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怨以德”与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06 00:15:37

民间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听上去有些宿命,其实包含了一定的因果关系——人的情绪对事情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容易得意忘形,情绪的亢奋令头脑发浑于是就埋下了祸根;当一个人悲观的时候,容易情绪失控,很难应对好眼前的局面,不免错上加错、祸上加祸。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情绪管理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懂得情绪管理,那么在面对悲欢时,头脑始终是冷静的,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问题。

《道德经》是教给我们“知行”的经典。知是因,行是果;有什么样的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人要想和世界打好交道,首先要与自己打好交道。那对自己的“认知”应该去怎样“认知”呢?

首先,“认知”是世界观的修炼。

对于世界的认知,要把握其“确定性”。只有把握世界的“确定性”,自己的心才不会乱。我在前边的文章中已经论述过了,世界的“确定性”可以从“物+理”两个层面来把握。从“物”的层面来说,只有“混而为一”的世界才是“确定”的,这个确定的世界就是“道世界”;从“理”的层面来说,“万物”都是“不确定”的,万物的不确定性才是绝对唯一的“确定性”。明白了“确定性”,自己的心才会“静”下来,才能“以变应万变”和“以不变应万变”。变与不变的修为就是“无为”。

其次,“认知”是价值观的修炼。

我们在世界上生存,要与“万物”打交道,最终要落实到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最终要用到我们思想中一个叫“欲”的东西。如何使自己的“欲”与大众的“欲”和光同尘,这也是一门“混而为一”的学问。要上善若水,要曲则全,要善摄生,这些修为乃是“不争”。

最后,“认知”也是人生观的修炼。

不管是与世界万物打交道还是与人打交道,都是在与自己打交道。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面对他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欲求,都会给我们带来认知上的困扰、情绪上的波动,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老子告诉我们的方法是“报怨以德”。“报怨以德”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解释为 “用恩德去报答怨恨”,我觉得是没有理解老子的思想。我认为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要用合道的认知和行为来安抚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报怨以德”是一种高级的情绪管理手段,是健全的认知和思维的基础。

通览《道德经》,思想体系非常完备,人的认知不外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知识,二是人格,三是情绪。老子告诉我们:在知识能力上要“无为而无不为”,不要“四自”,要适应客观世界;在人格素养上要“不争”,要守雌守弱,仍然是适应的学问;在情绪管理上要“报怨以德”,归根到底还是个适应的能力。我想,所谓的修炼,不就是培养自己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吗?

0 阅读:1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