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承载了中国的10元榴莲梦

晓波说说说 2024-06-18 17:50:32

“零售批发、物流、建筑工程、房地产等外地、跨行业者,涌入海南榴莲种植赛道,新开发的50—100亩的榴莲园,户均已投入综合资金多在300万—500万元不等”

文 / 巴九灵

这是海南的一个小奇迹。

从三亚海边沿往岛屿腹地深入六七十公里,是刚脱贫不久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带,以此县为中心区,辐射周边的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万宁市的部分地区——这一块海南南部的狭长状内陆地带,目前是国产榴莲规模化种植的试验场和大熔炉。

图源:百度地图

2023年,中国人吃掉了142.59万吨进口鲜榴莲,比2022年增加了大约40%,进口金额近500亿元。

这占掉了全球鲜榴莲消费的绝大部分。为此泰国、越南、菲律宾这几个榴莲出口国,不断扩种榴莲,中国人下南洋种榴莲,已成风潮。

但进口榴莲的最低价格仍在30元左右一斤。所以,近几年,越是榴莲消费季,人们越是对国产榴莲抱以期待,以至于不少人喊出10块钱一斤的价格。

虽是调侃,但未来可能吗?海南有答案。眼下正是海南国产榴莲集中上市季——据海南省榴莲协会会长杜百忠预测,2024年海南全省榴莲产量大约在250吨左右,因此,小巴去到了海南国产榴莲“重镇”保亭县。

在海南种榴莲的人:海外夹带树苗、激进入行、经验为零

长期以来,无法规模化种植榴莲的观念统治了海南。

海南是有一些几十年的老树的,最老的是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六十多年树龄的榴莲老树,但它们长期不结果,以至于被人遗忘。直到2019年,保亭华盛红毛丹种植基地中被作为“行道树”的40余棵榴莲树突然挂出二三十个果子,才彻底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震撼岛内外。

2019年榴莲在海南成功挂果,图为红毛丹基地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海南种榴莲?这是一个多大潜力的产业?

先总结不少种植户对小巴透露的信息:

五年时间以来,榴莲种植户从寥寥几家已经增长有近两千家;大部分人来自农业,也包括大量零售批发、物流、建筑工程、房地产等跨行业者;种植户中,至少50%以上都是外地人;新开发的50—100亩的榴莲园,户均已投入综合资金多在300万—500万元不等,收回成本时间尚不明朗。

这些情况是在其他种植业很少看到的景象。

小巴遇到的第一位种植户,是1993年生的李冬。这个此前在京东三亚站点工作的“垦二代”,近期和人合伙承包了100亩坡地,准备都种上俗称榴莲界的“劳斯莱斯”、A果率更高的黑刺榴莲。

这主要来自其父亲李福贤种植榴莲5年的底气:在已经种植的1000多棵榴莲树中,今年已经有200—300棵挂果,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

黑刺榴莲,李福贤果园

图源:小巴拍摄

李福贤上世纪90年代从四川举家去到海南,是国有农业企业“海南农垦”的职工,“单干”后在新星农场拥有100亩土地过活,近年种的主要是槟榔。

槟榔是海南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丰产时,李福贤们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三百万元。但愈演愈烈的黄化病,令槟榔树的经济价值大损。

2019年海南槟榔发生黄化病的面积在40万亩,集中在陵水、万宁、琼海、保亭、屯昌。“现在陵水、万宁这一带基本上快没了。”一位当地植物专家表示。

所以,包括李福贤在内的五六个6区6队的老农垦人,被迫地边砍掉槟榔树,边试验性种上了榴莲苗。这是本地果农最早改种榴莲的叙事版本之一。

种苗是从泰国等国家找人夹带而来的——我国与东南亚榴莲种植国并没有正式的进口协议,海外种苗来路普遍不算光明正大,至今如此——李福贤最早拿到手的一批有50棵,一棵两三百元,只有两棵存活至今。但凭借不断补种,稍有规模,主要品种是猫山王、黑刺、金枕。

