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讨论政治智慧,不论其它:
上中两篇已说完了妖孽级别4人、游刃有余级别21人,中规中矩级别27人,让人捉急级别11人,我们接着再聊:
让人捉急(共26人):
六十四、岳飞岳飞之忠令人赞叹,但他政治上的幼稚以及迂腐的性格亦让又爱又恨。
岳飞与韩世忠同为抗金名将,但一个冤死,一个不但官至三镇节度使,还以王爵善终,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性格。韩世忠是刚中带柔,虽对赵构的某些做法有意见,却是适可而止,从不逾越君臣红线。
而岳飞却是一根筋,他忠诚正直的一面使他一度成为南宋初年最被欣赏的武将,赵构曾御笔亲题“精忠岳飞”为其战旗,并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但岳飞性格上的缺陷却让他冤死风波亭。
他仅因张浚讥讽,就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即离开了建康。赵构闻之,诏令鄂州军将敦请其还军,岳飞却以生病为由硬是拖了3个月,最后朝廷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相请,李若虚苦劝了六日,直至说出:“欲反耶?”才刺激到岳飞,答应还军视事。
后,岳飞又妄议立储之事,遭赵构训斥,再加上他反对议和,赵构支持秦桧构陷他也就顺理成章了。
六十五、蓝玉蓝玉被污谋反确实冤枉,但他死得却不冤,结党、私养兵马、纵兵闯关、欺负皇妃、插手盐引……该干的,不该干的,他都干了。
自古功臣,最忌的就是功高盖主,所以,军功累累、贵为皇亲的蓝玉,因一个小小锦衣卫告发就被“剥皮实草”,灭了3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十六、邓艾邓艾死得确实冤,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咎由自取。
史载,刘禅投降后,邓艾就以天子名义擅自分封蜀汉君臣,并任命自己的部将师纂兼领益州刺史,牵弘等人领蜀中各郡郡守,蜀汉其他官员也由他一一任命。
一系列操作下来,邓艾俨然成了蜀汉的新主人。
以公器竖私恩,司马昭自然非常不满。
另外,灭蜀后邓艾还有点得意忘形。他一开始反对伐蜀,但一旦功成,态度就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他上书大讲灭吴战略,比如如何分兵镇守蜀汉,如何建造战船攻吴等等。
作为刚被任命的太尉,邓艾是有上书言事的权力,但也只有建议权,决定权还是在司马昭手中。
但他的口气明显是“僭越”了,甚至自作主张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了,这就跟先斩后奏差不多了。
司马昭自然忍不了,于是邓艾只有被“牺牲”了。
六十七、年羹尧又一个蓝玉。
一开始,年羹尧受到的宠幸可谓是史无前例。
雍正不仅在给他的书信中亲切的称他是自己的“恩人”,对他的恩赏更是非人臣待遇,年羹尧不仅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还有黄带、紫辔等非常之物。
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就被连降十八级,然后削官夺爵,赐死。
而根本原因是他做了太多僭越的事情。
据《清史》载,年羹尧不仅隔三岔五索要巨额军费,中饱私囊,还在回京路上,让沿途官员叩拜行礼,将御前侍卫当作“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甚至对雍正,也“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另外,他还结党营私,凡他保举之人,一律优先录用,号“年选”,吏部尚书隆科多都难奈其何。
更让雍正忍无可忍的是,他在西北对新政阳奉阴违,甚至百般阻挠,几乎使之成为独立王国,最终激起了皇帝的杀心。
这些行为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政商低来解释了,只能说他是纯纯的找死。
六十八、贺若弼口无遮拦的大嘴巴名将。
灭陈之战后,与韩擒虎争功,在朝堂上公然拔刀相向,杨坚劝都劝不住,最后让二人并列头功了事。
他还当众痛骂当朝宰相高颎是吃白饭的,杨坚问何故,他依旧大言不惭——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
这无异于扇皇帝耳光,多亏杨坚不是杨广,只是令其闭门反省而已。
