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活在现实,总有代价。
比如有些时候,笑不见得是高兴,不高兴的时候笑了,那么这个笑的意义则比高兴更为深刻,
那么这个笑的意思,代表着一种行为上的认知反馈。
不笑,就会招致非议,笑了,管他真真假假,大家看着你笑了,看着大家都笑了,这个事情能过去,那就足够了。
能过去的事情都不叫事,过不去的事情,那也许就不仅仅是“麻烦”这么简单了。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当环境提出那些“不照做就不行”的要求时,
人们在身不由己的环境下久经考验,早已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心照不宣的事实,
这既是生存的本事,也是求生的本能。
一月十七号那天,数据公布了,
全年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此消息一出,我问了问身边的朋友,对于这组数字,你们有什么感想。
关于这件事,我大致受到了三种类型的回复,
第一种,拍手称快,认为“我们真厉害”,虽说是词穷,反反复复就是“真厉害”三个字说了很久,那除了拍手称快之外,这类回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会反过来问我,问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是想做调查还是怎么,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我坦诚相告之后,他们还是以“真厉害”三个字为核心,左一句有一句,仿佛这三个字能够代表了他们的一切,代表了他们的生活,
也代表了他们脸上一直没断过的微笑。
第二种,反应迟钝,当我问他们感想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没想过这些,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希望听我分析分析,而再我分析过后,他们还是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脸上的微笑虽不缺席,但话里话外之间似乎有一种刻意木讷的表现在强调着,或者说试图表达着某种彼此心知肚明的意思,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没听懂,要不你再讲讲?
第三种,非常清醒,这个清醒的意思并不是说对数据本身所代表的信息非常清醒,而是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我的问题,他们会谈一些关于发展的所见所闻,当然这些见闻之中的成分如何,我自然是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我依然选择相信他们的话,这就如同他们也相信我的问题是纯粹意义上的聊天,而并非是某种带有例外性质的试探,
跟第三种人说话,很舒服,而且言语之间的尺度,节奏的把控给人一种“如果手边有壶好茶,我们甚至还能再聊两个钟头”的错觉,
谈完之后,当我回忆起跟他们的对话时,我竟不自觉的忘记了很多内容,但仔细想想,似乎又缺乏一种实质性的肯定,也就是说,我之所以会忘记这些内容,并不是这些内容不重要,而是压根就不存在所谓“必须要记住”的内容。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我们谈的很舒服”这一沟通上的积极反馈。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生活是否幸福,我会大声的告诉他,我很幸福。
这并不是一个开玩笑的回答,也绝非是什么怀着调侃心情所表示出的不友好,因为我知道,当一个陌生人突然关心我的生活,甚至还直指幸福这一核心问题的时候,
我告诉他我很幸福,是对他问我这个行为的认可。
当然,我自己真实情况如何我很清楚,我也相信那个问我幸福不幸福的人,他可能也对这些事情略知一二,
所以,他问我是否幸福,我回答我很幸福,
这叫什么?
这叫默契。
用户11xxx43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