李冬、李福贤是本地人的代表。而在保亭,少无人烟的山间小屋,也有不少外地男子,他们来自海南之外的大中小城市,放弃了确定性更强、更光鲜的行业与职业,跑来荒山野岭种榴莲。

1989年生的张明明就是典型。他子承父业,坐拥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服装和鞋类生意,在2021年在海南购房时了解到海南榴莲,厌倦了传统生意和抱着想为儿子留一座未来可以获取稳定收入的榴莲庄园的初心,从他人手中承包了10亩干尧榴莲园,并拿下了一块40亩的土地从零开始种榴莲,至今综合投入资金在400多万元,并预计还将投入200—300万元。

据张明明对小巴估计,干尧榴莲园今年的产量预计在1000多个,去年这个数字还是个位数。其中超10斤大果不在少数。

小巴在干尧榴莲园时,已是一身农民打扮的他,完全不像上海老板。但从出手阔绰中一窥:比如他正准备为每棵榴莲树安上钢管支架,便于后期管理和采收——这是国内外都没有尝试过的措施,以单棵树6米高钢管的投入成本1000元计,园区500多棵树的投入便达50多万元。后期树长高,将继续增加成本。

张明明与他的基地宿舍

图源:小巴拍摄

在海南谈论榴莲,优旗是“老大哥”。这是一家研发玉米品种的吉林种业集团的旗下公司,在当地种植面积最大,达1.6万亩,去年的产量是40吨,主要种植基地在三亚、保亭。

据一位知情人士对小巴形容:2019年,其董事长冯彦辉看到海南榴莲挂果新闻,就直接从吉林飞到海南,发现新闻属实,就马上飞回吉林调集资金。目前,这家企业投入资金已达6亿元,是国产榴莲种苗的主要供应商,常备30万—50万株。

这三股力量可以算作国产榴莲的主要“开拓者”。在缺种苗、零经验、投入大额成本但回报周期极不明朗的情况下,做了这个红海时代的“吃螃蟹的人”。

地价疯涨与快速变现风潮

展示在“吃货们”面前的已是一个初具想象力的国产榴莲产业。

以国产榴莲创业起点2019年左右算,如今已过五年光阴,恰是榴莲树从种苗到结果的一个完整周期,第一批榴莲种植户会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正式迎来较明显的规模化结果。李福贤、张明明的榴莲园就是确定无疑的例证。

干尧老树,张明明果园

图源:小巴拍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海南榴莲将陆续上市,种植户们开启卖榴莲收回成本和再投入之路?

现状并不简单。不妨通过小巴观察到的一件小事一窥。这可以算是商业世界的复杂之处。

保亭县新政镇,在李冬开阔的即将动土栽植榴莲苗的果园中,两座老旧平房前,四个榴莲果农坐在一起聊天,一个圈内新闻就引爆了现场所有人。小巴就在一旁。

李冬提及关于其父亲的朋友的一个听闻,其父亲的朋友是一个面积不到30亩的榴莲园的园主,其园中一棵五年生榴莲树,结了80个果子,以至于颇受圈内人关注,但这个榴莲园主却正以每年22万元的承包费用,转让自己的榴莲园,期限是20年,一次性付五年,即110万元。

在他看来,这是一笔过度昂贵的承包费用。他家作为农垦一代,最早在2000年从国营农场承包时的转让费是2000元一亩,基本是半卖半送。

另一个种植户,早年军人出身的张明明听到这件事后,确定了承包者就是他的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颇有经济实力的战友,又惊又喜地说:“让我拦住了!当时马上要签合同了,但我一看合同不行,可种植作物规定的是槟榔。”他笑开了脸,既感慨圈子的狭小,又庆幸自己的所为。

李冬果园

图源:小巴拍摄

除了合同反映了草莽发展、未被规范的榴莲种植业外,这件事至少可以透露两方面的一线信息:

一方面是土地成本变得异常昂贵。在李冬、张明明们的榴莲种植园都出现了规模性挂果的同时,越来越多行外人被吸引涌入——李冬说,有个浙江老板打电话给他,说想去海口种5000亩。

