胖大、暗红,舌苔厚腻,甚至出现舌下静脉曲张。

4.口干口渴:口干、口苦、口臭、咽干、口舌生疮等症状。

5.神经系统异常: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此外,饮食不当、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还有一些消化系统的遗传因素可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吸烟和过量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会对脾胃造成损害。

一年之计在于春。针对春季的特点和脾胃的生理特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理脾胃功能。

1.饮食调理:春天阴消阳长,可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春笋、韭菜、蒜苗、大葱、羊肉等,有助于提升阳气。春季芽类蔬菜肥硕鲜嫩,如黄豆芽、黑豆芽、香椿芽等,常食可以促进阳气升发,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缓解春季气候干燥所导致的“燥热”。春季气候干燥,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同时,春季养肝应遵循“增甘少酸”的原则,可以抑制肝气过于亢盛,同时培补脾气的亏虚。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姜、红枣、山药等,有助于健脾养胃。避免过多摄入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疗方,如红枣山药粥、山药炖排骨等,以滋养脾胃。

2.运动调理:春季气温适宜,适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抵御春季的流行病。

3.情绪调理:在春季保持心情舒畅和较高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机体适应春季的升发之象。情志状态是肝脏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因素。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4.作息调理:根据中医“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回流到肝脏,春天养肝的目的就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因此,在这个阶段更要顺应天时,避免熬夜给肝脏带来的负担。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午可以适当休息片刻,有助于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5.保暖调理:春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免脾胃虚寒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6.药物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脾益胃的中成药来调理脾胃,如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丸等。但需注意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可自行盲目服用。

王媛媛表示,在春季这个养生的好时节,我们更应该注重脾胃的养护。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整心态、改善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调理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脾胃的健康,进而保障身体的整体健康。

通讯员苗卿葛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