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歼灭10万日军!”1993年,97岁的薛岳因为没有钱交房租被告上了法庭,在与原告对峙之时,薛岳开口的第一句话让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 薛岳,1896年出生于广东韶关,彼时随着清政府的腐朽落败,日本强势的要求懦弱的统治者签下了《马关条约》,再加上各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种无一不刺痛了薛岳父亲的心。 至此他以岳飞的姓做薛岳的名,希望薛岳日后能为为祖国的安定做贡献。 在父亲的影响下,小小年纪的薛岳心中也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07年,还没有枪高的薛岳,在11岁时报考了保定陆军学院,而后又在18岁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1918年,薛岳受到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军,跟随孙中山先生南征北战。 不久后,野心勃勃的陈炯明密谋背叛革命,孙中山先生的生命一度危在旦夕,在关键时刻,薛岳带着部队,与来势汹汹的陈炯明兵锋相对,数十个小时一直护卫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护卫孙中山先生脱险。 之后,又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大功。 正因为这一路走来的尽忠尽勇,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此时的薛岳已经长成为了国民党陆军中将,也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1939年,随着抗日战争逐渐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日寇为了尽快实现其占领中国,对国民政府进行诱降,调集十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发起了奔袭。 在六个师团,两百架飞机、三百多支舰船的来袭下,尽管此时薛岳率领的也是国民党部队中的精兵强将,但是在有生力量与武器方面依旧不占优势。 不仅如此,蒋介石更是在看到这一状况后对于薛岳不断争取的“对日寇迎头痛击”犹豫不决,一开始面对薛岳每天打来的电话,蒋介石还会应付一二,但是本身就不是那么愿意打的蒋介石,在“稍安勿躁,静待时机”说了又说,却依旧无法浇灭薛岳人在长沙的的决心以后,直接电话也不接了。 大敌当前,薛岳面对蒋介石的态度急得团团转,最终他直接找到了宋美龄表示“请夫人转告委员长,日寇要是再往前进一步,我薛岳就要开打了。” 因为洞悉蒋介石的态度,因此为了不让蒋介石阻止自己抗日,再让宋美龄传话后,薛岳也学习蒋介石,也不再接电话。 薛岳的坚持,让蒋介石头疼,但是不愿意部队有损耗的蒋介石,之后又曾派出白崇禧、陈诚等人前往传达“不守长沙”的口信。 但薛岳哪里不知道长沙对于中国抗日的意义,倘若他真的听从蒋介石的话,就此让了,那么恐怕中国的抗日将会因此受到巨大打击。 最终,再薛岳的一再坚持下,蒋介石不得不松口答应。 在此后20多天的时间里,薛岳指挥着城内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进犯长沙的计划,并将来犯的敌人4万多人打死打伤,缓解了中国抗日战场的局势。 这一出色的战果,让蒋介石大喜,直接调拨了十万银元犒赏薛岳部队。 然而,这一胜利并没有打退敌人的野心。 在经过短暂的休养后,第二年九月,敌人再次派出数百支舰船与飞机,为15万日寇开路,再次向长沙进犯。 在这一恶劣情况下,薛岳通过对长沙地势与敌我双方情况的分析后,调拨20万军队,诱敌深入,再次粉碎了敌人的计划, 之后,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早有预判并使其再也没有能力对长沙发起进攻。 因为抗日有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战功赫赫的薛岳还曾受到杜鲁门的接见,并获得了“自由勋章”的嘉奖。 按理说,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理应受到礼遇安享晚年才对,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实际上,着与薛岳在早年时期对老蒋所颁布的“围剿”红军一事不满所致。 彼时蒋介石视我党为眼中钉,命令薛岳一定要对我党“格杀勿论”,但是这一点却时薛岳无法理解的,在他看来,两党都是为了中国未来努力,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没有必要将事情做绝。 所以尽管薛岳曾多次对红军进行追击与围剿,却从未真正对红军长征进行阻拦,而这恰恰成为了蒋介石对薛岳产生巨大意见的诱因。 再加上之后,在解放战争期间,这个在抗日战争中威名赫赫的军人,却从未打赢过一场胜仗,这更是之后的李登辉对薛岳大为不满。 在薛岳与蒋介石退守台湾后,薛岳对蒋介石的服从让蒋介石父子在这件事上犯了篇,可是这并不代表着李登辉也会如此。 因此,当李登辉作为蒋经国之后的上位者,着手对台湾相关法律进行修订遭到薛岳的反对时,本身就对薛岳感到不满的李登辉,直接将薛岳本应享受的房屋补助取消。 几十年来,薛岳战功赫赫,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些年来,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居然会落得晚年因为高昂的房屋租金费用,而被告上法庭的情况......
此人死后, 8年国亡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