一位长期驻扎三亚的榴莲短视频创作者对小巴透露,他从去年至今接待全国各地来海南考察榴莲的老板多达数百位,他颇为引以为傲的是:微信列表里挂着已近1000位颇有财力的来自各个行业的老板型粉丝。

结果是,在海南榴莲种植浪潮中,高额转让费已经变得常见。一亩空地30年转让费的普遍涨至2万—3万元。也就是说,100亩空地仅转让费投入便达到200—300万元。而已经规模种植多年生榴莲树的土地的价格更贵。“再翻个两三倍。”李冬夸张形容道。

所以,在不少早期种植户看来,这两年拿地的种植户明显存在“高位接盘”的隐忧。

当然,另一方面是,许多早期榴莲园主,索性选择了获取收益的最具确定性的做法:卖掉自己辛劳数年的园子,而不是根据结果情况,继续改进和提升种植技术和再投入,以培育更好的果子。

国产猫山王开盲盒,共五小房

图源:小巴拍摄

除了上述未成功的案例。小巴还了解到:李冬的哥哥一块70亩的水果园在“卖”,其中有七八十棵榴莲树,开价360万元。

一块浙江老板十多年前以60万元入手的70亩土地,种植有荔枝、红毛丹、槟榔、榴莲等,去年以600万—700万元轻松出手。

曾经在海南榴莲种植面积中排第二名、巅峰时拥有4000亩土地的一个农业企业,在近期一口气脱手了2000多亩土地,还剩一块600亩的和一块800亩的,因此大赚一笔钱。

据了解,这个农业企业早年通过买断台湾企业的火龙果品种专利,在海南包地种植火龙果,享受过海南火龙果从名不见经传到风靡全国的发展红利,这次瞄准榴莲种植,也大获成功。

“他(指该企业老板)一定是在最淡的时候进去,最热的时候出来,他是个投机商。”一位知情人士对小巴说道。

滞销隐忧渐显背后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榴莲种植户们选择了卖地这种“粗暴”的方式?除了土地价格暴涨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一个可能比较残酷的事实是:海南榴莲目前有滞销之忧。

国产榴莲线下销售点

图源:小巴拍摄

先说一个近日在保亭榴莲圈盛传的新闻:在海南保亭县新政镇农贸市场的水果摊中,三四个塑料筐中,装满了一个个大小、成色、形状不一的本地产榴莲。

价格是35元一斤,这是目前海南国产榴莲的最低价格。物以稀为贵,且种植成本昂贵。在此之前,海南国产榴莲的价格普遍在100元一斤,无论是何品种。不过并不是被打下的价格,而是种植户被迫的降价。原因是,没有销路。

在海南榴莲圈,对此事一致认定的叙事版本是:这是一个种植户的刚上市的榴莲,由于品质较差、缺乏销路,遂行此招。

这像浇在国产榴莲头顶的一小盆冷水。

在此之前,海南榴莲种植户销售渠道主要是种植户的朋友圈、私域以及短视频,购买群体主要是同行、本地对国产榴莲感兴趣的品鉴者,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在内的预备种植户,除了供不应求、成本昂贵,尤其拥有进口榴莲不具备的树熟特点——进口榴莲普遍是六七成熟的催熟果,所以有难闻气味,那么,售价普遍在100元一斤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且,此前因为产量低,种植户普遍还没有顾及销售渠道的建设。比如,优旗去年产的40吨榴莲是送给北京、海南、吉林的各个政府部门、实验室及合作伙伴的,根本还没有准备进入销售渠道。

当下这个问题开始变得凸显。首先是海南榴莲的产量有一定规模了,种植户此前的出货渠道无法支撑这些产量,但还不够吸引批发商采购。

“这些人尝鲜也就消耗了几千个果,今年(中小种植户)可能有几万个果出来了,但还达不到批发的要求,所以批发商还没来。”李冬分析说道。有一些批发商联系他们,但都因为榴莲产量总体有限,且榴莲树熟的结果时间(结果周期为6—10月)并不同步,无法批量化供货。

