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名将政治智慧大排名——五档八十六将!(中)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7-03 01:58:21

仅讨论政治智慧,不论其它:

上篇说完了妖孽级别郭子仪等4人、游刃有余级别王翦等21人,以及中规中矩级别韩世忠等4人,我们接着再聊:

中规中矩级别(共27人):

三十、李广

李广的情商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当他失手被擒,夺马逃归,被免职问罪之时,他也懂得用家财抵罪,并不是迂腐之人。

当他面对资历比他小得多的卫霍崛起,虽心中郁闷难平,却未作出有损于国家的事情,更没有背后使坏。

另外,他也能凭资历、威望使武帝不能忽视他求取前锋的请求,说明他在皇帝心中还是挂了号的。

但是,最终他还是没能忍受被小吏盘问的屈辱,愤而自杀,这就显得过于激愤了些。

三十一、哥舒翰

政商中规中矩,他的一生更多的是迫不得已。

王忠嗣因抗辩玄宗被夺职下狱时,他愿以命抵其周全,一是可以向皇帝显示自己是懂感恩之人;二是王忠嗣在军中甚有威望,为他求情可得将士之心。

安禄山势大时,他与之对抗,因为他明白安禄山虽然得皇帝之喜,但皇帝更需要平衡,所以安禄山升官,他亦加官进爵。

安史之乱时,替高仙芝守潼关,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推说自己有病,不愿赴任,皇帝坚持,他才不得已挂帅出征,但他还是将军中事务交由皇帝亲信田良丘、王思礼等人,自己只做个盖章的木偶人。

但是当李隆基强命他出关与敌野战,他还是坚持不从,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找死,他再三上书陈说理由,可惜玄宗已被胜利冲昏了头,强令其出关,有了高仙芝的前车之鉴,他也只能“恸哭出关”,结果兵败被俘,只能屈身贼庭,不但晚节不保,还被安庆绪砍了头。

三十二、赵充国

赵充国是拥立宣帝的功臣之一,由此得到了皇帝无条件的信任。

所以,在面对全力扑杀羌人的诏书,他才能据理力争,最终迫使宣帝“纳其策”,虽然结果证明他区别对待羌族各部的策略是正确的,但他拒不奉诏,无疑证明了他的政商也不高。

只不过他遇到了汉宣帝,最终才能“平安着陆”。

三十三、常遇春

常遇春一生高调、霸气无比。在他第一次见到老朱时就直截了当的要当先锋,朱元璋讥讽他:“你只是来讨饭的,留不留都不定”,他非但未气馁,还一再固请,直到老朱答应为止。

朱元璋曾夸他:“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他也霸气回应,只要给十万兵马,就可横行天下。

常遇春一生好杀,当年攻陷池州时,他就想把三万陈军全部坑杀,统帅徐达表示请示后再定,老朱也表示不能杀降,但命令到达前,他就已经先斩后奏,把俘虏杀得只剩300人!而这还是常遇春留下给陈友谅传话用的。

为此,朱元璋没少批评他,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任何实质处罚。

也许,正因为他的耿直高调,不藏着掖着,且有“杀降”的污点,才让朱元璋如此放心,从未猜忌。

就是不知他是故意做的人设,还是性格就是如此。如果是前者那政商就高了。

三十四、慕容恪

以慕容恪的战功和威望,是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成为权臣的,但他都放弃了,特别是辅佐幼主慕容暐期间,慕容垂劝他杀死一同辅政的太师慕舆根,被他严词拒绝,后来慕舆根诬告他谋反,他也没发作,直到慕舆根想裹挟太后和幼主回龙城老家,才忍无可忍,将其杀死。史书称他:“之辅少主,成王之周公,宣帝之霍光也!”

这也是他和慕容垂结局完全不一样的根本原因。他以忠心、大度赢得了满朝文武乃至皇帝的信任。

三十五、孙膑

孙膑的谋略没的说,极限逃生,能忍;两次围魏救赵,把握人心的能力,够妖孽。

但要说他政商有多高,却未必。

田忌赛马,孙膑虽然以下马对上马赢了当时还是公子的齐威王,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当时赛马场景极为壮观,很多人在对田忌赛马的方式赞不绝口,但让志在王位的公子因齐颜面无存。