杨广即位后,贺若弼依旧说话不经大脑。
一次,杨广与他聊天,提了一个问题:“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俱称良将,优劣如何?”他上去就把三位名将一顿痛贬:“杨素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斗将,非领将;史万岁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问:“谁堪大将呢?”贺若弼鼻头朝天:“非我其谁。”
不久,贺若弼就被疏远,被安排了个尊贵有余却没有实权的光禄大夫之职。于是他“甚不平,形于言色”,一天到晚骂骂咧咧。
杨广自然不会忍他,于是便寻了个“妄议朝政”的罪名将其处死。
更为讽刺的是,贺若父临死前还曾锥刺其舌,让其不可“妄言”。
六十九、石达开石达开是公认的太平天国最具军事能力的统帅,但可惜的是他不懂政治,终致杀身之祸。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突袭东王府,杀尽杨秀清全家。
石达开本也是受诏之人,但看到韦昌辉屠城,就忍不了了,公然指责韦滥杀无辜,结果招致后者不满,欲杀之,他连夜逃出城,一家老小因此被害。
随后石达开从安庆起兵讨韦,得众多太平军响应,洪秀全无法压制,乃命诛韦昌辉,同时迎他回京提理政务。
有了东王的前车之鉴,石达开如稍有政治智慧,应主动退让避嫌,或是趁机废掉洪秀全。但他非但两者皆不取,反而大施惠政,“收买人心”,结果引起洪的猜忌,石达开为避免内讧再次出走。
另一件说明石达开不懂政治的事就是投降清廷。他离开天京后就陷入了孤军奋战,终在1863年5月被清军堵在了大渡河。
石达开选择跟清军谈判,打算以一人之命换取部下保全,于是带着五岁的儿子入清营,结果清军背信弃义,夜袭石达开部队,将其属下全部斩杀,石达开也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
石达开到死都不理解为何自己已来送死清廷还不放过自己的属下。政治他是搞不懂的。
七十、鱼俱罗史上十三重瞳人之一,他的被杀有帝王之相的原因,也有不会为人的因素。
鱼俱罗虽生具异相,又久居边塞,文帝却并未对他妄行猜忌,但杨广继位后,情况就不同了,当时朝中有人进言,说他以功自大,且有帝王之相。
鱼俱罗因而忧惧万分,最后听从属下意见,趁入朝时,从边塞带回许多杂物,献与杨广。结果杨广不纳,让他转送朝中权贵,然而他奉旨办差,却被御史弹劾,说他私交大臣,最后被贬官除名。
鱼俱罗也懂逢迎,却做得不够彻底,送皇帝礼,要么贵重,要么稀奇,他送的却是“土特产”。不过他还算识相,被扣上私交大臣的帽子,却没有像史万岁一般在朝堂上大吵大闹,推到皇帝头上,因而飞山蛮造反时,他又被重新启用,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最终他还是因相貌特异引起了杨广的猜忌,被斩首于市。
七十一、沈田子刘裕北伐的第二功臣,曾以数百人在青泥关大破后秦数万人,硬生生从一支偏师搞成了破秦的主力。
然而却成了刘裕制衡王镇恶的一颗棋子,刘裕南返后,他擅杀王镇恶,自己也被刘义真的长史王修袭杀,白白便宜了赫连勃勃。
七十二、苏定方毫无疑问,苏定方是与李靖、李勣并列大唐前三的名将。
但比起他们,苏定方是混得最惨的一位。大将生涯远短于李勣不说,政治地位、待遇也差了很多。最让人无语的是,后世的他竟然被黑成了一个小人。
这些都与他情商低有关。
李靖灭东突厥一役,纵兵劫掠,“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李世民让苏定方背锅,李靖却无一言为他辩解,只是“顿首谢”。
以李靖的人品,如果不是对苏定方心怀成见,当不至此。苏定方也因此被闲置了25年。
当他好不容易再次被启用,随程咬金远征西突厥,却又特立独行,全军上下,包括总管程咬金、副总管王文度,都在大肆敛财,只有他一无所取。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他一系列的正直行为,却与军中将领格格不入,这也是他虽功高盖世,却风评不佳的原因之一。
后来,他更是因为力主对外用兵得罪了刚正不阿的张文瓘,因为与许敬宗过从甚密,得罪了白江口大败倭国的刘仁轨,以至于后者兼修国史时,将《苏定方本传》大删特删,改动无数。
苏定方交友,算是只凭观感,不及其余,谁对他好,他就视谁为友,也不管这个人是佞臣还是君子。
七十三、王僧辩本是湘东王萧绎麾下第一战将,又有守江陵之功,平侯景之功,定湘州叛乱之功,拥萧绎为梁元帝之功。可惜他意志软弱,屈从于强敌,又识人不明,不但晚节不保,还被原来的同盟陈霸先袭杀。