当然,有人说种植户也可以自建电商零售渠道。但问题又来了——海南榴莲的品质仍然参差不齐,口碑效应尚不明显。

除了上述保亭县新政镇农贸市场的案例,李冬还提到自己身边的一个叔叔的情况:“他今年种得不好,每天掉个二三十个果,但没有人收,只能丢在地里浪费了。”

这很大程度符合小巴在已经挂果的多个榴莲园现场的普遍观感:树高普遍在10米以下——成年树15—20米高;承担挂果的侧枝粗度普遍如人胳膊——一般是越粗越佳;挂果数参差不齐,种植时间在五六年的老树有的可以挂几十颗果,但多数挂果量在十个之内或零星几个;至于果形外观,则有大有小,有饱满有干瘪,仍明显不均匀。

干尧榴莲

图源:小巴拍摄

与中小种植户面临的隐忧相呼应的是:在海南,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或者官方组织建设的线下榴莲集贸市场。

所以,海南的榴莲种植户只能各自为政。李冬的做法是租用线下商超的摊位,借助超市流量出货,目前建设了一个线下网点,价格为59元一斤起,每天可以卖5—10个果,并正投入团队和资金打造面对C端消费者的短视频IP。

张明明的计划是:打造自家的优质国产榴莲标准(包括出肉率、糖度、品性、斤数等),为中高端私域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包括所在中高端小区的业主群体、香港明星等,价格还是100元一斤。

小巴在保亭还认识了来自青岛一家农产品供应链公司的总经理王鑫宇,这个企业现在是优旗唯一的经销商,他们为优旗几十吨级的榴莲产量的销售规划是:

在泰国等国家承包成熟的榴莲果园,借助供应链稳定的进口榴莲打通国内中高端水果零售渠道,再依靠这一渠道陆续供应产量、品质尚不稳定的国产榴莲,以及打响国产榴莲的品牌。

这类似于他们此前操作高端大米的打法。此外,他个人也打造了小有名气的面向B端中小榴莲种植户的短视频IP,计划未来成为中小种植户的代理经销商。“我未来想变成淘宝、拼多多。”他有些豪言道。现在他每天早7晚12,一天要跑150公里左右。

海南应抓住国产榴莲机遇

外行扎堆、参差不齐、投机明显、发展短板,这或许是任何一个行业早期的现状。对于海南榴莲产业倒不必苛责。变换视角,却是一片广阔天地与光明前景。

◎ 首先,从种植面积和产量来说,海南仍有较大可开拓空间。海南的地形是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中南部的第一高山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

一般认为,五指山往南的保亭县(1153.2平方公里)是榴莲种植的最佳地带,中南部的乐东县(2766平方公里)、三亚市(1921平方公里)、陵水县(1128平方公里)、万宁市(1883.5平方公里)靠近内陆的部分区域,也是较适宜地带,也就是说所谓“最适合旅游度假”的北纬18°区域内,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高温潮湿(冬季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台风威胁小。

图源:天地图

此外,目前广西、广东部分地区的种植户的尝试也非常积极,对前景较为乐观。

◎ 其次,从种植经验技术和水平来说,国产榴莲完成了初步积累,而在机械化水平上则是明显优于东南亚国家的。

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崔志富对小巴说:“(海南榴莲)产业发展跑到了科学研究的前面。”这不能不说是海南种植户的冒险,开创了国产榴莲品类。

比如,张明明是在2022年11月接手自家榴莲园的。在此之前,委托给自称擅长技术的管理人员,结果失败,500多棵苗死掉一半多,损失了100多万元。而后他只能通过各种渠道自学和请教海外专家。“肥料、药的名字都看不懂,记不住。”他说。他有一个日记本,是他宝贵实践经验的集成。

优旗乐东基地早期还出现过6000多种苗,死掉5000棵的惨状。大企业积累经验技术的做法简单粗暴:邀请100多位海外专家讲课,引进100多种榴莲苗培育,从种苗到结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和提取数据。如今他们的种苗成活率已经从30%跃升至95%。

