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字墨三,一级陆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军“八大金刚”与“五虎上将”之一,在国民党军界常盛不衰。
1891年11月22日,顾祝同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城张家巷。生于清末,长于乱世的他,先在私塾读书,后入县立高小、江苏省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时,他参加革命军任陆军第九师排长,南北和议后返校学习,1912年夏毕业并加入国民党。1913年,袁世凯反扑,顾祝同赶往南京任卫戍部参谋,南京失守后逃至上海从事反袁斗争。袁世凯倒台后,他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19年毕业后担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等职。1921年,顾祝同投奔孙中山,受任粤军第二军军事教导队区队长,与蒋介石结识。陈炯明叛变时,顾祝同任总部副官长随侍蒋介石,为日后升迁埋下种子。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顾祝同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后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及共产党人配合下,取得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胜利,三年内跃升为军长。
顾祝同治军有独特之法,对士兵不求严格纪律,只要求临阵不怕死;对军官小恩小惠笼络,允许吃空额等,获“宽厚待人”美名。但对共产党和反蒋人士却毫不留情。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后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抗战相持阶段,顾祝同执行蒋介石密令,部署兵力监视皖南新四军。1940年10月,他指定参谋处制定围歼新四军计划,选调精锐部队,赶修长途载波电话线与蒋介石密切联系。同时制造谣言污蔑新四军,指定“北撤”路线,后又接到蒋介石密令“一网打尽”。1941年1月6日,围攻新四军战斗打响,顾祝同严令上官云相包围新四军,扣押叶挺,谎报战况并为参与屠杀的官兵邀功请赏。劝降叶挺不成后将其押送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祝同接受驻浙日军投降,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升任陆军总司令。蒋介石挑起内战后,顾祝同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后坐镇徐州指挥中原作战。他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方针,但仍在孟良崮战役等战斗中损兵折将。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失败后,蒋介石欲换马,顾祝同被调为总参谋长。他提出停止战略进攻等方案,但蒋军失败命运难改。淮海战场,顾祝同无力回天,主力被消灭干净。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顾祝同重任陆军总司令,1950年逃往台湾,后担任多个职务,1987年1月17日在台湾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