七十四、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从平安史,与贼百战,功高威重,抱马肚过河,九死一生,一家死难46人,满门忠烈,最后却遭皇帝猜忌、宦官陷害,怒而反唐,暴死于鸣沙城。
虽然令人嗟叹,然其亦有取死之道——
其一,收官安史之乱后,为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竟然为几个力竭才降的叛将请封“河北四镇”,为唐后期藩镇之祸埋下了隐患;
其二,对大太监骆奉先应对错误,奉上金银也就罢了,为了留客,竟然将其马藏了起来,引起后者的误会,逃离后上奏仆固怀恩要反;
其三,面对代宗的诘问,他不但不做解释,反而自陈六大罪状,怨恨之意,溢于言表;
其四,代宗打起了太极,手诏让三人和解,仆固怀恩非但不领情,反而擅自进攻辛云京,最终引出了老将郭子仪平叛。
七十五、高骈大唐最后的名将,破交趾、拒黄巢,功成名就,然而他却听信术士之言,不但消极备战,还玩宼崇妖,致使上下离心,为部将囚杀,黄巢也顺利渡江,两京失守。
七十六、狄青大宋武曲星,被广泛认可的北宋第一名将,史上著名的面涅将军。
狄青以武将的身份出任枢密正使,在文官政治的北宋实属不易,所以他尽管屡受文官责难,文人贬呼他为“赤佬”,枢密院被蔑称“赤枢”,仍恋栈不去。
直到仁宗扛不住压力,将其降职出京,任陈州知州。
到陈州后,士大夫们仍不放心,“每月两遣中使抚问”,狄青因而夙夜忧惧,不到半年,便发病而终,年仅49岁。
最能证明狄青政商低的一件事是,他曾因文彦博对仁宗说的一句话——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乎?而跑到其面前质问,文彦博冷冷的吐出一句:“无他,朝廷疑尔。”一句话震得狄青目瞪口呆。
做到如此高官,却没弄明白“武将掌兵权就是原罪”的道理。
七十七、谢艾前凉第一名将,以书生拜将,以少胜多三败石虎,独撑危局十数年。
但他亦是忠直有余,圆滑不足。
击败后赵后,没了外在威胁,前凉主张重华便开始了享受人生,谢艾看不过去,上书直谏。他本就有功高震主之嫌,这一下更加得罪了皇帝,于是很快被贬为酒泉太守。
张重华重病之时,其同父异母兄、长宁侯张祚气焰熏天,有威逼帝坐之势,张重华无计可施,面对掌管凉宫宿卫的老臣常据进言——杀权臣,以保社稷,竟然回答:“吾方以祚为周公,使辅幼子,君且毋再言!”
见主上受辱,谢艾感同身受,他不顾自身奋笔上书:“权幸用事,公室将危,乞听臣入侍。长宁侯祚及赵长等将为乱,宜尽逐之!”
张重华览奏,又想起了谢艾的好,于是临终征其为卫将军、监中外诸军事,将十岁的长子张曜灵托付与他,然而为时已晚这封手令被张祚藏匿。张重华的托孤遗言,不但未使凉州转危为安,反成了谢艾的催命符!
七十八、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朱元璋语)。论帅才,徐达之后,就是傅友德。
傅友德之死,《明史》记载的比较简单,只有“赐死”二字,但《石匮书》却写的非常明白。
“蓝玉案”后,傅友德便惶恐不安,私下与人议论,说自己迟早会被兔死狗烹,这些议论很快被朱元璋的锦衣卫侦知。
1394年的一天,朱皇帝在太和殿宴请文武百官,席间“赐食”与傅友德,傅友德“食未尽”,朱元璋便以大不敬论罪于他,并让其召二子前来。
谁知傅友德刚走出宫外,就有侍卫传话:“陛下让把他们的首级带来。”
傅友德原本有四子,一个过继给弟弟,一个战死沙场,剩下两个自然视若珍宝。但他思虑再三还是忍痛杀了二子。
但当他提着儿子首级前来复命时,朱元璋却说:“父杀子,残忍至极,众卿以为如何?”傅友德不堪受辱,最终自刎于朝堂。
虽然,想在老朱的屠刀下活下来难比登天,但傅友德的应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说不上高明。
辣眼睛(共8人)
七十九、袁崇焕给崇祯画大饼,五年平辽;不请旨,擅杀毛文龙;后金兵临城下,养寇自重,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袁大督师政商堪忧。
八十、韩信他政治上的幼稚与他的军事才能一样出名。
与刘邦闲谈,直言不讳自己统兵才能远超刘邦,根本不懂得逢迎。
楚汉对峙关键时刻,他请封“假齐王”,让刘邦像吃了一口苍蝇般难受,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忘恩负义。
垓下之战前,蒯通为他出谋,劝他割据一方,同时还提醒他范蠡、文种的前车,然而韩信却天真的以为,自己忠心耿耿,又立有大功,刘邦必会善待自己。
既然选择相信那就做彻底,但他虽没有叛汉归楚,却也未按约定去会师,直到项羽垓下被围,才匆匆赶来。如此三心二意,墙头草,怎会不让刘邦恼恨?
