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逝世,周总理写悼词“功大于过”,主席:删掉,不做评论

海豚历史故事 2023-09-19 21:40:03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陈毅元帅是新中国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去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当时,中国正值特殊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陈老总的治丧规格无法按照其级别来进行。按照他的身份和地位,其治丧规格应该相对较高。然而,事实却是,他的治丧规格只能“略高于李天佑”。

李天佑是上将,在1970年9月逝世时是副总参谋长,无论从军衔还是军职来看,都比陈老总要低两级。

当然,陈老总是一个在特殊时期有争议的人物,所以他的治丧规格略高于李天佑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治丧规格略高于李天佑,那么悼词的要求也应与李天佑将军相差不大。

经过近两天的努力,陈老总的悼词终于写好了,并在8日送去给周总理审阅。

众所周知,周总理与陈老总一起并肩战斗、工作了几十年,两人之间有着极深厚的革命情谊。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陈老总本已转业到地方工作,按理不应参与评衔。但在周总理的坚持下,他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随后,周总理又推荐陈老总担任了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成为周总理在外交事务上的得力助手。

特殊时期开始后,陈老总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冲击,而周总理则站出来支持和保护他。

然而,如今这位亲密无间的老战友却先离开人世,这让周总理十分悲痛。

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周总理无法按照陈老总的级别举行相应规格的葬礼。但周总理在悼词中弥补了对陈老总一生功过的评价。

周总理在悼词中强调说: "(陈毅)功大于过,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前后,他坚持执行毛主席关于新四军应渡江深入敌后作战以求发展的指示,在巩固和扩大新四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周总理所写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陈老总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毫无疑问。

从最早的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陈老总一直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多次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例如,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陈老总亲自指挥大军,历经数日激战,全歼国民党军的“王牌师”——整编74师,并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俘虏、伤亡了3.2万余敌军人员。

这场胜利不仅打退了敌军对我们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也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整体形势。

此后,陈老总继续率军南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

其中,“上海战役”是陈老总所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军旅生涯中最艰苦的一场。

与其说上海的城防坚固,倒不如说在攻打上海之前,中央明确指示不准使用重型武器攻城,以免让这个“大都市”毁于炮火。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竭尽全力将敌军引到外围阵地歼灭,然后用轻武器攻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即便如此,陈老总所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仍然成功将敌军击退,歼敌15.3万余人。

上海解放后,陈老总又担任上海市市长,为整顿敌特势力、恢复和发展上海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陈老总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总理在悼词中所补写的内容也是完全正确的。

随后,周总理将这份悼词送交给毛主席审阅,并在信中说明:“陈毅同志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我增改的一长句对党内有需要。”

然而,在毛主席阅览后,却删去了关于功过评价等补写的文字。

主席在删改时批注道:“基本可用,删去两段。”“前面已作了结论,后面两段均可不要。功过的评论不适宜在追悼会上作。”

事实上,主席这样做也是非常正确的,毕竟那个时候的环境不同,删去功过的评价更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月10日,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在陈老总的追悼会上致悼词。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原本陈老总的追悼会规格并不高,悼词也是计划由叶剑英元帅亲自致词。

然而,因为毛主席的出席,追悼会的规格一下子比原计划提高了很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悼词改由周总理致词;

第二,增加了花圈的数量。毛主席、宋庆龄、董必武、周总理、朱老总、西哈努克亲王等的花圈都是原计划中没有的;

第三,参加人数增至1500余人。

这些都可以视为对陈老总在九泉之下的慰问。

14 阅读:8590
海豚历史故事

海豚历史故事

做一个有干货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