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先别急着买!把这些问题了解清楚再说,靠谱!(上)

文气紫砂 2021-01-05 14:31:16

最近,好多新手壶友提问,最终的问题都是围绕“怎么样才能选择一把好的紫砂壶”。

问题很小,短短十几个字,但是涉及到的内容很系统,非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我想,不如把一些壶友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讲清楚,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不至于乱买。

Q:壶的泥料怎么样看好坏,紫砂泥如何区别本山外山?

A: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对于大多数壶友,我的建议是:不要太纠结是不是本山的。黄龙山是天目山余脉,我在之前也说过,紫砂泥不是独在丁蜀镇,整个余脉的长兴、安吉、溧阳等地都有紫砂矿源,区别在于具体的矿物组成可能略有细微的差异。拿外山优质的泥料和黄龙山较差的矿料去比,那结果还不如外山,这是其一。其二是你没能力鉴别这个矿石或者烧成后的紫砂壶是不是本山的,全凭制壶老师的良心,甚至制壶老师本人也未必能有把握判断,假如他也是从炼泥师傅那买的成品泥,那么他也未必说的清楚到底是不是本山的,有没有加一点外山料。你也没办法用科学仪器去检测,甚至也未必能准确检测。

不要太在乎是不是本山的泥料,但是,作为壶友,请务必搞清楚紫砂这种材料本身的质感美到底是什么样的,要能把作品的器型美和材料美分开欣赏。

一般情况下,选择没泡养的新壶,找那些颜色不艳丽,甚至不抢人眼球的,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可以保证不是化料的最基本原则。至于怎么样分辨泥料的好坏,这不是一两年能学会的,里面涉及到泥料的属性,泡养变化,温润程度,透气性,适茶性等等诸多问题。

就我个人经验来讲,我们可以多看看紫砂一厂的名家老壶,现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各大博物院官网或者雅昌都有高清图可以查看,毕竟当年顾景舟他们是没必要拿外山料来做紫砂壶的。比如紫泥和本绿就是黄龙山最佳,至于段泥和朱泥,黄龙山本身也没有高品质的矿料、大多是丁蜀周边几个山头的矿料,也就无所谓本山不本山了。

Q:紫砂壶的目数如何选择,是不是目数越高(低)越好养?

A:我们一般说的目数,指的是砂粒(颗粒)的目数 。40目即40%的砂粒(颗粒)加60%的细粉,或者20% 的砂粒(颗粒) 加80%的细粉,都是可以称为 40目的泥料。

砂粒(颗粒)、粉,都是由原矿石打磨得来的。只不过砂粒粗一点,粉细一点!砂粒需要单独用筛子筛出自己需要的目数大小。

都是砂粒(颗粒)的泥料没有粘性,不好成型,即使制作出来了,这样的泥料给人感觉非常干涩,不温润,甚至还有喝着喝着茶跑没了的尴尬(漏水)。只有合理的配比才能凸显紫砂这个材质的优势,这好比水泥为什么要加沙子 ,一样的道理!有骨有肉,骨肉均匀,骨和肉缺一不可!

所以,绝大部分紫砂壶的目数大致是在40-60之间,较少会有30目或者70目的紫砂泥。而养壶从外讲是手和茶巾在不断地与壶体摩擦,这无意之中在进行着一种自然而轻柔的研磨,从内讲是茶叶的脂类物质通过紫砂材质的气孔慢慢浸润出来,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就越多,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只有合适的目数紫砂壶才会越养越漂亮,越养越温润!

Q:用紫砂壶泡茶对茶味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是真的更好喝了么?

A:用紫砂壶泡茶对茶味的影响有,但不大。具体来说等级越高的茶叶,影响越小,品质一般的口粮茶影响相对会明显一些。

我们要如实判断一款茶好不好喝,可以先用盖碗、玻璃杯或者目数较高的朱泥壶来泡,基本上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出茶质的好坏。

但正常的饮用可以选择紫泥、段泥壶来泡,这种泥料制作的紫砂壶可以吸附一部份普洱茶茶质中不好的滋味,如苦、涩、烟等杂味,尤其是用来泡熟普,渥堆味会减少很多,老的入仓茶也可以用紫砂壶来吸附一定的杂味。

欢迎关注,感谢点赞,期待评论!

12 阅读:6673
评论列表
  • 2021-01-11 21:42

    连紫砂的目数都没有搞清楚还真敢说

  • 2021-01-11 11:31

    问过很多做壶的,他们只能判断是不是紫砂根本就没法判断到底是哪儿的紫砂[得瑟]

  • 2021-02-14 22:40

    噢……

  • 2021-03-19 01:25

    还在忽悠,现在还有不加化学原料的壶?只是加的多少而已,我入坑两年才知道真相,现在入库坭兴陶壶了,你们做紫砂的杀鸡取卵抄到天价,等早晚曝光吧,谁不信可以去贴吧待个几天,就知道事情真相了

    骨董吧 回复:
    [点赞]
    问壶紫砂说 回复:
    自己买壶的渠道不对并不代表所有的都不对,你一共碰到多少工艺师和壶商呢!
  • 2021-02-04 20:37

    把玩是乐趣,人玩儿壶不是壶玩儿人就好了[呲牙笑]

  • 2021-03-26 01:16

    说老一厂的和再之前的还算靠谱。近三十年的几乎全调泥的。可以扔了

    至尊宝鉴 回复:
    卧槽
  • 2022-02-20 21:40

    放大镜和显微镜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