云梦泽事件后,他被削权降爵,困于长安,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一点也不懂得低调,史书说他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伴驾出行,且日益怨恨,时常大发牢骚。
另外他还经常得罪同僚,说与周勃、灌婴等人同处列侯而感到羞耻。拜访樊哙,樊哙跪拜出迎,他却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也不想想,自己当年也不过一个看大门的执戟郎,还曾受胯下之辱,樊哙再是屠狗辈,也是刘邦的嫡系,吕雉的妹夫,他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呢?
一代战神穷途末路,其实也怪不得别人。
八十一、白起大局观爆炸,政治智慧辣眼。
比之韩信,白起的政治头脑也强不到哪去,就因为昭襄王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允许赵韩割地求和,后来当赵国岀尔反尔,秦王又要出兵时,竟然拒绝领战。有怨气怎能发到皇帝身上?
白起战场上的成熟,没有转化为政治上的老练,死得不冤!
八十二、李存孝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李存孝勇则勇亦,却欠缺政治头脑。
史载,他自恃功大,对于被任命为汾州刺史,非常不满,竟然气的几天不吃饭,“负其功,不食者数日”,后又对李克用用人不满,言语无忌,最终惹恼了皇帝,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如此猛将没能战死沙场,留下更多传奇,幼稚可叹!
八十三、周亚夫周亚夫军细柳,文帝前去劳军,守门兵士不但不让进,还说只知将军令,不闻天子诏。等到文帝派使者拿了符节入营告知,周亚夫才传令开门,入了营门,卫士又令皇帝车驾不得奔驰,文帝只得紧扣马缰,徐徐而行。到了营中,周亚夫还以戎装在身不行跪礼。
虽然文帝对他大加赞赏,称“真将军矣!”但心中怕是早已恨得牙痒痒,若非匈奴未灭,后又爆发七国之乱,周亚夫怕是早就被兔死狗烹了。
不过他的结局并没有改变。
十一年,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饮食,就因席间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就心中不满,自顾自的令侍者去取。景帝气急反笑:“此非不足君所乎?”但他非但不警醒,还略微施礼后快步出宫,不告而别,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名言——“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后来周亚夫因子私买甲盾,惨死狱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八十四、史万岁史万岁领兵作战能力突出,情商却低得可怜。
只看其名字就知一二,名字虽是父母给的,但犯了忌讳,也是需要改的。
史万岁被杀虽然冤,但他的臭脾气亦是原因之一。
开皇二十年,史万岁领军出征,大败想要搞事的突厥,但偏偏有人在背后使坏——史万岁只是捡了现成便宜,突厥早就投降了。
史万岁自然不服,就想上朝抗辩,但那个使坏的人(杨素)也开始琢磨,该如何除掉史万岁。
杨素用计让史万岁去见杨勇,然后将消息偷偷告诉文帝。
武将私见废太子是大忌,更是逆鳞,文帝本就心中恼怒,等到史万岁入见,慷慨激昂的陈说——皇帝应犒劳有功的将士,不应偏听偏信,说到关键处,还非常激动,甚至忘了君臣之别。
文帝自然更是大怒,一声令下就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人头落地后,文帝就后悔了,但面子还是要的,只能胡编了些罪名扣在他身上,以证自己的英明。
史万岁情商低并非这一出,当年他因受贿被蜀王杨秀弹劾,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他却在朝堂上死不认罪,最后气的文帝说要杀了他,他才惧而服罪。这件事让杨坚知道了他的为人,虽然因为高颎求情,没有杀他,但还是将其削官为民。
史万岁曾两次随杨素出征,第一次还被杨素举荐于文帝,赐钱十万,拜领军将军。他也曾被杨广敬重,负责晋王府事务,杨广还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待他。
但他最终却混成了被杨素忌惮,被杨广远离,情商可谓不高。
八十五、朱文正作死的典型,立下洪都保卫战大功,又是老朱的亲外甥,竟然只因为对封赏不满,就欲投靠张士诚,最终被软禁至死,实在不冤。
八十六、窦宪身为外戚,本来就有极好的靠山,却因为争风吃醋,杀了窦太后的宠臣刘畅,而被禁闭于宫中。
为了脱罪,他要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好不容易大破北匈奴主力,燕然勒石,权倾朝野,却又不知收敛,大肆结党,营私舞弊,最终让年仅14的汉和帝刘肇凭一宦官,借来的一本《外戚传》成功反盘。
窦宪的政商低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