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期间,有很多东北籍将领加入到我军序列中,为抗战和新中国立下过赫赫战功。
比如,四野的纵队司令万毅将军,比如被彭总誉为“军中秀才”的解方将军。但是,要说这里面资历最老和军衔最高的非吕正操将军莫属,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以及铁道部长的职务。
不过很多人认为吕正操上将实际上是有大将的资历,只不过因为名额有限才屈居大将。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么?本期就跟随雨田君一起来解读一下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e9b3273535d1c63dac0fad966d2fcd.png)
吕正操将军
抗战时期,职务堪比大将吕正操将军1904年出生在辽宁的海城县,因为家贫而少年从军。
1922年,吕正操将军加入奉军,恰逢此时是直奉大战,靠着在战场上的勇猛,很快就被奉军高层赏识并加入到了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同期生中还有东北义勇军的张竞渡(少将)和邓玉琢烈士等人。在校期间,恰逢郭松龄反奉,吕正操等人提前结束学业并平定了郭氏的叛乱,吕正操因功被派到张公子身边担任副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1a1caaeb395e68db073d826bac877c.png)
晚年的吕正操将军和张公子
九一八事变之后,吕正操担任奉军16旅的参谋长,并率部参加了热河抗战。
而就是在热河抗战期间,看到东北军和国军中央军等军在作战中各种弊端,吕正操也对张公子所谓对关内奉军承诺的打回东北彻底死心。
在这之后,吕正操也在寻找真正能抗日部队,直到在驻屯西北期间他遇到我军,在看到装备残破的我军却一心想要北上抗日之后,就在1937年3月秘密加入我军,此时距离全面抗战还有半年,所以吕正操算是在大革命期间加入我将军,这对于其在后期评衔是一个重要依据,这里暂且不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a1a46505ed0d591e51d031da989d26.png)
吕正操将军率兵加入八路军(剧照)
1937年9月,担任东北军691团团长的吕正操在率部南撤的过程中,果断选择了率军加入到我八路军队伍里面来,并在阜平进行整训,当时吕正操将军隶属于刚在敌后建立的晋察冀军区,在聂老总的指挥下负责建立冀中军区(二级军区)。
到了1938年,吕正操所部改建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和第三纵队。
可不要小看这个编制,要知道当时八路军的一共就5个纵队司令员,司令员有后来的黄克诚大将,以及杨得志、宋时轮等上将,再加上冀中军区这个二级军区编制,吕正操在八路军的作战序列中已经是旅长级别的人物了。
而抗战初期的旅长,在后期的评衔中可都是保底上将以上军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9c2cc9e8815bba9e6af09c4c8de9cf.png)
刚加入我军,在冀中时期的吕正操将军
在1940年以后,随着日军在冀中扫荡的激烈,特别是冈村老贼就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后,对晋察冀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让我根据地在重压下损失很大,特别是冀中地区因为无险可守(平原),以及距离平津和保定太近,更是成为日军重点扫荡的目标,在经历了6年的斗争之后,吕正操不得已只能带领6个主力团从冀中突围到延安。
在延安进行了几个月的的休整之后,吕正操也迎来了军事生涯最重要的一次任命,1943年9月,吕正操被军委任命为晋绥军区司令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ebc852d7fd75e56cb35ceb4fd35f4c.png)
抗战期间的吕正操一家
晋绥军区司令员这个分量有多重呢?