所以威王上台后,便开始找田忌的痛脚,进行“穿小鞋”的报复行动。

田忌是国相,威王是最有机会承嗣的公子,为了区区几百金,抑或为了出名,孙膑就为自己的主子平白结下大仇,眼光可谓短浅。

后来田忌果然遭忌,孙膑又劝他提前布置,让兵士“使轻车锐骑冲雍门”,以掌握齐国大权。

要知道当时齐国国力鼎盛,齐威王在位,谋反就等同于自杀。多亏田忌没有听他的,虽然亡命楚国,但最终还是在齐威王去世后,重回齐国。

史书并没有记载孙膑的结局,但想来无非是罢官免职,抑或秘密处死,作为田忌的谋主,又有劝反之举,归隐山林是他最好的结局。

三十六、田穰苴

田穰苴一辈子只打了一仗,就是挫败晋燕联军的度水之战。

出师前,为正军法,田穰苴先是斩了迟到的景公宠臣、监军庄贾,又杀了拿着符节驰入军中景公使者的车夫。

于是,病者求行,士卒求战,晋师闻之,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田穰苴此举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这也是不给君王面子,虽然当时景公因缺乏人才,形势危急,没有处理他,但后来还是寻了个由头,将其罢职免官,田穰苴也因此郁郁而终。

三十七、韩擒虎

战神李靖的舅舅,曾与少时的李靖进行沙盘推演,称外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另外他还是正史中唯一记载的阎罗王本尊。

也许是因为韩擒虎相貌凶恶,无君相,抑或放纵士兵掳掠,有污点,终其一生,从未被杨坚猜忌,而且恩礼深厚。韩擒虎任凉州总管四年,在外掌强军,但每回朝,杨坚都会在内殿设宴款待,毫无猜忌之心。

三十八、田单

田单在收复失地后,便迎回闵王之子田法章,拥立其为王,他自己也因复国大功,被封为安平君。

此后数年,齐国在田单、貂勃的率领下,实行了休养生息,交好诸侯的策略,国力迅速恢复。

但这时的齐襄王却害怕田单尾大不掉,于是听信谗言,屡屡为难田单,貂勃见状,正色警告襄王,不可自毁长城,齐王也害怕田单联合貂勃废掉自己,于是杀了进谗的几个小人,加封田单爵位。

后来,田单又平定了狄患,齐国已然无忧,齐襄王遂疏远了田单与貂勃,田单迅速失势,成了一个奔走于邦交的臣子。

而田单也自知功高震主,在齐国待下去恐有杀身之祸,于是,在赵国提出要用城池换自己去赵国效力的时候,欣然前往,成为了“赵将”。

赵王求贤若渴,齐王放其离去,离不开田单的长袖善舞。

三十九、邓羌

正直有余,圆滑不足。

邓羌一生仕前秦三十余年,从未起过二心,即便当年因为忠直敢谏差点被苻生杀掉,也从未想过反叛,后来跟随苻坚亡前燕、灭代、平并州、挫败东晋北伐,功勋卓著,也从未起骄狂之心,深受苻坚信任。

史书中说他“性鲠直不挠”,敢于犯颜直谏,作为武将理所应当,这也是武人的人设,皇帝忌惮时当会考虑此点,但他配合王猛整肃吏治时,数旬之间,处死不法豪强二十余人,就显得不明智了。如果不是苻坚,这就是取死之道。

四十、慕容垂

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前期备受兄长慕容儁猜忌,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多亏慕容恪保全;后又受侄子慕容暐忌惮,虽立下保国大功,依然被迫流亡前秦。

入秦后,又被王猛“金刀计”陷害,多亏苻坚是一个“以德服人”的主,虽骁勇嫡长子慕容令死于非命,他却得以保全。淝水之战前,力主苻坚出征,前秦兵败,慕容垂趁机东走复燕。后兵围邺城,诱敌深入大败刘牢之,又台壁之战吞并西燕,称霸中原。暮年,慕容宝参合坡大败,被迫老兵出征,途中发病去世。

慕容垂未自立之前,几乎受所有主公猜忌,这一是与他超卓的军事才能有关,亦与他锋芒毕露,不懂谦和、自保之道有关。

四十一——五十二、邓禹、耿弇、冯异、耿纯、陈俊、坚镡、马武、任光、李忠、邳彤、铫期、臧宫

云台二十八将是史上最低调的一届开国功臣,也是最幸运、政商最高的一届。

说他们最幸运是因为遇上了刘秀,刘秀连杀害兄长的主谋朱鲔都能轻轻带过,不用说他们这些本就关系不错的开国功臣了。

天下一统后,出于集权的需要,刘秀虽然不得不以高爵厚禄解除了一些开国功臣的兵权,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有一次,刘秀大宴群臣,席间相问:“诸位如果不是跟我打天下,估计都能做什么?”邓禹答:“我可以做个文学博士。”马武说:“我可以做个缉拿盗贼的。”