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植物园、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崔志富还向小巴指出:未来还可以借助引进海外数百种榴莲品种的资源进行筛选、杂交等,培育出更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榴莲品种;通过矮化技术培育栽培,使得国产榴莲更利于抵御台风、温度等管理和采收等。

至于机械化水平,则是中国较东南亚国家的固有优势,比如李冬提到不少海外种植户正在求购中国二手农业无人机;张明明有一台自动遥控除草机,一天内可以完成基地40亩地的除草工作,是他的玩具。

站在拥有1.6万亩榴莲种植面积的优旗保亭基地高处向下俯瞰,尤为壮观:

恒压一体化水肥系统,保证100米的山顶与山下一小时出水量只差5斤;每棵榴莲树的土壤中将放入探针,监测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含水量等数据,个性化管理;目前工人工作内容只有打药和除草,但与大疆合作的专用于榴莲树打药的特制无人机即将登场。所以,管理1.6万亩榴莲园的优旗的全职员工不超过60个人。

优旗的保亭基地,1600亩

图源:小巴拍摄

◎ 第三,从品牌潜力上,捷足先登的海南可以借助与国产榴莲的形象相互绑定,促进各自拓展更广阔的商业前景。

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是极少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水果品类。

不难总结,现阶段国产榴莲相较进口榴莲的核心优势是:树熟。当去海南品尝树熟榴莲、榴莲庄园游、国产榴莲线下体验店、榴莲类加工食品等,成为一种新鲜感逐渐不明显的海南旅游和美食的新兴标签时,将进一步促进海南旅游经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国产榴莲的变现空间。

那时候,十元一斤的国产榴莲,还会远吗?

本篇作者 | 林波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11 阅读:7666
评论列表
  • 2024-06-19 15:30

    海南是不可能的,只有海南能种的水果是和进口价格看齐的。水果自由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广西身上。

  • 2024-06-19 12:47

    工业明珠都快被薅没了,农业的还不放过,太残暴了

    鲁伯特之泪 回复:
    种个农作物土地费都这样薅羊毛![捂脸哭]只能送一个字:黑!
  • 2024-06-19 18:03

    别的不说广西产的水果比其他省都要便宜

  • 2024-06-20 00:43

    [汗]农产品没必要全都去跟国外抢,若什么都自己生产了,那其他国家卖什么给我们?人家什么都卖不了,哪有钱来买我们的工业产品?[并不简单]过犹不及,别太贪心了!

  • 2024-06-20 23:22

    广西老表请求出战[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6-19 15:03

    10元的榴莲很便宜吗?西瓜才多少钱

    残虹 回复:
    西瓜也不便宜,超市基本上都要两三块一斤,贵点的也要五块。
    只属于你 回复:
    对啊,两三块都说不便宜,10块一斤的榴莲说便宜,而且出肉率只有40%[呲牙笑]
  • 2024-06-18 20:24

    西双版纳可以试试还有元江

  • 2024-06-20 00:00

    100元一斤,咋不去抢?[打脸]里面有几房肉,再出掉果核,金子做的吗?[捂脸哭]

  • 2024-06-19 17:34

    快把榴莲打成白菜价

  • 2024-06-20 11:19

    降价后的一斤35不保证口味 我为什么不买20一斤的金枕

  • 2024-06-19 13:10

    100一斤[抠鼻]

  • 2024-06-19 15:29

    期待国产榴莲辉煌

  • 2024-06-19 19:35

    土壤气候都不一样,能结果就不错了,对质量不能有太多要求。

  • 2024-06-19 10:53

    买个榴莲一两千,我竟然有胆量看完[得瑟]

  • 123 1
    2024-06-20 08:22

    户均投入300万至500万,还想着10块榴莲,可能吗?

  • 2024-06-19 13:23

    相信海南还是广西[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6-19 15:36

    这个问题交给农科院,能不能在内地种上榴莲树就看农科院的了

晓波说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