这里雨田君简单说一下
进入到1942年之后,随着八路军规模的扩大,便将各根据地进行改革,以1943年为例,我军一共有7大战略区(一级军区),分别是:
“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华南”
除了华南(两广纵队)和华中(新四军)之外,剩下的都是隶属于八路军直辖。
而作为五大战略区的负责人,皆是我举足轻重的名将。
比如晋察冀的聂老总、陕甘宁的老高,以及后来的贺老总,晋冀鲁豫的刘帅和山东军区的罗帅,皆是我军元帅级别的将领,哪怕是强如徐帅更多的时候,都仅仅是在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担任副司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a2c79a4eb0972370e4faacabd00f87.png)
抗战时期我军的各大战略区
至于大将级别的将领就更多是担任二级军区司令,比如陈赓大将当时是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太岳军区司的司令员,粟裕大将是华中战略区下属的二级军区苏中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大将则是江淮军区(二级)军区司令。
所以,且不管晋绥军区的根据地的规模,起码能担任战略大区晋绥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虽然在资历上还是和我军元帅们有些许差距,但毫无疑问相较于我军大部分上将,以及大将级别的将领,光从根据地的级别上来说还是有职务上的领先的,将其说成是大将级别的资历并不为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e1dcf0a13ff63e8c293dfb98495823.png)
与八路军一种军区领导人合影的吕正操将军
大将级别,为何却授予上将事实上,在抗战末期担任我军一级军区司令的吕正操将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依然是我军的重要倚仗。
抗战结束后,在“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的指导下,我军从各军区抽调精锐进入东北, 这里面除了罗帅率领的山东部队以及黄克诚大将新四军三师之外,晋绥军区这边也抽调了大量的主力以及干部,跟随吕正操一起出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fad48fd4abff0a0e474cacb2056b90.png)
出关作战的我军部队(剧照)
对于吕正操而言,这是他在14年之后再次踏入东北和家乡这片土地。
在进入东北之初,他就凭借着在东北军和东北的人脉资源以及对东北环境的熟悉,成功帮助我军快速接手锦州、沈阳和长春等地,并收服了多股东北的本土武装力量。
1946年,吕正操甚至还担任了东北民主民主联军司令员,其顺序是要在同为副司令的萧劲光大将之上,在四平保卫战之后,吕正操临危受命还担任松花江防守指挥司令部司令员,负责松花江沿岸的房屋,阻击杜聿明集团北上,为我军在松花江北岸休整以及恢复力量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由此可见吕正操将军确实在我军进入东北初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54cff77ba94afb09da8a3a55240576.png)
抗战胜利前后的吕正操将军
那么,我们再次回到之前的问题上,为何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扮演关键先生的吕正操,且是大将资历和职务的吕正操,为何建国后却也仅仅是上将军衔呢?
其实有关这个原因,雨田君认为主要还是在这两点上。
其一,就是吕正操将军后期履历的改变。
在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整编之后,军委看到了东北有大量的铁路,但作为工业和军事大动脉的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亟需一个懂得东北各地情况专人去管理这个战略部门,因此吕正操将军也从一线自告奋勇,走到后方去担任东北民主联军铁道部司令兼政委,负责东北铁道部门的建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3fdef370826bba9a15cb44a5ae4817.png)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军铁道部队
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在吕正操手下我军铁道兵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了辽沈战役前的7000人铁道兵纵队,再到入关之后的四野铁道兵司令,不断为前线输送弹药和兵源。特别是辽沈战役前,我军南下的过程中,吕正操带领铁道兵部队的一系列行动成功欺骗了国军,达到了东野南下的突然性,打破了国军的部署。
在解放战争后期,吕正操作为铁道部的副部长和代理部长一直协助滕代远部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铁路恢复和建设,抗美援朝爆发之后,吕正操将军又是身先士卒带领铁道兵部队入朝参战,虽然没能在一线作战,但入朝期间铁道兵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特别是在保证后方运输方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09e845582770577a7bc0b6e719c617.png)
解放战争期间,运载我军重武器和坦克的列车部队
当时吕正操将军指挥入朝的铁道兵部队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和应急措施,确保了在美军的空中绞杀下能保证了铁路随炸随修、此断彼通的状况,同时铁道兵司令部也利用美军轰炸的间歇提升的运输效率和夜间行车效率,最终建成了一条炸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长龙,保证了抗美援朝前方部队的物资供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8426ca810661d09458912421a9bd1b.png)
抗美援朝期间的铁道部队
当然,因为一直在铁道部任职,导致其也离开了一线指挥机构,作为军人没有一线的歼敌和战绩支撑,自然也让他在这方面要弱于我军其他的兵团和大军区副级司令,在上将里面是这样,更不要说和十大将相比了,而且在他擅长的运输和后勤方面,还有我军后勤的的创始人之一的黄克诚大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df654b020c7bdeff44f71b5a2fe164.png)
建国后的铁道部队
其二,就是在大将的评比上的硬性规定。
当时我军大将评比的硬性条件就是
“第一,就是参加过我军成立初期的多次起义和重大战役,第二就是在大革命时期担任过副军级(正师)以上干部,第三就是抗战旅级和解放战争大军区副级”
第三点旅吕正操将军在抗战时的资历满足,但解放战争期间除了初期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他并没有到大军区副级。至于前面的第一和第二个,因为吕将军是在1937年左右才和我军正式确立关系,自然也没能赶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f2e703ea8a414cbcd8785fc2cb1abb.png)
开国大将图(右边为粟裕和陈赓大将)
故而,从上述这两点,吕正操将军在军衔评选中是很难达到大将军衔。
那么,很多人可能有疑问是不是大将名额只有10个,所以吕正操将军不能入围?
这个答案其实更扯,要知道我军在资历和职务上满足大将军衔评比的人有很多,比如萧克、张宗逊、许世友等在这方面都要比吕正操将军要资深的多,很难说大将真的“扩招”了,吕正操将军就有机会……
用户30xxx70
屁话连篇,错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