刘秀委婉的表示,他们现在的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虽然失去了兵权但起码衣食无忧。而他们也非常识趣,凑趣的表示,现在已经非常满足了。

云台二十八将中,除了岑彭、刘植战死沙场外,其他都善终。而他们没有被猜忌的原因,除了刘秀仁慈以外,还在于他们有自知之明,低调行事。

比如邓禹、耿弇、冯异等都自觉交出了兵权,再比如耿纯、陈俊、坚镡、任光、李忠、邳彤等,建国后都转为文职,或入朝为相,或牧守一方,甚至大多数还都做出了出色的政绩,比如任丹阳太守的李忠,就被评为治绩第一。所以云台二十八将也被戏称为“学历”最高的一届功臣。

刘秀不用担心没有兵权的他们无所事事,惹是生非,这样君臣自然相安。

让人捉急级别(共26人)

五十三、李光弼

智商极高、情商较低。论名战、功绩要超过郭子仪,但论政商十个他也赶不上一个郭子仪。

李光弼为人严肃,脾气暴躁,且生性多疑,气量狭窄。郭子仪为他上级时,他总认为郭会拿他开刀,惧不可终日。岂知郭非但没害他,还保奏他为河东节度使,以麾下万人分之。

当他赴太原任节度使时,御史崔众一朝兵权在手恋栈不去,他趁其不备将之扣押,李亨派宦官前来,晋崔众为御史中丞,他却公然对宣旨太监说:“吾今独将斩御史,如宣诏,则斩中丞,若令为相,则斩宰相”,丝毫不给皇帝面子。

河阳之战前,李光弼代郭子仪为帅,面对桀骜不驯的朔方军,他再次祭出“斩将立威”的手段,将朔方军大将、也是郭子仪的铁杆张用济斩了祭旗,丝毫不顾老上司的感受。

李光弼几乎活成了肃宗朝的孤臣,结果也相当凄惨,安史之乱平定后,面对皇帝再三征召,他生怕树敌过多被陷害,执意不肯入朝,导致部下也对他失去信任,最终郁郁而终。

五十四、项羽

霸王勇武,千古无二,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彭城之战,以三万兵,半日之内大败五十万联军,“睢水为之不留”,何等的威风?

然而他的政治智慧却实在让人捉急,鸿门宴上,拥有杀死刘邦的最好机会,他却因几句谄媚之词迷昏了头脑,白白放跑了刘邦。

后来又接连犯下诛杀义帝、建都四战之地的战略错误。

即便如此,他依然有与刘邦一战之力,然而却因陈平幼稚的反间计,就自折臂膀,赶走范增,终致一发不可收拾。

一代人杰,穷途末路,自刎乌江,徒留一声叹息。

五十五、关羽

关二爷的政商那是相当低。

在下邳合攻吕布时,逮着机会就向曹操求取杜氏,等到曹操将杜氏占为己有,他又“心不自安”,好色也就罢了,还不分场合。

关羽的性格与项羽有些类似,性刚而自矜,但项羽更多的是傲气傲骨,关二爷却是单纯的看不起人。史记说项羽“仁而爱人”,对人特别尊重,而关羽却是,对同僚一口一个“黄口老儿”、“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对盟国领袖更是直接开骂:“虎女焉能嫁犬子”,以至于襄樊之战大好形势下,麋芳、士仁背刺(责而不捕),最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所以,巴郡太守廖立评价他“怙恃勇名”,吕蒙说他“颇自负,好凌人。”

五十六、高仙芝

击败吐蕃,智取小勃律;怛罗斯一战,以寡敌众,差点反败为胜。中唐五大神将之一。

然擅自进攻石国,中饱私囊;安史之乱,稳守潼关,却被边令诚所谗,赐死于两军阵前。政治智慧堪忧。

五十七、王镇恶

王镇恶虽是王猛之孙,却没有遗传爷爷的一点政治智慧。

史载,王镇恶攻战多违裕命,甚至敢直呼其小名。北伐时就因刘裕运粮不及,就敢当着使者的面大呼:“寄奴言吾失信!吾却怪他刘寄奴误我!”

