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等我们结婚之后,他妈会帮我带孩子,这些事你就别担心了。
”
小雅的语气轻描淡写,可听在肖妈耳里,却像一根刺。
她的脑海里一下涌现出自己多年前的往事:那个自己曾全身心信任过的家庭,那个承诺给她一辈子幸福却最终抛弃她的人。
如今,面对小雅对未来的信任,她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没有直接劝阻女儿,因为她知道,大道理说得越多,女儿越听不进去。
于是她只是冷冷地答了一句:“你以为有些事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不知道吗?
你自己看着办吧。
”
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常常隐藏在这些冷冰冰的话里。
难道真的像俗话说的那样,女大不中留吗?
肖妈并不是一个专横的母亲。
女儿谈恋爱,她从没反对过,甚至在女儿刚交往时,她还主动问起对方的情况。
“小伙子怎么样?
”那天,她坐在沙发上,假装不经意地问着小雅。
“妈,他很不错,人长得高高瘦瘦,家里条件也挺好。
”小雅一脸笑意,说得兴奋又期待。
听小雅这么说,肖妈没表态,只是点点头,心里却在犯嘀咕:男方是独生子,这倒是好,可经济条件再好,又能代表什么?
遇事能不能靠得住,光听嘴上说怎么行?
她几次想提醒女儿别太过投入,小雅却完全不在意。
她摆摆手:“妈,你就别操心这些了,我知道怎么把握分寸。
”
话虽然轻松,但肖妈知道,小雅对这个男孩已经动了真感情。
她不禁有些忧虑,这种年轻时全心投入的爱情,她自己曾经经历过,那句“恋爱中的女孩智商为零”,说得可一点都没错啊!
肖妈为什么如此担心?
因为她太清楚,那些貌似“顺理成章”的爱情,未必会走到善终。
年轻时的肖妈,也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姑娘。
她嫁给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
起初日子过得还行,她勤勤恳恳为家里操劳,可随着孩子的出生,男人渐渐变了心,终究还是选择离开了她和孩子。
从那以后,她带着女儿四处奔波,连自己的生活都没顾得上。
为了小雅不受委屈,她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到了让女儿健康长大这件事上。
这样辛苦了几十年,她终于把小雅送进了大学,看着女儿一天天变得独立,她的内心竟然除了欣慰,还有小小的害怕:害怕她的女儿重蹈覆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些话肖妈对小雅一向是不说的,因为她知道,年轻人渴望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教育。
可虽然嘴上不说,心中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她不希望小雅盲目地选择人生。
这份不安,在小雅意外怀孕后变成了现实。
小雅小心翼翼地告诉她:“妈,我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可能得尽快把婚事定下来。
”
肖妈当场愣住了。
她一面气愤女儿没警惕,一面压下怒火问:“婚礼怎么安排,对方的家人知道了吗?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对他们家来说已经不是彩礼多寡的问题,而是女儿的体面。
两家见面时,周正的母亲以奶奶生病为由,迟到且只愿意出很少的彩礼。
那天,肖妈强忍着怒火,但心中却警钟大作——这些匆匆忙忙的安排,对自己的女儿真的公平吗?
她开始小心查问,一点点揭开周家躲避责任的真相。
她明白,这场婚姻中如果不小心应对,受委屈的只会是自己的孩子。
婚事终究还是办了,但生活并没有像小雅想得那样顺畅。
孩子出生后,本来说好由周妈帮忙带孩子,肖妈却发现,每次找周妈帮忙时,她都推托得干干净净。
她无奈之下,只能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女儿家照顾孙女。
有一天,周正的奶奶来家作客,无意中透露当初所谓的“住院”,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身体检查。
这番话让肖妈心冷如冰:“这些话你们都瞒着我女儿,看来真是早有打算!
”
肖妈这次没有直接发火,而是下定决心要给小雅一个警告。
她把女儿接回了自己家,耐心讲述了这一切。
在妈妈的提醒下,小雅也逐渐觉察到这段婚姻中的问题。
不久后,小雅开始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给房产证加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保障她和孩子的生活。
肖妈看在眼里,终于松了口气。
有人说,女儿长大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失去”了她们。
但肖妈并不认同这一点。
她的经验告诉她,母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但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不顾。
她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女儿,婚姻不是单靠感情就能维持,而是需要理性和自我保护。
或许,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少不了磕磕碰碰。
而真正能让关系长久的,是及时止损的智慧。
谁说“女大不中留”是绝对的?
有智慧的留,才能让她们走得更远,看得更清。