刘裕麾下之将,除王镇恶外,皆是南人。时关中之人还对其祖念念不忘,对这个打回老家的孙子有天然的好感。所以当王镇恶率先攻入长安时,民夹道而迎,称他颇有乃祖之风。

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好事,但王镇恶非但未加警惕,反而不知避嫌,不等刘裕到来就擅自接受后秦君臣的投降,虽然出足风头,但也引起了刘裕的猜忌。

刘裕入长安时,王镇恶到灞上迎接,他口上称善,但听闻镇恶私藏皇辇,便疑其有异志,使人察之,知其但剔其上金银,而弃辇如敝履,才暂时放心。

不过,刘裕南撤时,还是留下了与他不和的沈田子、傅弘之等人,最终为王镇恶被杀埋下了伏笔。

五十八、蒙恬

蒙恬的情况与李牧类似。

“沙丘之变”后,胡亥遣使赐扶苏死,扶苏大哭之后,决然赴死,蒙恬虽在一旁相劝,却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更诉”。最终胡亥听信赵高之言,诛杀蒙氏兄弟。

蒙恬死前说:“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虽说的大义凛然,但终归是不争不扎,迂腐至极。

五十九、霍去病

霍去病虽然军事天赋满满,政治头脑却是缺缺。若非遇上了对他极度赏识的武帝,下场不见得会比韩信好。

他政治上的幼稚主要体现在狂傲上,对下也就罢了,对皇帝亦是如此,当武帝提出教他兵法时,他不但拒绝,还直言打仗不是死读书;当皇帝赐他新宅时,他也不屑一顾——“不灭匈奴,无以家为。”

也就是汉武帝,放在任何其他帝王身上,怕是早两巴掌呼上去了。

霍去病不仅言语狂傲,行为上更是桀骜不驯。就因李敢为父鸣不平,打了卫青,他就敢光天化日将其射杀。

若非武帝还要用他去抗匈奴,只此一事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难怪太史公都对他颇有微词。

像霍去病这样桀骜不驯,肆意张扬之人,如果不是早逝,久居高位之下,怕也是难有善终。

六十、李牧

被秦国离间,李牧其实不见得会死,但出于对赵国前途的担心,拒不交兵权,就难以幸免了。

六十一、檀道济

刘裕后、韦睿前,南朝第一名将,《三十六计》的作者,留有“优俘善卒”、“唱筹量沙”等事例和“自毁长城”、“走为上”之名言。

檀道济被杀前,文帝病重,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他重来一次“景平宫变”,便私召他回建康,家人及部将都劝他莫要去,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一意前往,最终被娇诏斩杀。

身为刘裕所信任的托孤大臣,檀道济却参与景平宫变,弑杀少帝,本就不智,后又背叛“同盟”,投靠文帝,更加深了他反复无常的印象,这样一个人,无论是皇帝还是权臣都不会放心其活在世上。

从一开始参与皇室争斗他就注定不得善终。

六十二、陆逊

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虽深谋远虑,却刚直迂腐,卷入立嗣之争,被孙权责问,气愤卒死。

六十三、王忠嗣

盛唐最后的名将,却因不懂政治,差点被李隆基所杀。

王忠嗣实际上算是李隆基的养子,8岁那年,因父死于松洲会战,被痛失爱将的玄宗收养于宫中。

可能与皇帝太过于亲近,王忠嗣反而失了恭敬。

开元二十九年,吐蕃用一个漂亮的奇袭,时隔十三年后再次夺回了石堡城。对此,玄宗表示不能接受,命王忠嗣不惜代价收复石堡城。

但王忠嗣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要巩固边防,未必非要得到石堡城。于是不顾诏命,发动了积石山之战,虽然重创了吐蕃,却没有收复石堡城。

李隆基闻讯大怒,将其召回责之,但王忠嗣也犯了牛劲,仗着自己在宫中长大,硬是当面硬顶。

虽然他宁折不弯的气概让人钦佩,但他忘了,大唐最不缺的就是战将,感到被冒犯的玄宗一声令下,将他免去军职,投入死牢,换上另一位大将哥舒翰,最终哥舒翰以伤亡三万人的代价拿下了石堡城。

王忠嗣在石堡城问题上的死顶,不但没有减少唐军的损失,还落得个郁郁而终,不能不说他的政治智慧寥寥。

由于篇幅过长,本文分上中下三篇,给大家带来阅读不便,敬请见谅。

1 阅读:29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